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嗣恭走後,李瑄召裴遵慶至政事堂中。
昔日宰相處理實務,都會在興慶宮的中書門下堂。
現李瑄重新啟用太極宮中書省內的政事堂。
「見過秦王!」
裴遵慶入堂,向內堂主座的李瑄裡揖手一拜。
在李瑄身後,掛著一副宰相張說用楷書親手寫的書法: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夜還未消儘,紅日已從江上升起。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到。
這種充滿樂觀,積極向上的鼓舞力量,正應李瑄此時的身份。
李瑄跪坐在席上,也給裴遵慶一種奇妙的感覺。
「你是老臣,不用那麽多禮節!」
李瑄起身讓裴遵慶在矮桌對麵坐下。
裴遵慶今年已經六十五歲。
他從開元中期開始為官,兢兢業業三十多載。
裴遵慶多任職不重要的官職,算不上大臣,他又不願意依附李林甫,直到李瑄拜相時,才提拔了他。
一般人在這個年紀,基本上已經半截入土了,但李瑄知道裴遵慶的仕途生涯才剛剛開始。
曆史上的裴遵慶活了八十五歲,耄耋之年,在這個時代絕對是長壽。
現裴遵慶任工部員外郎,被楊國忠排斥在權力中心。
「謝秦王!」
裴遵慶再拜後,在李瑄對麵坐下。
「國泰民安,在於吏治。房謀杜斷,貞觀大治。姚宋整飭,定鼎開元。自古也有郡縣治,天下安的說法。以前本王當宰相的時候,多有掣肘,無法實施好的政令。現聖人給我絕對權力,我來徵求卿的意見。」
李瑄認為裴遵慶是治吏的好人選。
他經驗足夠,又藏器於身,在天寶初年擔任吏部員外郎的時候,他就被譽為「吏部第一人」。
任路嗣恭為刑部尚書,殺死楊國忠丶五楊,隻是李瑄穩定天下的第一環。
開元盛世,實際上留下許多積弊,又有李林甫丶楊國忠將個人利益,淩駕於國家利益之上。
說地方郡守丶縣令,有超過一半都是酒囊飯袋,毫不為過。
這種背景下,國力恢複到開元時期,整飭吏治至關重要。
隻有百姓勉強溫飽,才使華夏民族進行螺旋式上升。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國家想回歸開元初期,秦王以及王公貴族還要以身作則,杜絕一切奢糜無度。最好讓世人看到您的決心。」
裴遵慶向李瑄回答道。
當年李隆基以風俗奢靡,下製:乘輿服禦丶金銀器玩,宜令有司銷毀,以供軍國之用;其珠玉丶錦繡,焚於殿前;後妃以下,皆毋得服珠玉錦繡。
焚燒錦繡和珠寶,這明顯是作秀。
但也向世人宣布國家杜絕奢靡,奮力有為。
飽暖思淫欲,因為大唐發展到開元初年的時候,必然會產生奢靡之風。
當時太平公主到宰相宗楚客的府邸後,看到金玉裝飾,富麗堂華,竟然感歎:吾輩乃虛生耳!
大權在握的太平公主都覺得自己白活了,可見當時的風氣。
大唐自李隆基殿前焚燒珠玉又經過四十多年。
從開元末期開始,國家偏離航道,驕奢淫逸更甚,加上李隆基的縱容,「五楊」誕生!
