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賊去了邙嶺景陵,沒有進攻金墉城?」

當可朱渾元聽到敗逃回來的部將彙報敵軍動向後,哪怕忽略所謂天雷助戰的垃圾訊息,剩下的內容也讓他頗感詫異。

對敵軍的動向判斷接連出錯,這絕對是非常嚴重的錯誤。不過可朱渾元眼下也顧不上做自我檢討,而是又開始思忖那李伯山為什麽要冒著可能會遭受中道狙擊的風險穿過河洛平原而往景陵方向而去?

「邙嶺地近孟津渡口,難道是西賊關西主力此番將要從水路東來,所以這李伯山要提前搶占孟津以供大軍登陸?」

想到這一個可能,可朱渾元也不由得暗生驚疑,心裡有些拿不準。

之前西魏幾次東進,都是采取陸路進軍的方式,對於黃河水道則利用不足。一則自然是北人不擅長水戰,二則數萬大軍通過水路行軍的話,所需要的舟船數量和規模也非常龐大,這對西魏的國力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絕非短時間內便能夠籌備起來。

但這也並非絕對,畢竟如今的西魏也已經是今非昔比,尤其是在江漢地區攫取了巨大的利益。

從去年開始那李伯山便率軍侵吞了漢東丶淮南大片的領土,或許就搜刮了大量的工匠和物資運回關中,然後打造舟船丶準備出其不意的乘船東下,這個可能也是成立的。

除此之外,邙嶺的地勢對於瀍水丶穀水和洛水等諸流交彙的河穀灘塗都存在著一定的壓製作用,尤其在掌握精銳騎兵的情況下,凡此諸流若要進行什麽人員物資的調度,都將在其鐵蹄兵鋒襲擾之下。

在這戰報中,齊軍所交戰的對手除了李伯山所率的三千多名輕騎之外,還有一支一早便埋伏在邙嶺的人馬,隻是數量不多。從部將所彙報的情況來看,似乎是從關南轉移到邙嶺的當地賊軍。

可是關南義軍情況可是非常的悲催,這幾年流竄山野丶一個個麵有菜色,到來之後第一件事不是商討殺敵,而是放開肚皮的大口喝粥。就李泰一行帶來的那些糧餅,本來是預計能支兩旬左右,可是義軍到來兩千餘眾,每天吃的便比李泰三千多人還要多。

成功抵達邙嶺瀍澗之後,李泰並沒有急於部署下一步的行動,而是先在瀍澗紮營休整兩日,一方麵等待韓雄等部後路兵力的到來,一方麵則就是等待離開伊闕前所作的一些安排中的人事發酵。

由於有著河橋這樣更加便利的交通方式,再加上晉陽兵們也不怎麽喜歡乘船往來於大河兩岸,所以孟津渡口那裡並非重點設防的區域,當然也沒有停泊什麽船隻。

在將河洛收複之後,雖然他們前前後後增設了許多城戍,但對千金倉城則就直接放棄,而是改在洛水上遊幾十裡外的柏亭增設了柏亭城,將此城池取代了千金倉城的作用,成為宜陽與河陽之間的物資運儲中心。

雖然僅僅隻是前進十幾裡,但這一行動卻直接暴露出了李泰這一支人馬根本就無意於進取孟津渡,意味著可朱渾元所預想中最壞的情況並沒有發生。那麽眼下所發生的自然就是李泰聰明反被聰明誤,自投羅網的進入到了一個死地之中!

也就是李泰沒有竊聽對手心聲的絕活,若是知道了可朱渾元針對他意圖的猜測,必然是要忍不住嗤之以鼻:你咋能把我跟我老大的關係想的那麽好呢?還老子要把東南獲取的工匠物資送到關中去,黑獺他想屁吃!老子乾你們東魏北齊,和對宇文泰忠不忠心完全沒有關係好吧!

當然可朱渾元也聽不到李泰的心聲,所以才會對李泰的圖謀一再判斷錯誤。但是這一次,他終於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看到敵軍已經做好了自以為周全的準備,李泰也不再閒著,開始部署下一步的行動。當然主要是因為隨著關南義軍後路人馬的到來,使得隊伍後勤壓力陡增。

如今李伯山所部人馬盤踞邙嶺瀍澗,距離千金倉城不足二十裡,處於隨時都可以派遣輕騎襲擾的距離。但彼處距離柏亭城卻足有將近五十裡,而且中間還分布著幾座城戍,很難進行輕騎襲擾。

如果李伯山的目的是要襲擾宜陽後勤的話,那麽他貿然進入邙嶺之後反而是有點自投羅網的意味。金墉城和柏亭城守軍便像兩個鉗子一樣,依托洛水河流將之封鎖在邙嶺區域內難以動彈。若能憑著優勢兵力逐漸收縮包圍,甚至有可能直接將這李伯山甕中捉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