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1 / 1)

安祿山造反,驚戰的不僅僅是皇帝和王宮貴族,還是平民百姓。

長安上下,一片惶恐。

安祿山南下,勢必會影響到河南諸郡糧食向長安運輸。

糧食丶絲綢的價格再次飆升。

即便如此,有糧商深儲糧食而不賣,大發國難財。

如楊國忠料想的事情並沒有出現,十一月下旬,叛軍已開始渡黃河。

叛軍一路燒殺搶掠,誰都知道,叛軍已經沒有回頭路,不可能將安祿山的首級送到長安。

此時,高仙芝剛趕到洛陽,正準備招兵買馬。

僅靠新兵肯定是不行的,大唐還有中央禁軍。

這些禁軍分布在京兆和河南諸郡,拱衛京師。

都知道北衙四軍,和南衙十二衛。

但府兵製解體後,募兵製出現,禁軍大體可以分為兩類。

即以左右羽林軍丶左右龍武軍為主的飛騎,也可稱為「飛龍禁軍」。

和以南衙十二衛為主的彍騎。

承平日久,戰訓荒廢,大唐的彍騎雖然有十萬餘人,但戰鬥力一言難儘。

長安周圍的京兆地區有彍騎六萬六千人。

華陰郡六千,馮翊郡九千,扶風郡六千,平陽郡一千五百,河東郡一萬兩千三百,絳郡三千六百,河南府三千。

雎陽郡,陳留郡,臨汝郡,弘農郡,河內郡,滎陽郡六地各有彍騎六百。

高仙芝攜帶華陰郡丶河東郡的彍騎,共兩萬餘人,作為自己的底子。

當高仙芝得知安祿山的前鋒已經渡過黃河,到達陳留郡後,明白已經沒有阻礙叛軍於黃河的機會,隻能迅速整訓新兵,彍騎,打算在洛陽與叛軍決一死戰。

「安賊怎麽可能這麽快就渡過黃河呢?河北二十四郡,難道沒有一個忠臣嗎?學不了韋孝寬,就不能像羊侃一樣為國戰死嗎?」

勤政務本樓,李隆基得知安祿山已經準備渡河的消息,悲忿不已。

平時一直顯露存在感的楊國忠此刻唯唯諾諾,麵對李隆基的憤怒,他頭都不敢抬。

他害怕李隆基因之前的言論治罪他。

陳希烈一直是應聲蟲,唯唯諾諾。連李隆基都產生罷他的念想。

「啟奏聖人,河北百多年無戰事,缺少戰馬和盔甲,無法抵擋邊軍和胡人在常理之中。為今之計,當設立河南節度使,坐鎮陳留,為高尚書爭取招兵訓練的時間。而且長安的飛騎丶彍騎,也要迅速整訓支援。洛陽是大唐的東都,不容有失!為以防萬一,請聖人下令邊境猛將回長安,統帥飛騎兵丶彍騎,能調動的邊軍,需要儘快支援長安。」

韋見素見兩位宰相支支吾吾的不吭聲,主動出列說道。

他意在動全國之力,撲滅安祿山的叛亂。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他認為禁軍的將領沒什麽本事,隻有邊軍猛帥靠譜。