五楊之中聲名最不顯的楊銛,都遠遠比唐中宗時期的宗楚客富貴。
裴遵慶暗示李瑄要如李隆基一樣做表示一下,從杜絕奢靡開始,整飭吏治。
「繼續說下去!」
李瑄點了點頭,萬事開頭難,整飭吏治也要有一個開頭。
他不會因為戰爭,而放棄對國家的治理。
恰恰是戰爭時期,最容易發生動亂和不平事。
安祿山叛亂後,李隆基一口氣在河南丶江南丶山南等地任命不少節度使,允許地方郡守,自行募兵抵抗叛亂。
這也是藩鎮割據的前兆。
李瑄即便知道打壓一些官吏會逼迫他們投降叛軍,逼迫豪強投靠叛軍,但他一定會那麽做。
「五楊的豪宅,遍及長安城內外,動輒占地百畝。可將這些豪宅拆除,將木材丶石塊用以建築普通的房屋,安置普通官吏丶百姓。如此一來,不僅警示天下,又省去許多管理費用,更能使長安多容納數萬人。」
裴遵慶向李瑄回答道。
五楊的豪宅每一座都有興慶宮的十分之一大小,這太沒有禮法了。
臣子如此是僭越,而且五楊每一家不單單是一座豪宅。
「卿言之有理!不僅要拆掉五楊的豪宅,安祿山丶楊國忠丶李林甫,以及一些宦官的豪宅都要全部拆除,興建民宅,商貿工坊。」
李瑄認同裴遵慶的話。
五楊的豪宅那麽大,賞賜給臣子居住確實不合適。
長安寸金寸土,最好能將貴族的宅院限製在十畝內。
想要住百畝豪宅,就自己去城外郊野建築。
關中的糧食,遠遠不夠滿足長安。
從洛陽運輸糧食至長安是必然的。
最重要的是,長安「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閒人,和鋪張浪費的事情太多。
必須將這部分人清除,以商貿丶手工業代替這些人。
即便糧食還需要從外地運輸,最起碼長安朝良性開始發展。
「五楊和宦官失勢,拆除他們的豪宅不會有任何影響,可以讓警示天下。當今屍位素餐的人比比皆是,這也是需要治理的。」
裴遵慶相信隻要李瑄打開吏治的大門,堅定自己的策令,一定能澄清天下。
安祿山造反,河南洛陽失守,使國家蒙受恥辱,也使李瑄有整飭吏治的大好時機。
以前李瑄不能直接出手對付奢靡丶沉迷於安逸的官吏,現在可以。
「裴員外認為使職差遣對國家來說是好是壞?」
李瑄藉此機會,問裴遵慶。
「使,為天子所使,天子之耳目,對天子來說是好事。然安祿山身為節度使在範陽叛亂出兵,朝廷無一絲辦法,秦王心裡應該明白。」
這個問題非常敏感,因為李瑄就是最大的節度使。
但安祿山的叛亂,證明使職差遣的可怕弊端。
不單單是節度使,連采訪使丶轉運使丶鹽鐵使等,都會經常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兵部無戎帳,戶部無版圖,虞丶水不管山川,金丶倉不司錢穀,官曹虛設,俸祿枉請。使職差遣已破壞朝廷的行政機構,致使十羊九牧。本王設尚書令的目的,裴員外應該明白,本王治吏,要減裁官職,去除使職。減少財政負擔,讓真正的賢才能治理地方。」
李瑄點了點頭,向裴遵慶說道。
唐宋的使職差遣,是華夏曆史上不可繞過的一筆,人們褒貶不一。
李瑄還六部權力,廢除中書門下五房,已開始打壓差遣官。
使職差遣製度的優勢明顯,它最初隻是皇帝的一項權宜之計,為的是提高行政效率,同時也為了保密性而不願意從正式的官僚體係中操辦秘密的事情。
本司之官不治本司之事,要差遣他官來判決;本司之官要治本司之事,須有特彆詔令予以交待。
這讓本職官吏非常無奈,也使朝廷用俸祿白白養了許多屍位素餐的官吏。
在李隆基之前的使職差遣主要負責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例如皇帝特彆任命官員前往地方監察丶前往重臣家中賀喜丶吊唁等。
李隆基之後,使職差遣製度開始普遍化,這也是使職差遣製度在大唐的最重要變化。
特彆是叛亂以後,地方官吏想法多了起來,他們開始私下謀權,以待時機。
朝廷不得不通過使職差遣製度特彆任命官員,調查地方情況,掌控地方力量。
這使得使職差遣更普遍。
在使職差遣普遍化以後,各地設置的差遣官數量也相應增加。
所以,李瑄要在使職差遣普遍化前,開始對使職整治。
從裴遵慶的態度中,李瑄看出這位精通吏治的老臣不讚同官職複雜化。
如果官職複雜化,不一定是利國利民,而是權力劇烈鬥爭的結果,也可能是權宜之計。
「如果秦王信任下官,下官會連日連夜擬定以尚書令為首,更改官製,抑製使職的方案。」
裴遵慶哪還不明白李瑄的意思,他起身向李瑄一拜。
整飭吏治可以徐徐圖之,但官製改革刻不容緩。
因為李瑄已來到尚書令的位置,而朝廷還處於未運轉的狀態。
楊國忠一人兼四十多個使職,這些使職全部是實權,由親信的副使兼任。
在朝廷中類似的使職差遣數以百計,這些都需要還給六部丶九寺丶五監丶禦史台。
「吏部尚書的位置,非卿莫屬了!」
李瑄認同裴遵慶,將正三品吏部尚書的位置交給他。
還使職於職事官,是大勢所趨。
當然,軍隊方麵李瑄還沒有動。
但安西北庭丶河西隴右,李瑄不會再設節度使。
在戰爭中,李瑄會完成軍製變革。
等戰鬥結束,世人或許會發現軍中不再有節度使丶兵馬使丶軍使。
使職差遣不是不能有,但不可以病態的發展,直至失控。
「下官拜謝秦王!」
裴遵慶振奮拜謝。
六部之首,誰不心動?
