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

看著地上留下的一堆堆金銀,李承乾拍了拍侯君集的後背,道:「大將軍也回去吧。」

「末將……」

「無妨,接下來的事交給孤與父皇,當然了罰還是要罰的,誰讓大將軍治軍不嚴。」

侯君集作揖道:「末將慚愧,太子殿下豪氣雲天,頗有英雄好漢之風,三兩言語便能威服眾將士,末將……」

侯君集躬身抱拳行禮,又道:「太子殿下稍等,」

他打了一個呼哨,遠處又來了數駕馬車,一共十五駕馬車,侯君集道:「末將收繳的都在這裡,未曾私藏半分。」

「好,大將軍心意,孤明白了。」

侯君集甚至還將趕來馬車的幾個車夫搜了身,確認他們沒有私藏,他朗聲道:「太子殿下,若此番將士們能夠安然無事,末將願為太子殿下效犬馬之勞。」

李承乾緩緩點頭。

等侯君集領著人離開,李承乾從太液池邊上拿來了籮筐,獨自一人將地上大大小小的金子與銀子撿起來。

撿完了一排再撿一排,吃力地拖動竹筐,李承乾繼續撿著地上的金子,嘀咕道:「真是不少呀。」

不多時,有個人影也走了過來,見到來人李承乾無奈道:「你是不是早就在看著了。」

杜正倫也撿起一塊金子,放入太子的竹筐中,道:「黃金五千斤,白銀一萬六千斤,高昌積年累月的財富都在這裡了。」

李承乾拖動著沉重的竹筐道:「這高昌真富有。」

杜正倫道:「因太子殿下用肥皂養肥了高昌,高昌聚斂了這麽多財寶,現在它們都成了大唐的財富,財帛動人心侯將軍治下大軍不夠嚴,才會有這般事。」

聽他說著,李承乾繼續撿著地上的金銀。

「臣去稟報陛下了。」杜正倫行禮道。

「哎!」李承乾叫住他,問道:「杜侍郎沒有偷拿吧。」

感受到自己的人品在這一刻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杜正倫沉著臉道:「臣沒拿。」

「那你走吧,看到你就煩。」

「臣……臣告退。」

撿這麽多金子與銀子實在是累人,李承乾撿了滿滿兩筐,已累得直不起腰。

「皇兄!」

聽到呼喊聲,李承乾抬眼看去,是李治領著一群太監來了。

接下來的事很忙碌,需要將這些金銀重新稱量,還要整理好收入庫房。

杜正倫所言的大概是給父皇的密奏上的內容。

一晚上過去,這裡稱量的黃金足足有八千斤,白銀接近兩萬斤,與密奏上還是有出入的。

陛下的旨意傳出來的時候,正好過了半個月,侯君集被罰去了軍權,並且禁足家中。

本就是侯君集應該功成身退,作為太子李承乾將這件事的最終結論做了微調,一些細微的結論被左右了。

譬如說劫掠高昌是當時為收繳曲文泰藏匿的財富。

又或者說現在悉數上繳,也是大軍所得悉數歸於大唐。

以至於侯君集到最後隻得了一個治軍不嚴的罪名,輕拿輕放之後,給了一個禁足在家。

京兆府門前,許敬宗看著前來作義工的名冊,一遍遍地核對著。

李道宗問道:「老許?」

許敬宗沉聲道:「嗯,府尹有何吩咐?」

「聽說伱昨晚又打架了?」

「有幾個不知來路的人說某家欺壓杜荷公子,以低廉的價格買了紙張,杜荷公子最恨他人汙蔑,下官與杜荷公子實乃莫逆之交,豈容他人汙蔑,便出手揍之。」

良久,許敬宗見到最後一個前來做苦力的人,確認名字籍貫之後,道:「一個沒少。」

李道宗好奇道:「什麽一個沒少?」

許敬宗喃喃道:「侯大將軍回來了,太子命他們回去休養半月,再來長安城做苦力,以抵他們的罪行,還以為會跑幾個,沒想到全部回來了。」

李道宗想起了當年的某件事,他感歎道:「太子殿下有陛下當年之風!」

當初征討高昌犯了過錯的五千將士被太子放回,而後太子讓他們自願來長安領罰做苦力。

這些人回家見過家人,或者還沒見過家人的將士都悉數回來領罰。

這件事在長安坊間傳播,很快長安城一段佳話,人人都在說著太子的豪氣。

東宮,長孫皇後與陛下聽著李治的講述。

「坊間真是這般傳頌你皇兄的?」

李治道:「皇兄放歸了五千將士,皇兄給了五千將士半月的空閒看望家人,現在悉數回來領罰,京兆府傳出這個消息的時候還有人不信,兵部去核對了,確實一個不少。」

長孫皇後麵帶寬慰地笑容,拿出一塊玉佩遞給他,道:「拿著吧。」

李治咧嘴笑著,道:「謝母後賞賜。」

今天的皇後異常地高興,就連平時對弟弟較為嚴厲的李麗質都能對李治與李慎放任了一些。

「陛下,承乾的氣魄越發成熟了。」

沒等李世民開口,李淵喝著酒水,享受地長出一口氣,道:「承乾這孩子向來是重信義,他言出必行,自然會有更多的人追隨他,這軍中的豪傑氣還在,一個個都是英雄好漢,男兒當如是。」

李世民就坐在崇文殿,聽著妻子與父皇正在誇讚著兒子,他一言不發地看著兒子的未來十年發展方略的文章。

從皇宮的鼓樓一直往西走,過了中書省路過道明門,這裡一條溪流,乃是宮中清明渠。

走過木橋這裡有一片亭院,這片亭院還沒有名字,因這裡以往種著很多牡丹,李承乾讓工部修繕皇宮時便取名牡丹亭。

此刻亭內,三兄弟正在吃著嶺南送來的水果。

李恪吃著香蕉,雙臂放在石桌上,目光打量著四周忙碌的工匠。

李泰道:「文學館派出去三十名夫子去支教,還望皇兄準許。」

李承乾拿著一把小刀熟練地給梨去著皮,「你文學館的人手夠嗎?崇文館並不缺人手。」

「皇兄,去支教的夫子每年都有十石祿米,每月還有五百錢,這可比在文學館任職一個編撰好太多了。」

「要不要孤給你的文學館也加點用度?」

「倒也不用。」李泰咳了咳嗓子,緩解了些許尷尬,道:「編撰括地誌是長久之計,那些想要中道離開的弟弟也不會攔著。」

李恪依舊無憂無慮地吃著香蕉。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