「右相,你認為呢?」

李隆基向楊國忠問道。

「臣附議。」

楊國忠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再也不敢多說了。

短短一個月時間,楊國忠感覺到文武百官對他態度的改變。

他低估了安祿山,沒想到這個雜胡一眨眼到達黃河邊。

沿途的郡縣太廢物了,竟不能多阻礙幾天。

「令陳留太守張介然為河南節度使,以陳留丶滎陽等六郡彍騎為主,郡兵為副,招募鄉勇,死守郡城,拖延安賊至東都的時間。」

「令河西節度使哥舒翰丶朔方節度使安思順,乘坐驛站快馬回長安,率領京兆丶馮翊丶扶風等地彍騎丶飛騎,與洛陽高仙芝彙合,共擊叛軍。」

「令隴右節度使徵調河西丶隴右的勁兵精騎,立即出發,前來長安,鎮壓叛亂。」

「再派遣特使到達波斯。若天水王病情有所好轉,乘馬車加速回長安,不需要西域的兵馬,河隴精兵由天水王統帥。」

戰況危機的時候,李隆基腦子短暫清醒過來,下達一連串的軍令。

「陛下英明!」

大臣們渾身一震,要如此,大唐一定能將安祿山覆滅。

河隴軍是天水王的老部下,率領老部下,揮之如臂。

就看天水王的病情如何,這麽久了,也未聽到什麽消息。

隻有目光短淺的楊國忠,心中依舊在咒罵李瑄病死。

他認為援軍一到洛陽,安祿山必定死無葬身之地。

安祿山起兵是自尋死路,如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多久。

「啟奏聖人,現回紇臣服,北麵無憂,胡人不敢南下牧馬。可派遣大將率領朔方軍丶河東軍,向東出井陘進攻河北,直搗其老巢範陽。」

裴遵慶向李隆基拱手說道。

趁楊國忠勢弱,大臣們可在此時發表意見。

國家危難,忠臣義士忍不住挺身而出,不再害怕楊國忠。

「安思順回來後,誰能擔起重任?」

李隆基覺得這是好辦法,讓安祿山首尾不能兼顧。

「回聖人,臣監察朔方的時候,發現原朔方兵馬使郭子儀善於治軍,深受士卒愛戴,可擔此大任。隻是郭將軍的母親於去年去世,郭將軍正在家中守孝。」

裴士淹向李隆基舉薦道。

「臣也聽說過郭將軍,他戍邊三十多年,在天寶元年左右屢立戰功,被提拔為軍使。邊塞平靜,也能深得軍心。」

陳玄禮也舉薦郭子儀。

「國家危難,當奪情啟用郭子儀,封郭子儀為衛尉卿丶安北副大都護丶靈武郡太守,兼朔方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率領朔方軍,東討安賊!」

「另迅速派遣使者探查河東諸軍的消息,看看是否可堪大用。」

李隆基下召道。

這種情況下,停止守孝,是符合常理的。

一旦功成名就,沒有人會說郭子儀不孝順,反而會大加讚賞郭子儀。

在李隆基心底,已經不想再用朔方節度使安思順。

哪怕回到長安率領彍騎丶飛騎,也不可能再給安思順主帥之職。

他沒忘記安思順是安祿山的兄長。

之所以沒直接殺死安思順,是因為在天寶十三載的時候,安思順多次上奏安祿山要謀反。

他以為是兄弟倆生了矛盾,所以沒有相信安思順。

現悔不聽安思順之言。

商量好大事後,李隆基讓大臣們退下,他自己要好好靜一靜。

這次與大臣們的商議,無形中削弱了楊國忠的權勢,讓大臣們心中有了底氣。

在這種政治格局之下,太子李亨終於嶄露頭角,準備站在曆史的舞台上。

他開始令心腹宦官李靜忠(後改名李輔國),以他的名義,暗中拜訪王公大臣,對他們進行拉攏。

眼看就要老去,他不甘心當一輩子沒有絲毫權力的太子。

在李隆基掌握權柄的時候,太子不僅沒有部曲,甚至連參與朝會的資格都沒有。隻能離開東宮,去十六王宅和皇子們住在一起。

李隆基的昏庸,致使安祿山叛亂,失去河北,又寵信楊國忠丶五楊,儘失人心,讓李亨看到自己上位的希望。

當李亨得知郭子儀準備統帥朔方軍的時候,又派遣心腹宦官程元振去見郭子儀,並帶著他的親筆信,陳述國家危難,和身為太子無處施展抱負的無奈。

李亨是最希望洛陽前線再敗的一個人。

他已經做好接替皇位的準備。

最好的結果,就是李隆基能意識到自己的過錯,主動禪讓,安享晚年。

……

在哥舒翰和安思順回長安之前,京兆地區彍騎已經開始徵集。

拱衛長安周邊的彍騎雖還有六萬六千,但比其他地方的彍騎質量更差。

幾個月難得訓練一次,盔甲已經穿戴不上。

大多數南衙禁軍彍騎在長安坊市當擺攤的商販,還有一些成為市井之徒,更有成為達官貴人的隨從。

朝廷的徵召,讓這些號稱「禁軍」的人一臉懵逼,他們都忘了自己是禁軍。

想著要穿著盔甲丶拿著兵器與凶殘的叛軍交戰,他們甚至出現出逃的情況。

關鍵是朝廷禁軍製度混亂,一時間還找不到逃兵。

無奈之下,朝廷隻能打開府庫,賞賜絲綢,才稍微穩住軍心,又招募一些平民百姓,充入彍騎之中。

但在不知不覺中,府庫中的絲綢丶錢財,已沒剩多少。

……

龜茲城。

在安祿山叛亂傳出的當天,羅興就派遣快馬,將消息傳遞至龜茲城。

李瑄確定與曆史上安史之亂的時間不怎麽相差,並開始部署。

十一月下旬,安西的僚屬丶將領丶諸國之王,被李瑄召入大都護府的議事廳。

「諸位,本王剛得到消息,安祿山從範陽起兵,正迅速南下。我懷疑他會采取直取東都的戰術。」

眾人齊聚一堂後,李瑄開門見山說道。

李瑄從未以「本王」自稱,這一次他自稱本王,意味深長。

安祿山反了!

