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立國後,其實與大宋有過多次戰爭,從李元昊開始,西夏便對大宋表麵稱臣,實則敵視。
每年邊境摩擦不下數十次,升級成戰爭的也不少。
但是這一次,西夏打得最用心,三十萬大軍的規模是前所未有的。
究其原因,無非是政客的老套路,為了轉移國內日漸尖銳的矛盾西夏近年來的朝政被後黨把持,「後黨」的意思,不僅僅隻有梁太後,也包括梁太後的家族。
其中尤以梁太後的兄長梁乙通權柄最盛。
一對親兄妹共同執掌一國大權,怎麽可能不產生矛盾。
於是這對親兄妹漸漸有了嫌隙,嫌隙後來慢慢發展為敵對,就在去年,梁太後先發製人,指使臣下將她的親哥哥剁成了餃子餡兒。
從此大權獨歸她一人,爽了!
大權獨攬之後呢?哎,還沒到喝慶功酒的時候。
梁乙通也是有黨羽的,國中還有不少反對她把持朝政的權貴宿老,這些人不能隨便殺,除非她不想混了。
怎麽辦?
政客的老套路來了。
對外發動戰爭,把尖銳的內部矛盾轉移出去,讓戰爭把所有人捆綁在一起,然後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
這就是梁太後發動戰爭不惜調集三十萬大軍的緣故。
這個套路在人類曆史上長盛不衰,千年以後的鷹醬還經常用,戰爭一旦發動,舉國上下同仇敵氣,再怎麽反對我,你也得捏著鼻子忍了,打完仗再說。
梁太後大約便是這個心思。
前線傳到汴京的消息滯後,西夏興兵三十萬的消息,著實嚇壞了大宋的朝臣們。
以前你打我頂多用拳頭,現在你拎起四十米的大刀砍我,我犯天條了,值得你這麽用力?
獅子搏兔之姿,不管有沒有用,至少挺唬人的。
三國時的曹丞相打東吳,一句「八十萬大軍」就把東吳嚇得人人願降,氣勢夠了,往往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現在的大宋就是如此,自從三十萬這個數字傳到汴京,朝野間便有了議和的聲音。
不丟人,以前也是這麽乾的,不然大宋每年送出去的歲幣是怎麽來的?
在大宋以前,那些大儒們如何解說聖賢之論且不說,但自太宗以後,大宋便將「以和為貴」這四個字發揮得淋漓儘致。
花錢買和平丟人嗎?
完全不,正常的商業行為而已。
大慶正殿上,今日朝會的氣氛格外壓抑。
當議和與主戰爭執的聲音越來越激烈時,關乎國家興衰的走向,
往往會變得不可預測。
今日朝會,楚王趙顥也赫然在列。
趙顥不是自願來的,是被趙煦召來的。
他這種閒散親王,雖說能參加朝會,但通常都是告病不來,畢竟宗親不可議政的規矩還沒廢除,趙顥參加朝會毫無意義。
今日他也搞不懂,為何官家會讓他來上朝。
鴉雀無聲的正殿內,趙顥左顧右盼,渾身不得勁兒,總感覺自己站在這裡像個圓滾滾的吉祥物。
本王特麽站在殿外當個迎賓都比站在這兒強吧。
所以,官家叫我來上朝到底啥意思?
朔望朝參,屬於正式的大朝會,理論上,京中四品以上官員都要參加。
朝會開始已一個時辰了,前麵說的都是一些國內的朝政,治河,
募兵,外交朝賀,戶部清點,地方治理等等。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