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大唐開皇
三條九陌麗城隈,萬戶千門平旦開。複道斜通鳷鵲觀,交衢直指鳳凰台。
這是後世初唐詩人駱賓王盛讚長安繁華的《帝京篇》詩句,用來描繪如今的長安城也並不違和。當然,此處所指的長安城乃是前魏同治舊年開始興造的新長安城,而非前魏因陋就簡所襲用的漢魏長安舊城。
經過前後數年的營建,如今這座坐落在龍首原上的長安新城已經是大成規模。尤其本來就優先安排營造的大內宮苑與皇城百司,更是在一年多以前主體便已完成竣工,之後便一直在進行細節方麵的完善。
至於城中所規劃的閭裡百坊民居,一開始的時候雖然修建的進度並不算太快,可是隨著城池營建初見規模,加上屢屢有蜀中丶山南等各地士民奏請朝廷希望能夠遷入這座新京定居,並且願意捐用自家財貨與丁力以輔助城池的營建,城坊的建設速度頓時便加快起來。
自五胡亂華以來,中央權威便一直都在不斷的衰弱丶崩潰並更迭,地方上豪強大族聚眾自保丶勢力也在持續的壯大著。即便是有新的政權建立起來,也要針對這些地方勢力進行一定程度的妥協讓步,彼此才能和平共存。
曆朝曆代,統治者為了加強統治力度,都會想方設法將大量的人員物資集中在自己能夠觸手可及的京畿周邊,常常會有普遷諸方豪強富戶以充京邑之實的做法。
如今這各地百姓都踴躍請求遷入京畿,朝廷對此自然不會拒絕,樂見分散各地的人物資源向畿內彙聚。這些士民們由此更加靠近權力的中心丶也有機會獲取到更多的政治資源,而朝廷則加強了對於內部人事資源的掌控,並其讓京邑的繁華得到快速的提升,這自然是上下兩利的好事!
到如今,這座新的長安城大內禁苑丶皇城百司與外城百坊的格局已經形成,一座嶄新的丶雄大的城池從無到有的出現在龍首原上,直將原本的長安城對比的越顯狹小逼仄,毫無氣象可言。
隨著長安新城正式啟用,世道也在進行著新舊更迭的巨大變革。而在這長安新城正式啟用之後不久,這座城池便見證記錄下來了一件盛大的事情,那便是唐王接受魏帝元廓禪讓,正式於新長安城大內太極宮登基稱帝,建立起全新的大唐帝國!
唐王履極,可謂眾望所歸,本就是關中民心所向,而今又挾滅齊之大威而歸國,履極稱製可謂水到渠成丶順天應人。
由於內外呼聲太過激烈,李泰在年前歸祭魏氏先祖之後,便在原本的長安城皇宮中先行接受了魏主禪讓,但因當時長安新城大內尚有一些禮器文物尚需趕製,包括用來幾天的圜丘也要在新城南郊重新築造,加上從齊國兩都所繳獲的重要禮器文物丶諸如傳國玉璽等物皆需編排入禮,於是李泰便暫以「攝國」執政,實際行使皇帝的權力。
一直等到諸事準備妥當,在新年元日這一天,李泰才正式的在長安新城太極宮正殿乾元殿中登基稱帝,接受群臣朝拜,並頒布一係列的新朝禮章製度。
新朝自以大唐為國號,至於年號,李泰在彙總群臣各自建議之後,最終還是決定以「開皇」作為自己的年號。
這倒並不隻是純粹的出於他心中那一份難言的惡趣味,更在於他本就覺得「開皇」乃是曆代帝王年號之中頗為堂皇大氣的一個。
帝王年號始於漢武帝建元,自此以後便成為了帝王和政權彰顯格局與抱負丶寄托理想與願景的一個標誌,在一些曆史上的特殊時期,年號更足以成為政權的代稱,對於一個政權自是意義重大。
李泰並不喜歡那種單純的宏大字眼所拚湊出來的年號,他更喜歡那種既彰顯宏大氣象,同時又能充分體現出當政者主動性的年號,「開皇」就非常符合他這一審美趣味。
隋唐之際乃是漢祚興複丶再次偉大的一個時期,不乏帝皇年號也都彰顯出這一氣象,甚至包括隋煬帝的「大業」年號,都給人一種撲麵而來的雄壯氣息。唐太宗的年號貞觀則取自《易經》天地之道,貞觀者也,取義天地正道以示人,貞觀之治也並沒有辱沒這年號所寄托的寓意,乃是古代社會中少有的名實相符的世代。
貞觀也是李泰所屬意的一個年號,不過在權衡一番之後,他還是覺得開創新世的開皇要更加適合當下的自己。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