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天幕胡言亂語了一番,又把講述回到正題:
【為劉邦報仇的說法來源於第三次北巡,永樂十九年朱棣想再次北上捉敵,但夏元吉等人攔住他,向他抖戶部荷包:
陛下,你看看,臣的錢袋子像不像殿外天空?
空蕩蕩的啥也沒有?
朱棣伸頭一看:朝廷軍馬儲蓄十喪□□,衛所軍戶生活日漸困難,精兵難以補充,想要再次北上難上加難】
後人短短幾語卻讓朱棣臉色漸白:生活困難...精兵難以補充,精兵難以補...未來的他特彆缺錢?
難道鄭和下西洋賺的錢財不夠他運轉大明?
【朱棣可以選擇不北上嗎?
不行啊,因為朝廷沒人啊!
靖難拆掉一批將領悍卒,安南之亂折了朱能等將領;首次與韃靼對戰中,又折了張遠等中青將領。
幾遭變故下,朱棣扒開朝廷武將群一看,將有統帥少有,再看軍中新鮮血液?
寥寥無幾,咋辦?
隻能自己上!
不上不行,因為北巡關係著北疆安穩】
天幕現出一張黑白輿圖,北邊大明邊線用紅黃兩色標出,讓人一見即明。
秦始皇仔細地看過後,皺眉道:“紅線為洪武邊疆防禦線,黃線為永樂防線?”
永樂邊疆開始內縮?
不對,他眉頭再次擰緊,草原被明廷清得荒無人煙,永樂帝何必內縮邊線?
難道維持邊線耗費太大?
在單一線索下秦始皇無法推出全貌,隻能將目光投向天幕,聽後人講解緣由。
【自金山之戰後,朱元璋則以大寧為北疆據點,把大明防禦邊線推進到長城帶(農牧交錯線),以長城線為基線,配合塞王守疆,采取‘清沙漠’方式,形成攻守兼備的明防禦體係。
後麵發生的事咱們都知道,靖難時朱棣放大寧於北,把北疆邊線內縮,以此集中兵力對應朝廷。
朱棣獲得兵力,也破壞了洪武時期的邊疆結構,靖難後朝廷重啟大寧為明據點,但很快再次放棄。
為何?】
天幕哐哐哐地砸下幾個大字:缺錢缺人!
巨大的聲響不斷刺激著曆代君臣耳膜,讓人忍不住抬手揉耳,連天幕活動起來的輿圖也沒心思細看。
這講述後人忒愛製響,你難道就不能安靜些嗎?
【因為朱棣麵臨的是從頭建設大寧,重建要什麼?要錢要人啊!
看看洪武十九年大寧諸衛費用:
物資類:一次性運輸123萬石米;
人力類:動員民夫20餘萬運糧;
財政類:內庫出鈔185萬錠;
洪武二十年又下令:山東北平河南山西四布政使司,凡運糧赴大寧者,免征其戶今年夏稅。
相當於是在鼓動民間有財者,運糧到大寧免除夏季賦稅。
有朝廷支援,但大寧離大美還很遠,朱元璋仍要繼續投入物資人力,於是在洪武二十二年又下令:凡於大寧輸粟五鬥者,給淮浙鹽一引。
此令是在向賈商招手:來啊來啊,我這有鹽引,快運糧來換啊!
在朝廷各種設法補貼下,洪武二十五年大寧軍屯終於有了收獲:總計穀麥84萬餘石,離自給自足更近一步。
靖難打破洪武北疆防禦結構,而永樂一朝又是四處開支:安南之亂連綿十二年要錢;
浚通南北運河要錢;建造寺廟要錢;鑄造永樂鐘...總之永樂大型建造那樣不花錢?
不能重建大寧的情況下,什麼方式能防禦大明邊境?】
朱元璋冷笑著橫向朱棣:你的防禦好方就是五征沙漠?
【在現代是軍事演習,用演習的方式給敵亮肌肉、亮刀子。
而朱棣選擇天子戍邊,天子守國門。
在夏元吉攔住他的那年,把大明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
元吉啊,你看北京離邊線近,這樣不就減輕北疆補負擔了?】
正在聆聽的夏元吉:啊?叫我?
天幕輕咳幾聲,語氣重歸正經:【以上是搞笑話,事實上遷都北京的好處,僅從軍費用度來看,的確減輕了朝廷壓力。
朝廷大軍從居庸關出發,天子戍邊一次成本多少?
約42萬石;
也就是說朱棣戍邊三次成本總合,等於朱元璋輸送糧食一次】
劉徹下意識地反駁天幕:“天子戍邊代替邊疆防禦,簡直荒謬!”
