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甕中之鱉(1 / 1)

庶子奪唐 江謹言 1069 字 27天前

李世民一麵命人查封了鄖國公府,於關中下文書捕拿張亮,一麵命王玄策率禦史台協助李恪,清除朝中張亮逆黨。

當王玄策自太極宮出來後便徑直回了東宮,向李恪稟告此事。

東宮,光天殿,偏殿。

“臣王玄策拜見太子。”李恪正端坐在殿中茶案之前,倒水烹茶,王玄策在此時走進了殿中,對李恪拜道。

“自己人不必見外,坐吧。”李恪抬手示意王玄策坐在自己的對麵。

王玄策是李恪的心腹,最早跟著李恪的幾個人,是李恪一手提拔的,陪李恪出生入死,跟隨李恪多年,亦君臣亦摯友,比起在太極宮的拘束,回到東宮的王玄策就顯得隨意和舒適了許多。

偏殿中,王玄策和李恪在茶案前相對而坐,王玄策就坐在李恪的正對麵,看著李恪在他的麵前烹茶,動作細致,行雲流水,可見李恪也確好此道。

“算著時間,玄策應該是剛出宮吧。”李恪手上的事情不停,口中對王玄策道。

王玄策回道:“太子說的是,臣正是剛自宮中出來。”

李恪問道:“怎麼樣,張亮之事父皇怎麼說?”

王玄策道:“一切正如太子所想,張亮奔逃出京,陛下盛怒,已經命人查封了鄖國公府,張亮這次是完了。”

李恪道:“如此便好,父皇可還有什麼交代?”

王玄策道:“陛下命臣協助太子處置此事,想必是對張亮失望透頂了,也是陛下借此事對這些老臣的一次警告。”

正如王玄策所言,張亮是李世民的從龍功臣,此番謀逆李世民把此事全權交給了李恪處置,一方麵是因為李世民對此事心累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李世民有意借著此事讓太子李恪在眾位開國老臣跟前立威,為李恪日後繼位鋪路。

李恪笑了笑,對此不置可否,因為現在的王玄策是朝中新貴,但將來也是會成為有從龍之功的老臣的,李恪不願就此事多說,免得叫王玄策日後多想。

李恪坐在案前,慢慢把茶煮好,而後親自提壺分倒在了兩人的杯中,對王玄策道:“茶好了,玄策快嘗嘗。”

“太子今日親自烹茶,臣是有口福了。”王玄策看著身前的茶杯,對李恪笑道。

“閒來無事而已,玄策請。”李恪抬了抬手,示意王玄策用茶。

王玄策端起了身前的茶碗,放在鼻尖一嗅,而後淺嘗一口,片刻後笑道:“太子泡的茶隻輕輕一嗅便是滿腹清香,入口後回甘更重,太子的茶藝又精進了。”

李恪雖然酒量很好,擅飲酒,但他卻不嗜酒,相反地,李恪好茶,尤其好飲清茶,因為李恪的影響,東宮上下也多好此道,王玄策更是如此。

不過對於王玄策而言,李恪烹的這杯茶的好壞倒是其次了,因為李恪的這杯可不是尋常人能夠喝到的。

李恪乃大唐儲君,未來的皇帝,除去李恪的親長,李恪的這杯茶能喝到,又能喝地下去的,天底下應該不會超過五個人,而王玄策正是其中之一。

李恪問道:“玄策可能猜到這茶產自何地?”

王玄策又端起了手中的茶碗,品了品,片刻後回道:“臣在太子身邊這麼多年,也算嘗儘天下名茶,這茶像是蜀茶,但比蜀茶多幾分清香,又像是浙茶,卻又比浙茶淡了幾分微苦,臣實在是猜不出。”

王玄策是李恪心腹,又同好飲茶,每李恪得了好茶,也會命人給王玄策送去一些,故而李恪喝過的茶王玄策大多也都喝過,這天底下的名茶王玄策沒喝過的還真不多。

李恪笑著回道:“這是閩中福州刺史容安命人送來的閩茶,本宮也是第一次喝。閩中雖離京甚遠,亦非富庶之地,但沒想到閩茶竟這般不錯。玄策若是喜歡,待會兒帶些回府便是。”

王玄策聽著李恪的話,問道:“哦?可是閩中的消息到了?”

李恪好茶不假,但福州刺史容安不會好端端地就給李恪送茶。李恪命容安查程公穎的底細,這茶必定是隨送給李恪的消息一起送來的,茶到了,消息自然也到了。

李恪點了點頭道:“不錯,消息方才送到。”

“如何?”王玄策連忙對李恪問道。

李恪端起手邊的茶碗,輕輕吹了吹,小啜了一口,回道:“閩中倒是有一座武夷山,卻沒有紫陽宮,更不曾聽過什麼南華真人,這觀名、道名俱是程公穎臆造的。”

王玄策道:“如此說來這個結果倒也和太子的預料一致,這程公穎確是欺世盜名之輩。”

李恪道:“這天下哪有什麼延壽丹藥,不過都是誆騙人的把戲而已,當不得真的。”

王玄策問道:“張亮已經逃了,恐怕程公穎聞得風聲也會逃掉,太子打算怎麼處置他們?”

李恪道:“這個局就是本宮做的,本宮若想拿他,他就算是長了翅膀也飛不出長安。依本宮看程公穎逃了最快,他一逃便和張亮一樣,就會徹底坐實張亮同黨的身份。”

聽著李恪的話,王玄策問道:“太子已經做了安排?”

李恪道:“那是自然,本宮既然想要程公穎的性命,又怎會叫他真的逃了,現在他府上外麵都是本宮的眼線,隻要他出了長安城,在雍州地界內就會被生擒。”

就在王玄策進宮彈劾張亮的時候,李恪的眼線就已經布到了程公穎的府門外,凡是府上的出入口,都被李恪的人死死盯住了,就算是隻蒼蠅飛出來也逃不過李恪的眼睛。

王玄策聞言,問道:“太子想要活的?”

李恪點了點頭道:“唯如此才可正視聽。”

“那張亮呢?太子對此事早有準備,想必以太子的本事,張亮也逃不走吧。”王玄策接著問道。

李恪道:“張亮必死無疑,張亮活著對本宮隻有阻礙,本宮會讓張亮會死在潼關。”

張亮畢竟是功臣,李世民顧念舊情,萬一李世民見了張亮心軟,留了他的性命,便有日後重新翻案的可能,這自然不是李恪希望看到的,所以在李恪的眼中張亮非死不可,而且要死在長安之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