賢臣也會有欲望,名垂青史是名臣的動力。
不要去罵名臣清高,道德也是人的一種約束。
在開元天寶年間,吏部尚書往往是首席宰相兼任,現在官製雖改,但吏部尚書已經半隻腳跨入宰相的門檻。
「具體的吏治改革,卿也要儘快擬定。」
李瑄又向裴遵慶說一下其他吏治事宜後,才讓裴遵慶退下。
接下來,李瑄叫來崔光遠,以獻長安有功,提拔他為工部尚書,讓他負責進行拆遷五楊丶安祿山丶楊玉環丶李林甫等諸宦官的府邸。用拆下的石塊丶木材,興建民宅丶工坊。
李瑄又將科舉的權力,還給禮部,他準備提拔未歸京的趙奉章為禮部尚書。
趙奉章公正,不會弄出徇私舞弊的事情。
李瑄將劉宴從隴右召回,任中書侍郎,將楊綰召會,任黃門侍郎。
中書令和侍中暫不設,以中書侍郎暫管中書省,以黃門侍郎暫管門下省。
當初效忠李瑄的楊慎矜丶楊璹等大臣已經在天寶年間病逝。
在權力未穩的時候,李瑄隻會任命聽從他的人為公卿大臣。
戶部尚書的位置,李瑄準備交給韋見素。
兵部尚書為封常清。
李瑄召高適和岑參為兵部侍郎,輔佐封常清。
杜璡和蕭華為禮部侍郎。
劉眺為戶部侍郎。
召王昌齡為工部侍郎。
王璵和上官青為刑部侍郎。
召張鎬為吏部侍郎。
完成六部的根基,再提拔一些李瑄認為有能力,品德良好的舊屬為郎中丶員外郎。
同時,李瑄讓嶽父裴泛為大理寺卿,判刑事。
令李峘為司農卿,負責糧食積儲丶倉廩管理及京朝官之祿米供應等事務。
令呂堙為太府卿,負責國家的財政和物資官吏。
令兄長李霅為宗正卿,負責皇室事務和宗廟。
他讓顏真卿主持安西丶北庭政務,兼任鴻臚卿。
令親信劉單,兼任衛尉卿。
以薑度為太常卿。
以兄長李季卿為太仆卿。
九寺之中,除大理寺丶太府丶衛尉丶司農丶鴻臚以外,其他大都是為皇室服務,在皇帝無實權的情況下,沒什麽份量,所以李瑄讓他能力不太突出的兄長擔任。
五監國子監丶少府監丶將作監丶都水監丶軍器監,李瑄提拔李華丶李棲筠丶李琚丶魏少遊丶王維等人,其中王維為國子監。
他要不願意擔任,李瑄會任命王維為秘書監,繼續半隱半官。
至於禦史大夫的位置,李瑄暫時不設,他以顏杲卿為禦史中丞,主持禦史台事,提拔英俊,監察百官。
以六部尚書丶侍郎為例子,都兼任天策府官職。
天策府長史為從三品,李瑄準備讓李峴兼任。
另一個從三品的官職為天策府司馬,李瑄以心儀的李泌兼任。
其他府從事中郎丶軍諮祭酒丶主簿丶諸曹參軍事等,也由親信官吏兼任。
完全形成以李瑄為核心的整治框架,將一些不聽命的老臣調到閒職丶不重要的職務上,如諸寺少卿等,要麽直接使其罷官養老。
攘外必先安內,他要向西征戰,必須政事穩固。
他現在屁股還未坐穩,最擔心的是他出征的時候,一幫老臣在後背搗亂,還權李隆基。
這種事情曆史上不是沒有發生過。
在這種情況下,李瑄隻能相信親信。
哪怕離開長安,也會讓羅興率領一萬天策衛留下,以防宵小之徒。
但李瑄任命官吏的事情,在趙奉章丶杜璡丶顏杲卿回來之前,不會向長安公布。
當然,李瑄也留下一些侍郎的高官,為內心矛盾,還未投靠他的大臣準備,有的大臣才乾不俗,李瑄頗為欣賞。
一直到深夜,李瑄才離開太極宮,前往秦王府。
原本的天水王府,已改為秦王府。
他沒有選擇更大的宅院,能容納數百人的秦王府對李瑄足矣。
整個道政坊都因為秦王府蓬蓽生輝。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