天子禦駕親征能壯朝廷威勢,但頻繁親征於國不利,身為天子,一國之重,自身安全何其重要?
若征戰途中天子遇到好歹,大明怎麼辦?
並且朝廷建造並不能單純以成本計算,秦始皇以舉國之力修長城,護的是誰?
護的是秦漢,甚至後世曆代百姓,大國定計當十年甚至百年為期,要達到戰略目的,而不是節約財力導致戰略留下防禦漏洞。
【基於此,朱棣在大寧不設衛所,用天子巡邊的方式來肅清沙漠,震懾韃靼和瓦剌。
網上很多網友言朱棣棄邊,把明北疆防線內縮到長城內,實際上永樂朝的防線還是由大寧、開平、興和、東勝、寧夏與甘肅構成。
這才有了朱棣一次次地率軍北上,以馬上天子之威護大明安寧】
朱元璋將桌子拍得哐哐作響,指著朱棣鼻子喝問:“老四,你給咱說說,你怎麼敢置大寧於不顧?”
大明邊境以開平、興和、寧夏、甘肅、大寧、遼東為北疆重府,朝廷設兵置府就能永安大明。
眼下的大明金山大戰之危,他也沒設大寧為府,但在行軍作戰多年,他一眼看出大寧作用:
既能製約殘元,又能安置故元降人,反用故元降人對付草原殘元;
重建大寧要耗費巨資,但事關大明邊境安穩,朝廷必須再起大寧防禦...想到自己耗費巨力興
造的大寧,被兩個不孝兒孫霍霍沒了,朱元璋心頭火氣幾乎壓不住,怒罵:“倆不中用的鱉孫,咱經略數十年的大寧就讓你們打著玩?”
越想越氣的朱元璋大喝一聲:“老四!”
突然被點名的朱棣忙肅臉下跪:“兒臣在。”
講述結束,你給咱在外跪著去!
朱棣苦臉:未來的自己,你為什麼沒重啟大寧?
天幕感歎:【在整理資料時,我們也討論過很多次,朱棣率軍北上除了震懾韃靼和瓦剌外,或許也是為自己樹立威信。
作為史上唯一一位以藩王之身,造反成功,問鼎至尊的帝王,質疑他的目光何其多?
有什麼比天子守江山更讓人信服呢?
自己打下的江山自己守,這份堅守讓他從靖難藩王,轉變為戍邊皇帝,最後病亡馬上,成為馬上天子,也算是給曆史交了答卷:
我朱棣不負大明江山!】
傷感的樂聲剛升起就被後人微惱的話打斷:
【但朱棣定大明防線時,咋不想想世間有幾個朱棣呢?
草原在永樂變得蕭條,不代表永遠蕭條,遊牧民族為生存總會尋機南下掠奪,麵對北方壓力,不是每個大明帝王都能親身提槍震邊敵宵小。
至少他的繼任者朱高熾就不行】
登基五年的永樂朝
正在聽講述的朱高熾臉色煞白,他身後的朱高煦則是喜上眉梢:“父皇,平日我說大哥不好,你倒斥責我,現在你聽聽,連後人都說大哥不行,可見大哥是真不行!”
朱棣抱臂怒瞪:“閉嘴!”
見殿內氣息變得湧動,朱棣緩聲對朱高熾道:“朕曾述大臣當以古聖為準:知其善而無私者才能服天下,此臣才堪為良臣。”
說罷他盯著大兒眼問道:“太子以為如何?”
察覺到熟悉的父皇視線高壓,朱高熾情緒微定,鎮定道:“父皇不是建文帝,所用之人如爺爺那般,不拘一格。”
真善美大臣是建文帝喜歡的臣子,若他爹真走這路子,靖難就不可能成功。
“善”朱棣拊掌輕笑:“君子難進易退,小人易進難退,明主用君子亦用小人,無論是君子或是小人,明主當常警之。”
朱允炆之所以敗,是因他隻看儒家仁善,卻忘了帝王之道,從來不能與儒家理想混為一談。
理想之所以是理想,就因為它不切實際,孔夫子都沒實現的大同世界,難道他的門徒就能實現?
朱高織作揖恭敬受教:“謝父皇教導。”
一旁的朱高煦跳腳:你們在上演什麼父愛?爹,你看看我,你不是說我最類你嗎?
【朱棣身為燕王提槍掃沙漠,朱高熾身為太子時主要做什麼呢?
