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新年近在眼前。
就在大多數人都躲在家中“貓冬”的時候,吳蔚和繡娘的日子卻過得異常充實,甚至要比之前農忙時還要充實。
吳蔚似乎鐵了心的要把山洞最裡麵那個小洞變成冰室,在貯藏好第一批冰塊後,又凍了幾批冰塊,不過每次數量不多,她和繡娘就能把活兒都乾好了。
張水生借走了八個特製木桶,在自家院子裡凍成冰後用牛車拉著送到吳蔚的山洞裡,來回跑了十多趟,足足弄了一百塊冰。
後山池塘裡的魚也被吳蔚全部撈了出來,做了冷凍處理,就放在小院外的木桶裡,隨吃隨取。
據柳老夫人說:冬天的糧食雖然比秋收時貴一些,但是每年的年關前後,米莊會放出一批陳米,價格非常便宜,運氣好的話比秋收時的糧食還便宜。
吳蔚分析:大概是在年關前後有不少農戶拿著糧食到米莊去換銀子過年,所以米莊會在此期間進行一次清倉,放出部分陳糧的儲備,補充新糧。
是以,在距離過年還有十幾天時,吳蔚和繡娘就忙開了,二人一起騎著醜醜,讓大黃拖著一輛空車跑到市集上去買低價的糧食。
這回吳蔚不再局限於大米,隻要是耐儲藏的糧食,各種糧食都需要,用幾乎抄底兒的價格,每次都能滿載而歸,不過大黃不如成年耕牛那般有力氣,一來一回需要將近一整個白天。
距離過年還有三日,柳二娘子和張水生來邀,一同去置辦年貨。
吳蔚和繡娘商量過後決定帶著柳老夫人同去,一來呢是這山上冷清,上了歲數的人多少喜歡熱鬨。二來呢也是想讓柳老夫人自己挑選著喜歡的東西,哪怕柳老夫人不肯要,眼神卻是騙不了人的,到時候隻需多留意些,定能買到老夫人想要的。
張水生趕著牛車,上麵坐著裹得臃腫的柳二娘子,吳蔚趕著自家牛車上麵坐著柳老夫人,繡娘則騎著醜醜,給大黃減負。
“娘,這幾天乾冷乾冷的,我再去給你添床被子你披著吧。”繡娘捏了捏柳老夫人的棉襖袖口,很厚實,是繡娘親手做的,但她還是不太放心,話音落便回屋去抱了一床被子出來,細心地給柳老夫人裹上了。
柳老夫人苦了一輩子的臉上湧出淡淡的笑容,緊了緊被子,朝繡娘點了點頭。
繡娘笑了,又看向吳蔚,問道:“蔚蔚,你冷不冷?”
柳二娘子實在是看不過去了,打趣道:“你看蔚蔚穿的,裡三層外三層,多苗條的一個人,讓你裹的和個粽子似的,還問人家冷不冷。趕明兒讓你二姐夫尋幾張好皮子給你們送來!”
“二姐~。”繡娘的臉一紅,嗔了柳二娘子一眼。
吳蔚笑道:“繡娘彆擔心,我不冷。倒是你,把手衣戴好了,圍巾包好。”
“嗯。”
張水生見所有人都準備好了,說了一聲:“出發”便拉著牛車先下山去了。
除了一場初雪,一連數日都不曾下過雪了,地上的積雪早就升騰
光了,山路也很好走。
路上,柳二娘子頻頻轉頭,看著繡娘不時笑著。
繡娘納悶地問道:“二姐,你總看著我笑什麼?”
柳二娘子羨慕又感慨地說道:“我不是笑你,我是覺得啊……我們家三娘和從前不一樣了,連馬都能騎的有模有樣的,你二姐夫都不會騎馬呢,整個張家村……騎驢的見過,騎馬的可就你們家的獨一份兒呢!”
繡娘聽懂了柳二娘子話裡的含義,無聲地笑了,轉頭看向吳蔚,隻見熟練地趕著牛車,嘴角勾起,透出一股與眾不同的閒適來。
……
一大家子人來到市集,柳二娘子提議由她和繡娘帶著柳老夫人去買些細軟,張水生和吳蔚去買年貨。
賣肉的和賣布的是兩條街,如此能節省些時間,這年底的市集人山人海,可不是那麼好逛的。
兩組人一拍即合,吳蔚和張水生背著竹筐往東,柳家兩個姑娘攙扶著自家母親往西。
柳二娘子笑道:“娘,你也好多年沒趕年關集了吧?我記得從前在家當姑娘的時候,三娘在家看家,爹娘帶著咱們一起趕集,那時候家裡窮,隻能買一點點肉,可也要全家都來,圖個熱鬨。如今可好了,娘你最近氣色也好了許多,腿腳都便利了。”
頂著熱絡的喧鬨,柳二娘子伏在柳老夫人的耳畔半笑,半喊著說道。
柳老夫人笑著點了點頭,難得回道:“多虧了三娘和吳姑娘,請郎中來給我開方子,紮針灸,還每日熏艾灸,現在扔下拐杖也能走路了。”
“是呢,三娘從小就是個孝順懂事的,你看看從前她在家裡的時候,咱們全家人的鞋底兒基本都是三娘納的,穿著真是又合腳又舒服,再也沒有更好的了。”
繡娘被誇得有些不好意思,便問道:“二姐,咱們先去買什麼?”
“鹽巴定是要買的,再兩匹布回去,我們家柱子一日一個樣,你從前給他做的那些個小衣裳,他現在勉強還能穿,估計到開春就穿不了了,我婆婆說不讓孩子穿舊衣裳,讓我買兩匹布回去,一匹家裡大人用,另外一匹專門給孩子留著做衣裳的。”
“我知道前麵就有個布莊,我也買兩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