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麵戰場上的齊軍雖然已經撤離,但是留給魏軍的事情卻還有很多。除了對仍在交戰的側麵戰場的增援之外,敵軍所留下偌大戰場的清理也是一項不小的工程。

由於正麵戰場的齊軍並非大舉潰敗的撤離,甲械等個人武裝基本上也都隨身帶走了,但是在其營地中仍然拋棄著大量的車馬營帳等器物,以及眾多的糧草物資。

齊軍為了此戰投入有十幾萬將士,哪怕各種物資的供給並不是以長期交戰為準,但是儲量仍然非常的可觀。由於齊主高洋等一眾人馬撤離倉促,緊隨其後撤離的其餘諸軍營士們也都沒來得及歸營收拾物資,因此絕大部分都留在了原地。

十幾萬人所駐守的大營,想要完全收拾起來也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尤其交戰結束的時候天色已經不早。在向側方戰場上派給一定的援眾之後,李泰便著令其餘的將士們全都進入敵營收拾清理,趕在天黑前先將糧草和馬匹軍械等最重要的物料收集起來,其他的則隻能留待來日。

儘管如此,隨著夜幕降臨,敵營中還是有許多地方沒有來得及搜尋清理。而僅僅隻是眼前所搜集起來的戰利品,數量已經是非常的豐厚可觀。

為免被敵軍再殺個回馬槍從而樂極生悲,李泰便也沒有再繼續盲目的擴大戰果,直接下令將賀若敦所部右路人馬也集結至此,而他自己則還有許多的事情要處理。

跟所繳獲的糧草物資等戰利品相比,人員的處理便要麻煩得多。尤其是如今還聚集在河口灘塗附近的那些齊軍將士們,如何處理仍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大問題。

這些齊軍軍眾仍有一萬大幾千人,並不能當作單純的俘虜來看待。他們雖然被齊主高洋拋棄於陣,為了活命而不得不拋下武器丶放棄抵抗,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對魏軍就會心悅誠服的投降。

尤其上半場的交戰過程中,雙方在陂塬上廝殺慘烈,到現在都還有著大量的齊軍屍首堆積在陂塬陣線之間。彼此間有著血海深仇,哪怕這些人懾服於魏軍的強勢而不敢反抗,但想要加以馴服仍然不是短期內就能做到的事情。

李泰在返回銅鞮水北岸之後,望著這些齊軍軍士們思忖一番,最終才想到了一個解決的方法。他並沒有先宣布對這些人的處置,而是在親兵拱衛下往陂塬後方東北方位的側麵戰場而去。

一整天的交戰進行下來,魏軍投入作戰人員最多的並不是正麵戰場,而是齊軍自濁漳水東岸發起進攻的側麵戰場。

齊主高洋對李泰的思路預判其實一直都沒有錯,一直在高洋敗逃撤離戰場之前,李泰心裡都沒有放棄放棄陣地向後方撤軍的打算和準備。當然那是在戰事進行不夠順利下的被動選擇,但是由於正麵戰場一直進行的比較順利,所以李泰這一備案並沒有用上。

想要保證大軍處於允進允退的從容處境,那麽來自側翼的威脅便絕對不能忽略。李泰之所以要派遣高樂主動發起夜襲從而將側翼的敵軍引誘過來,一方麵自然是為了促使敵人分兵,另一方麵就是將這隱患給提前引爆並且控製在可控範圍之中。

與這一支齊軍交戰的,除了高樂所率領的一萬師旅以外,還有中軍一萬人馬,以及從烏蘇城方麵趕過來的李允信所部五千餘眾,投入的兵力甚至都超過了正麵戰場上的戰鬥。

這種看似不合理的用兵安排,為的就是確保哪怕在交戰不順利的情況下,西魏主力也能夠向後撤離。

正麵戰場的敵軍雖然更多,但是由於戰場地形的限製,一次性能夠投入作戰的人員頂多也就隻有兩三萬人,而且魏軍還進行了嚴密的陣線布置,隻需要數量不多的精銳兵力防守,敵軍就難以在正麵直突猛進。而在側麵戰場上,則就需要將敵軍的主力吸引並控製起來,才能使其難以靈活的限製阻攔魏軍的戰術選擇。

此時正麵戰場上的戰鬥已經結束了好一會兒,但是此間側麵戰場上雙方仍然戰鬥正酣,哪怕天色已經漸漸黑了下來,仍然無阻戰鬥的進行。

此間齊軍將士顯然是不願再繼續戰鬥下去,畢竟中軍撤離的消息他們也已經早有所聞,繼續再留在這裡隻會成為一支孤立無援的孤軍,也完全沒有再繼續交戰下去的意義了,隻有儘快撤離才是上策,

因此眼下戰場上的齊軍將士全都退縮在了濁漳水的西岸岸旁,沒有再繼續將戰陣鋪開,很明顯是在打算伺機撤離。

可是此間進攻的高樂等眾將士們也都明顯發現了齊軍這一意圖,進攻的尤其猛烈,隻要齊軍戰陣稍有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