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宰相和謀士有了商計後,李瑄向武威都督李朱師和敦煌都督郭虛己傳達軍令。
河西軍丶河西諸胡共六萬大軍,陳兵於白亭海,整訓演武。
一旦回紇南下,就派人去質問他。
而且李瑄讓整個河西軍除李朱師和郭虛己以外的人都相信已經平定安祿山叛亂。
即便如此,回紇兵馬依舊有南下入侵河西走廊的風險,李瑄囑咐李朱師隨時準備戰鬥。
李瑄又向葛邏祿丶突騎施諸部丶沙陀等部下達指令,讓他們出兵在回紇西麵演武,牽製回紇精力與兵力。
一旦回紇敢切斷河西走廊,立刻對回紇進行攻擊。
正如李泌所說,對付回紇不必急於一時。
磨延啜是雄心勃勃的人,一心要帶領回紇崛起,成為大唐附屬,並非心甘情願。
再加上李瑄與磨延啜之間的矛盾,兩人遲早會有一戰。
柏海那邊,李瑄也讓南霽雲丶段秀實留心吐蕃,順便打探吐蕃內部的動向。
青海丶九曲的牛羊丶糧食,也要源源不斷地向長安運輸,補給關中和唐軍兵馬。
十年的發展,就為這一時。
第二日,李瑄召文武百官,向他們宣布自己要親征潼關,討伐安祿山,收複東都,讓文武百官各司其職,不能懈怠。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神態各異。
現如今,長安官吏分為三派。
最堅實的就是李瑄的秦王派,人才濟濟,對朝廷大小事務絕對掌控。
去除使職差遣,還權六部以後,尚書省丶中書省丶門下省,都是李瑄的人,針插不進。
李瑄憑藉知曉曆史的本領,提前施恩於名臣。
即便是脾氣倔犟的人,也從忠於皇帝,變成忠於大唐社稷。
在他建立的體係之內,完成實施他的策令。
第二派就是苗晉卿丶房管等一眾忠於李隆基的老臣。
他們現在隻能埋怨。
第三派是以裴冕為首,在叛亂期間依附李亨的太子黨。
李亨已經回到長安,李瑄將他安排在原來十六王宅內的太子府中,沒有允許,任何人不得拜見。
但太子黨們,也抱有一些李亨將來登基的希望。
李瑄在長安城中,誰也不敢造次,但李瑄走以後,就不一定了。
聽李瑄將政事托付給李峴,一些老臣若有所思。
李瑄看著這些老臣,隻是笑而不語。
他廖崢嶸提前布置,今後各方的戰報,要儘快轉呈至他的手中。
他要確定叛軍的動向,進行具體的安排。
交代一番事宜後,李瑄令百官退下。
接下來的一天,李瑄陪伴父親李適之,又找李奕,考了一下他的詩詞,比較滿意。
李瑄又交他乘法口訣,希望他凱旋歸來的時候,李奕會一些簡單的乘法。
他得知裴靈溪丶薑月瑤等女已經到達武威。
他在征戰的時候,妻子們應該可以回到長安。
……
七月十八日,李瑄正式領兵前往潼關。
共五千神策衛鐵騎丶兩千飛龍禁軍。
臨行前,文武百官出城相送。
長安百姓得知李瑄要平定安賊,收複洛陽後,萬人空巷前來相送。
「有秦王出馬,反賊安祿山無幾天活頭了!」
「秦王威武!當年安祿山一雜胡竟然能和秦王並為郡王,這是秦王的恥辱。雜胡妄想竊我大唐神器,罪該萬死。」
「平定安賊,國家就能重新太平。」
「如果活捉安祿山,一定要將他在西市殺死。」
「我的家人還在洛陽,上天保佑,秦王早日收複洛陽。」
……
百姓搖手送彆秦王和天策大軍。
他們憎恨安祿山帶來災禍,潼關之戰,許多百姓喪失親人。
也痛恨天寶年間安祿山對聖人的百般阿諛奉承。
由於兩京是交往最頻繁的城市,許多文人的親人還在洛陽,不通音訊。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他們希望早日可以與家人重逢。
懷著各種心情與希冀,有的百姓跟隨隊伍,一路相送十幾裡才停下。
這讓天策衛和飛龍禁軍有一種使命感,意誌更堅定。
李瑄身披金甲,回望長安。
這場戰鬥是他的「定鼎之戰」,對他十分重要。
平定叛亂的功績,可以奠定他現在的地位。
更進一步的時候,也會順其自然。
……
在李瑄離開長安僅一天後,李隆基就按捺不住心情。
李七郎離開長安了!
他突然覺得自己是皇帝了。
在得知李瑄將政事交給李峴後,李隆基想要召李峴入興慶宮。
但被劉單以李峴公務繁忙為由,婉言拒絕。
這讓李隆基大發雷霆,指著劉單鼻子破口大罵。
任李隆基再罵,劉單就是不鬆口。
無奈之下,李隆基再次登上勤政務本樓。
聽聞李隆基登上勤政務本樓後,一眾老臣們紛紛跑過來趴在街上拜見。
但沒多久,就被金吾衛以影響交通為由驅逐。
縱然老臣亮出身份,但金吾衛可不管這些。
現在長安由秦王做主。
他們聽奉薛大將軍的命令,逮捕任何犯上作亂者。
「怎麽能這麽對待國家的忠臣呢?」
「這還是大唐嗎?」
「這還是長安嗎?」
看到拜見自己的忠臣被金吾衛驅逐,李隆基仰天悲呼。
他是皇帝,怎麽能頤養天年呢!
