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收複範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1 / 1)

範陽。

李光弼自得到李瑄的軍令後,帶著大將王思禮丶仆固懷恩等人,率領三萬河隴邊軍,以及兩萬郡兵丶義兵,跨越上穀郡,進攻範陽郡。

現如今上穀郡的義兵已經逮捕偽太守,各縣紛紛宣布歸順朝廷。

畢竟上穀郡是以漢人的為主的郡縣。

即便官吏架構是安祿山任命,但前線失利,兵力抽調後,已不足以抵抗忠於大唐的勢力。

上穀郡北麵的範陽郡則不同,那裡漢胡雜居,民風彪悍。

從世家大族,到小族小部,大多被安祿山所控。

亦或者本就是屬於安祿山將領的家族。

李光弼渡過易水,不管其他縣,直插範陽城。

他已經得到消息,史思明將全部兵馬調到範陽固守。

範陽各家各族為一條繩上的螞蚱,在史思明謀士周贄的說和下,各大世家傾儘全力,幫助史思明守衛範陽城。

現在史思明隻能祈禱安祿山能在中心開花,重新打通河北的道路。

範陽丶漁陽等固守都難,已經沒有辦法再反攻河北。

史思明又聽從周贄的計策,派人去向契丹丶奚丶室韋丶靺鞨丶同羅求援,並表示他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諸胡部有不少兵馬在中原。

如果是以往,胡人叛而降丶降而叛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大唐不一定會征伐,甚至還會和親,穩住東北。

但現在是天策上將李瑄當政。

這是什麽角色?海內外皆知!

曾經回紇隻是多看大唐一眼,損失五萬兵馬。

大唐的鐵騎在李瑄的率領下,遠至裡海,封狼居胥亦不能比。

這個強硬派一定不會饒恕東北諸胡。

史思明希望以這一點,說服靺鞨丶同羅丶室韋等部再遣兵支援。

然就在李光弼即將到達範陽之時,盧龍郡發生大事。

安祿山範陽起兵的時候,安東副大都護為夫蒙靈詧擔任,實際上統治安東都護府,管理胡人之事。

夫蒙靈詧還任保定軍使,一向防備安祿山,在平盧一帶有影響力。

安祿山為穩大後方,以絕後患,在起兵前夕,收買平盧節度使留後呂知誨,使其將夫蒙靈詧殺死。

呂知誨以商議安祿山為由,約夫蒙靈詧宴談。

夫蒙靈詧認為呂知誨是朝廷忠臣,沒懷疑呂知誨。

誰知呂知誨在屏風後麵埋伏到刀斧手,酒酣耳熱的時候,呂知誨摔杯為號,刀斧手湧出,將一代名將夫蒙靈詧斃命。

安祿山正式任命呂知誨為平盧節度使,讓他統領大後方,與靺鞨丶室韋等胡部交涉。

隨著安祿山不好的消息傳出,平盧一帶也非常不安。

平盧軍有一名將領叫劉客奴,他本就對安祿山造反不滿,現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

劉客奴是河南道人,平民百姓出身,為求功業,從軍北部邊塞。

開元中期的時候,室韋首領段普恪,恃仗驍勇,數次犯邊平盧,民多有殘害。

而且段普恪也有胡人恃勇自炫的毛病,他總是在兩軍交戰的時候,一騎越眾而出,挑戰唐軍將領,且總能將唐軍派遣的勇士斬於馬下。

當時的平盧節度使為薛仁貴的兒子薛楚玉,他認為劉客奴有膽氣,又一次交戰之際,讓劉客奴應戰段普恪。

劉客奴單騎挑戰段普恪,在眾目睽睽下,取走段普恪的首級獻於薛楚玉,名揚全軍。

於是劉客奴從平民的身份被授與左驍衛將軍,充遊奕使,從此立下數次戰功。性格忠謹,被眾人所信服。

趁著此次時機,劉客奴與王玄誌丶侯希逸等將聯合,假召偽平盧節度使呂知誨,將其殺死,占據盧龍城。

劉客奴被平盧守軍推舉為首領,宣稱平盧軍歸順朝廷。

擒拿歸從安祿山的叛軍將領家屬。

並快馬加鞭向朝廷傳遞這個信息。

最讓史思明驚懼的是,竟然沒有一支軍隊,能打敗劉客奴。

平盧西麵緊挨著漁陽郡,幾無兵馬的漁陽郡也岌岌可危。

此時此刻,劉客奴率兵反安祿山,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平盧軍也遏製住想要再次支援史思明的靺鞨丶室韋等部。