1.主持南京日常朝議活動;
2.成為南京-北京的奏報中轉站;
3.督促京師軍事操練;
4.對太廟、山川等進行祭祀;
5.接待來大明
朝貢的四方遠夷;
7.按例賞賜,以及循例發放軍需品給大明各軍;
8.對朝廷六部負責人進行考勤查看,有缺勤的上奏朱棣處分;
9.對大小官員犯事進行審問,高官報給駐地裁定;
朱高熾相當於在南京實行半個丞相權,將國事過濾一遍後,上報朱棣,為他減輕政事壓力】
宰相長孫無忌詫異:這都算半個丞相權?後人你再亂講。
正欲張口說話,就被天幕接下的話打斷:
【從皇太子留守事宜中可看出,朱高熾對軍事指揮幾乎沾不上邊,能沾軍權甚至接上各將領的人是誰?
朱高煦!】
哇哦!有問題!
長孫無忌眼神瞟向房玄齡:皇太子主文,朱高煦主武,永樂帝文武分明是為了平衡朝堂?
接收到眼神的房玄齡:...皇家隱私是我們能說的?
程咬金半途插入:那是明朝皇家事,跟咱們有什麼關係?
杜如晦默默提醒:太子受高壓,次子受喜愛,這種排列你們不覺得熟悉嗎?
比如大唐皇太子,受寵奪嫡的次子。
嘶~一時間殿內唐臣安靜如雞,垂眸紛紛不語,隻剩下李世民眼巴巴地望著天幕,期待從後人講述中得到安置兒子方法。
【如果說朱棣是少而悍勇,長大後有落落大誌,好遊俠善騎射。
那朱高熾就是獨好學問,日從儒臣,論說不厭。
父子倆就是分站天平兩端,喜好說不到一塊去】
趙匡胤心中一跳:朱高熾難也!
【網上戲朱棣是朱高熾的‘西征將軍’,實事上根本不是那回事,上位者所喜子嗣都是類已,更何況朱高熾身體肥胖,半點沒繼承到朱棣的驍勇身手,朱棣怎麼愛得起來?】
聽到天幕提及大兒肥胖,朱棣忍住惱意對他急道:“我讓你瘦體,讓你吃七成飽飯,結果呢?”
不但沒減體碩,反而餓得慌,結果吃得更多長得更胖,像什麼樣?
朱高熾默然無語,他也想減體,但在美食麵前他把持不住啊!
有什麼煩心事,吃一頓,還煩,那就再吃一頓。
所以美食當前他為何要減?
天幕語氣疑惑:我們在收集資料時曾討論過,朱高熾到底屬於自身肥胖還是壓力肥?
史書記載他小時箭藝精通,箭通者需心利眼利,按運動量算朱高熾即使是胖子也是個敦實的胖墩,而不是連行走都需人攙扶的胖子。
觀朱高熾的太子生涯,受到的恐怖高壓在曆朝中也屬前列。
永樂改元之初,朱棣三拒群臣請立皇太子的提議,理由是待朱高熾學識及德行有成時,再議立太子。
當時朱高熾年歲多少?
25歲!
秦始皇慢條斯理地擱下筆,抬眼望向天幕:永樂帝不滿嫡長子,難道想立次子為太子?
唔,又是一出魯武公以括與戲諸事。
昔年周宣王喜愛魯武公幼子公子戲,公然違製讓魯武公改幼子為魯國太子,造成魯國繼承政變連綿近十年。
永樂帝為順繼位傳承,不使藩王登基再現,當立嫡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才是,否則便是魯國窘境,皇子為爭奪皇位大打出手。
【次年朱棣立他為太子,成為太子不代表一直都是太子,在他二十餘年的太子生涯裡,遇到的政治大浪就達五起,可見他的太子之位在高壓圍獵中,坐得並不穩當】
天幕頓了頓,總結道:【朱高熾身為國儲,卻失愛於朱棣,整個太子生涯能做的是‘吾知儘子職而已’,寵愛方便完全比不上他二弟】
【朱高煦類朱棣,在靖難中又立有大功,作為父親總會下意識地縱容幾分,縱容什麼程度?
縱容到朱高煦滿大街喊:我英武,我豈不類似秦王李世民?
朱高煦英武方便有幾分類似李世民,但智商方麵...】
原本還偷著樂的朱高熙漲紅了臉,盯著天幕的眼幾乎噴出火花:後人你想清楚了再說話?
天幕住了口,繼續道:【朱高煦能這麼沒智商,是因他背後有人。
上有朱棣暗示太子之位可得,下有靖難第一功臣丘福(軍方)支持,還有盟友朱高燧,但乾的事吧...】
講述人有些一言難儘:【在京城內就敢掠奪商民財錢,肢解民眾投於江中,甚至僭用帝王器物,陰養死士,做出種種不法之事。
可以說朱高煦活生生把自個折騰沒了。
之前朱棣看朱高煦:此兒類我!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