犯錯誤連改正的機會都沒有嗎?
還有他的玉環娘子。
在花萼相輝樓上,能看到太真觀。
但太真觀的柳樹,遮擋了太多視線。
依稀有人影走動。
但李隆基老了,模模糊糊,看不真切。
「父皇,莫言氣壞身子。」
李隆基的女兒李蟲娘安慰生氣的李隆基。
因不足月而出生,再加上是粟特胡旋女所生,李蟲娘為唐玄宗所不喜,並未封她做公主。
現在如今在興慶宮中,卻隻有李蟲娘對李隆基無微不至地照顧。
高力士看著李隆基,唉聲歎氣。
他以為聖人已經認命了,會好好頤養天年,可為什麽不認命呢?
「養虎為患,養虎為患啊!」
李隆基此時此刻後悔極了。
但李隆基沒有那麽脆弱,過了好久,恢複過來後,在李蟲娘和高力士的攙扶下,離開勤政務本樓。
另一邊,苗晉卿被驅離後,十分不甘心。
他前往政事堂求見李峴。
但李峴以公務繁忙為由拒絕見苗晉卿。
等日落黃昏後,李峴的馬車即將到達府邸時,苗晉卿突然從角落裡竄出來,攔住李峴的車駕:「右仆射,想見你一麵,比見聖人還難啊!」
見到須發皆白的苗晉卿後,李峴也是無奈搖頭。
他讓金吾衛不要阻攔苗晉卿,下車,明知故問說道:「苗閣老見在下,不知有何貴乾!」
苗晉卿的官職雖然被罷免,但他的資曆太老了,連楊國忠在相位的時候,都嫉妒苗晉卿的聲望,去打壓苗晉卿。
從政近五十年的苗晉卿,在老臣中也是非常有份量的。
相比之下,李峴實打實的晚輩。
「老夫舔臉,向相公討一杯茶喝。」
苗晉卿隻是向李峴拱了拱手。
「請……」
李峴彰顯大度,請苗晉卿入府。
一入前廳,茶還未上,苗晉卿就若有所指地向李峴說道:「連販夫走卒都知道,狐狸死的時候,會麵朝它的巢穴。古代的君子,都銘記這句話,不忘德行。」
「是啊!我一直以來不敢忘本!」
李峴迎和一聲,但沒有給出下文。
「相公是信安王的後代,是宗室忠臣,你要切記,你有撥亂反正的能力!」
苗晉卿幾乎坦明地說。
「長安百姓心已安穩,秦王親自出兵平叛。我隻要處理好政務,哪還需要我撥亂反正!」
李峴故作不知。
「皇帝被幽禁,宰相的心不會痛嗎?這是天下的恥辱啊!」
苗晉卿見李峴揣著明白裝糊塗,麵有怒色。
現李瑄小兒終於離開長安,隻有大權在握的李峴,有解救聖人的機會!
現在一部分老臣對李瑄產生怨恨,他們覺得李瑄所做的一切,都是錯誤的。
這是恨到極致的表現!
苗晉卿等老臣認為,雖長安的軍隊被李瑄掌控,隻要李峴將羅興丶薛錯召入府中,摔杯為號,將他們殺死。
禁軍群龍無首下,再由聖人出麵安撫,就可以重新掌握權力,施政天下。
「天下已經快安定了,安祿山強弩之末。閣老想生民餓殍遍地,流離失所嗎?」
李峴的語氣不再柔和,正言正色。
明眼人都能看出,李瑄上位之勢,勢不可擋。
此戰以後,就能天下安定。
國家是帶著姓氏的,總會有更迭的時候。
李瑄作為李姓,有太宗遺風,堯舜之資,接手大唐,也是眾望所歸。
這些老臣們做事不考慮後果。
即便李隆基獲得權力又能怎樣?
沒有兵馬的情況下,秦王回師,旦夕攻下。
還是想繼續南逃蜀地,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臣子是臣子,君王是君王。陰陽失衡的後果嚴重多了。」
苗晉卿站起身說道:「相公如此,信安王泉下有知,恐難瞑目!」
他見李峴執迷不悟,非常憤怒。
當年的李峴彬彬有禮,怎麽會被變成現在的樣子,難道是被灌了迷魂湯了嗎?
「本相敬你是元老,霍亂朝綱,可是罪不容赦的大罪!」
李峴忍無可忍,他也站起身說道。
李瑄召他為相,遠離長安迎接。事無巨細,皆與他商議,又在出征的時候,將政事托付給他。
這種信任和恩情,李峴怎麽能忘記呢?
李峴是理智的人,更佩服李瑄的政治抱負。
他們描繪的畫卷,要用一生去完成。
「相公還想拿下我嗎?來吧!正好成就我的忠名。」
苗晉卿絲毫不畏懼李峴,他雙手往後一背,大義凜然。
「來人,將苗晉卿拿下,送往大理寺審理。」
李峴傳喚左右。
他知道向苗晉卿這樣的老臣動武,會損失他的威望。
但苗晉卿明顯想鬨事,姑息的話,反而會更過份。
於是李峴不顧自己的名聲,殺雞儆猴。
讓秦王出征在外這段時間,長安的老臣會安分一些。
兩名仆從立刻跑到前廳,將苗晉卿挾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