史思明得到消息,氣得指著東北大罵劉客奴「狗奴」丶「豬狗」。

但他的大罵,不能讓平盧軍改變心意。

而且史思明現在更要擔心的是自己。

因為李光弼率領大軍距離範陽僅剩下二十裡。

範陽東拚西湊,得一萬之眾。

但這一萬士卒非精銳之師,見唐軍來攻,心裡打鼓。

自唐軍將河北截斷後,範陽城將士再也未收到安祿山的消息。

安祿山是死是活,都出現猜測。

好在史思明頗為機智,在李光弼即將兵臨城下的時候,他夜間派遣一名麵孔生的騎士悄悄出城。

翌日清晨,這名騎士大喊加急奔向範陽城,聲稱奉大燕皇帝陛下的聖旨而來。

史思明叫來留守範陽的徐歸道丶史朝義等將,當著他們的麵,將「安祿山詔書」拆開。

詔書上寫著已在潼關第二次大破唐軍,偽朝已是強弩之末,不日就能重新打通河北到範陽的通道。

史思明將詔書向眾將士傳閱,他們恢複士氣,深信不疑。

此計傳至範陽後,士卒們又恢複士氣。

先前看不到希望,現在能看到。

這也使李光弼注定要吃苦頭。

範陽作為安祿山的大本營,安祿山儲存有大量糧食丶守城器械,並早在天寶中期,加高城池。

範陽城可比雎陽城更加高大。

李光弼則認為一鼓作氣,可嘗試進攻範陽城,抓獲範陽將領的家屬,押送洛陽前線,瓦解叛軍士氣。

唐軍到達範陽城下的第一天,就開始組裝攻城器械。

範陽城護城河寬闊,用梯子丶木板過河不可取,要儘可能多地準備土包丶沙袋,將護城河填平。

李光弼率領的太原弩手也要做好準備,掩護士卒填護城河。

準備充足,李光弼派使者向範陽城上的史思明傳話,讓他開城投降,爭取饒恕他一命。

史思明自知麾下在河北奸淫擄掠,罪無可恕,直接用箭矢將唐軍的使者逼退。

他煽動士卒要全力抵抗,否則唐軍攻破城池,他們定會被夷滅三族。

隻有堅持下來,才能等待大燕皇帝的援軍到來。

既叛軍負隅頑抗,李光弼令大軍試探性攻城。

在強弩的掩護下,雖然死傷不少士卒,但終是將數段護城河填住。

緊接著,大軍在強弩的掩護下,開始攻城。

攻城為下策,但李光弼的戰略目的為瓦解洛陽叛軍的士氣。

且心裡認為範陽城中士卒低迷,可以輕易拿下。

但從日到暮,士氣高昂的唐軍幾度登上範陽城,又被燕軍趕下去。

來回廝殺,血流成河,屍體在填護城河,卻始終難以拿下。

李光弼也看出叛軍之兵雖不精,但鬥誌昂揚,拚死守城,又擁有眾多強弩。

這樣下去,哪怕死傷兩三萬士卒,也不一定攻下範陽城。

「叛軍大勢已去,不必以數萬性命爭勝這一城,四麵圍之,等待秦王勝利。」

於是李光弼放棄攻城,負責四麵圍堵範陽。

他雖然想俘虜叛將家屬,但此時明顯難為,即便俘虜,也不一定跟上陝郡的大戰。

在所得不如所失的情況下,李光弼果斷放棄強攻範陽。

現在的李光弼,幾乎和曆史上的王忠嗣戰略思想一致。

「李光弼膽小鬼,僅一日就放棄攻城!」

李光弼主動放棄功範陽,並沒有讓史思明開心。

他想憑藉堅城,儘可能地消磨唐軍士卒。

連著四次大敗給李光弼,史思明心裡有一種挫敗感,他除了爭勝以外,還想尋求其他生機。

他對安祿山的勝利,並沒有報多大希望。

因為安祿山要麵對比李光弼更多丶更強的敵人。

他與安祿山從小一起長大,一起偷羊,一起從軍,一起造反,深知安祿山的底細。

在如今大逆風的局勢下,他心裡的憂慮難以放下。

李光弼四麵圍攻範陽,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士氣遲早崩潰。

但史思明現在毫無辦法,他剛假傳安祿山詔書,忽悠士卒提升士氣。

讓士卒突圍,肯定沒有人跟隨。

而且他也沒地方可去。

李光弼令王思禮和仆固懷恩分南北進攻範陽其他縣。

由於史思明將兵力全部抽調至範陽城,範陽諸縣,幾乎沒有過多抵抗,先後被唐軍攻克。

李瑄在得知劉客奴歸順大唐後,封他為盧龍都督,去「客奴」的賤名,賜名劉正臣。

令劉正臣率平盧軍,進攻漁陽。

而李光弼又騰出一部分兵力,與劉正臣一起夾擊漁陽郡。

十日不到,便攻克全郡,破漁陽城,偽漁陽太守欲逃往室韋,尋求庇護,但在路上被王思禮截殺。

數日後,王思禮北上進攻密雲郡,克密雲城,擒偽密雲太守。

至此,安祿山在黃河以北,僅剩下老巢範陽城,而且還被圍得水泄不通,史思明插翅難逃。

……

陝郡。

「不愧是李瑄,不愧是天將軍!」

崔乾佑望著營寨中落下的大燕軍旗,握緊拳頭。

軍旗還在隨風飄揚,但將士們士氣低到極點。

沒有被正麵失敗,而是帶著不甘心退出。

這段時間,流言蜚語太多,三人成虎下,人心渙散。

甚至還出現中原兵馬逃離大軍的情況。

阿史那承慶下令將逃兵當眾斬首,以圖震懾,卻引起更大的恐慌。

十幾萬大軍的精神如弦一樣繃緊,壓抑到極點。

崔乾佑也知道自己不得不退回洛陽,否則洛陽失守,他們孤軍必然崩潰。????在不知不覺中,大燕的兵力落後大唐太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