滿堂文武皆驚,天水王真料事如神。

如果安祿山未謀反,天水王閉塞前往河西走廊的道路,遲早會暴露。

「李帥,現安祿山叛亂,正是出兵斬殺楊國忠的大好時機,您下命令吧,麾下將士已經準備好。」

於闐軍使衛伯玉向李瑄請命道。

他是李瑄一手提拔,誓要跟隨李帥乾大事,名留青史。

衛伯玉的態度,也是李瑄麾下將領的願望。

在這方麵,西域將領的心思統一。

「本王準備在兩日後,率領至龜茲的大軍飛奔至玉門關,諸位覺得如何?」

李瑄看到將領們的態度後,十分滿意,將早已計劃好的事情說出。

早在十月的時候,碎葉軍丶於闐軍丶焉耆軍丶長城軍,就已經來到龜茲城外。

多出編製的一萬士卒,李瑄分彆成立疏勒軍,播仙軍。

提拔白孝德為疏勒鎮守使,郝廷玉為播仙鎮守使。

又提拔四名副使,增加職位。

李瑄的一萬親衛,正式被命名為天策軍。

由裴瓔為天策軍統帥。

天策軍分兩部,薛錯為左部將領,還在長安的羅興為右部將領。

另外,西域三十六國又組合出一萬騎兵,由於闐王尉遲勝率領,跟隨李瑄出發。

還有數萬安西諸國步兵,負責維穩糧道,看守俘虜。

李瑄此次逐鹿中原,安西隻剩下柘枝軍和蔥嶺軍未調動。

安西諸軍,留下戍堡丶守捉五千餘人。

葛邏祿丶突騎施諸部等騎兵,李瑄未召喚。

一是需要這兩軍幫助波斯王國抵抗大事,二是葛邏祿汗國,提防回紇。

回紇壞李瑄好事的時候,李瑄就會傳令施利進攻回紇西部。

現在施利建立汗國後,被封為懷恩可汗。

「回李帥,現是不是太急了一點,可以穩坐釣魚台,再等一等長安傳來的消息。」

封常清向李瑄回答道。

他認為需要確定安祿山度過黃河後,才是他們的最佳時機。

一旦叛軍度過黃河,就能牽製住大部分彍騎丶飛騎,以及河東軍。

不久前,封常清剛從柘枝城回來,李瑄欲清君側的消息,雖令他難受,但在李瑄勸說下,封常清接受。

大唐需要如天水王這樣的人主持大局。

封常清愛讀《春秋》,有高遠的誌向,李瑄站在更大的舞台上,使他有無限可能。

「燕雲鐵騎,非浪得虛名。更何況安祿山還有六胡州和奚丶契丹丶靺鞨等諸胡相助。朝廷禁軍荒廢日久,不堪一擊。哪怕韓信白起在世,也不可能率領禁軍打敗叛軍。」

「朝廷會在戰事失利的時候,召集河西丶隴右的邊軍平叛。本王在河西丶隴右軍中還有威望,且舊部甚多,可以趕在朝廷徵兆河隴兵馬之前,掌控河西丶隴右大軍。如此才能確保匡扶唐室。」

李瑄將自己的想法說出。

曆史上,封常清去洛陽時對戰叛軍可謂屢戰屢敗。

這不是封常清無能,領著一群沒經過訓練的新兵,和一群如酒囊飯袋一樣的禁軍,能打過叛軍那才叫奇怪呢!

李瑄從未輕視過燕雲鐵騎的威力,燕趙一帶,民風彪悍,自古不乏勇猛之士。

更何況安祿山采取放縱士兵奸淫擄掠,這使得叛軍戰鬥力最少提升一個檔次。

李瑄在河隴的老部下,之所以那麽多「二五仔」,就是因為曆史上河隴軍在與範陽平盧軍碰撞之下一敗塗地,導致有許多將領投靠安祿山。

雖然有李隆基微操的原因,但叛軍以少勝多,戰鬥力是實打實的。

李瑄要趕在河隴軍前去平叛前,將河隴軍截留。

河隴軍是李瑄的根基之一,不能失去。

這也是李瑄策劃李適之和兄弟姐妹們逃離長安的原因。

一旦李瑄掌握河隴軍的事情泄密,殺紅眼的李隆基,會像是處死安慶緒和榮義郡主一樣,處死李適之和李奕。

「我等聽從李帥的安排。」

封常清對李瑄自愧不如,他會反駁彆人,但他不會懷疑戰無不勝的李瑄。

與李瑄談論軍事的時候,封常清總是被李瑄的胸襟和戰略眼光所折服。

李瑄的彪炳戰功,古代的名將都難以企及。

「龜茲王,焉耆王,疏勒王,你們也知道我此去長安會如何。我希望你們能約束自己的兵卒,管理好自己國家,聽從大都護府的召令,使西域安穩。」

「如果我兵敗身死的消息傳來,你們可自作主張。我不希望我活著的時候,安西北庭會出現動亂,否則嚴懲不貸。」

李瑄向龜茲王白霸等王說道,這是在警告他們。

他隻要活著,這些國家老老實實,充當大唐的後勤。

李瑄最放心的是於闐國。

因為尉遲勝已向他表忠心,一旦出兵玉門關,他就會將王位傳給弟弟尉遲曜,他本人作為一個將領,為李瑄統帥好一萬西域騎兵。

讓這一萬西域騎兵成為天水王的尖刀,像安西北庭軍一樣驍勇善戰。

「天將軍放心,您的偉大絕無僅有,您的神威蓋世,受世人所崇拜。我們對您的忠誠,像是高山一樣,永不動搖。我們國家的勇士會拚儘全力,助您完成大事。等您再次執掌權柄,我們會相約到長安拜見天將軍!」

&nb-->>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