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江山易主(1 / 1)

梁武帝 黃複彩 2449 字 27天前

永元三年(公元501)十二月初六,宣陽門城頭上的旗杆上掛起一顆血淋淋的人頭。曆史有時很滑稽,一年前,陳顯達的人頭就是被蕭寶卷像“皮球”一樣掛在這根旗杆上。那時候蕭寶卷大約不會想到,一年後,會有人將他的人頭也像“皮球”一樣掛在這同一根旗杆上。建康城裡響起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善良的百姓們在詛咒一個舊政的逝去,歡慶一個新朝廷的誕生,可是,這個新的朝廷究竟能給他們帶來什麼,他們暫時還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然而他們總是祈盼著,一代一代地祈盼著,祈盼著那理想中的新朝能給他們帶來永久的安定和福祉。這天清晨,封航了一個多月的朱雀橋開始通航,秦淮河上二十四航全部開通,台城所有的六道城門大司馬門、萬春門、東華門、西華門、太陽門、承明門均一一打開。中午,東宮大佬王珍國、張謖、劉儈以及蕭衍舊友範雲、任昉、陸倕等一百多人來到石頭城,恭請蕭衍進駐台城。王珍國呈上一份擁戴蕭衍的名單,蕭衍隻在頭幾行名單中掃了一眼,大佬們該在的差不多都在了,隻是獨獨少了尚書令王亮。這個王亮或自恃清高,或真的忠於舊主且不管他,蕭衍把名單重新交到王珍國手裡,卻當眾做出一個讓所有人都大感意外的舉動。他脫下戰袍,解下配劍,說:“我自去年十月擁戴和帝,在襄陽發兵,討伐獨夫蕭寶卷,曆時一年有餘,現大功告成,我也算不辱使命。昨日,我已派王瑩、柳暉二人前往江陵,迎接和帝回歸建康,在和帝回歸之前,朝中政事不論大小,須奏請宣德太後。”誰都聽得出,這是蕭衍為防人口舌而做出的姿態,卻也不出前朝的先例。當年蕭鸞篡政時,為遮人耳目,就是將齊武帝時代的活祖宗宣德太後請出前台作為過渡。在場人中隻有一路跟隨蕭衍打殺過來的武夫王茂不知詳情,以為蕭衍真的要功成身退,當時就急了,說:“明公,你要去哪裡?”蕭衍說;“泱泱大千,自有我蕭衍立身之處。台城是我的傷心之地,我再也不想進台城一步了。”在場人都知道,蕭衍說的也不完全是假話。很多年前,蕭衍的父親蕭順之因陷入齊武帝父子之爭抑鬱而死,從而在蕭衍內心播下對齊王朝仇恨的種子;半年前,蕭衍的三位兄弟均被蕭寶卷所害。台城,的確給他留下太多的回憶太多的傷痛。王珍國說:“蕭寶卷朝廷已亡,台城已不再是過去的台城,百廢待舉,正需要明公替天行道,明公何出此語?”張謖說:“我等冒死砍下蕭寶卷首級,是為擁戴明公重整這被昏君攪亂的天下,現蕭寶卷雖死,可建康形勢尚未明朗,蕭寶卷餘黨正在暗地裡糾結力量,伺機反撲。明公今要隱退,廢昏大舉豈不前功儘棄,更要將我等斷送到蕭寶卷餘黨手裡,於心何忍?”文友範雲畢竟是最了解蕭衍的,知道這些話蕭衍遲早是要說的,但他沒料到蕭衍會這麼早就把這些話說出來。範雲說:“明公是要解甲歸田呢,還是要效法陶弘景,在茅山築三間草屋,修身養性?既然這樣,我們這幾個舊友都跟了你去茅山吧。”任昉也說:“既然這樣,我又何必自作多情,前來依附明公,我還是回我的博昌老家種地自在去吧。”說著一甩袖子就往外走去,被範雲一把拉住了。範雲說:“明公的心界博大無比,隻是,百廢待興之際,明公執意要說隱退,就不怕冷了弟兄們的心?就是建康城裡的父老百姓,怕也不肯答應吧。”所有的東宮大佬都跪到蕭衍麵前,懇請蕭衍進駐東宮,執掌朝政,有的甚至以額貼地,哀泣涕零,演繹出一片至誠悲情。蕭衍自雍州宣布起義,至今一年有餘,其間郢城攻堅戰花了五個多月時間,包圍建康台城也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但就整個過程而言,還是順利的。這主要得力於蕭寶卷的喪失人心和其過程中北魏大軍的按兵不動,蕭衍因勢而發,就如他自己所說“因天從人”,遂使大功告成。他知道,他要禪代齊王朝,實現登基大業,還有兩件大事需要完成。其一,西朝的齊和帝蕭寶融以及眾多皇室成員該如何處置。自去年以來,他公開打出的旗號是討伐昏君蕭寶卷,以鞏固南齊皇基,現在,這一任務完成了,按照常理,他該及時迎接和帝返回建康,還權於南齊王朝。但是,現在實際操縱和帝的幕後人物蕭穎胄已死,蕭衍自可以隨心所欲地對付那個十五歲的兒皇帝,不會再有任何障礙。其二,要完成禪讓,必須效法齊明帝蕭鸞,抬出另一個傀儡人物宣德太後臨朝稱製,以掩人耳目,等到恰當的時機,再以禪代的方式登上帝位。飯要一口口地吃,事要一件件去做,看著麵前齊刷刷跪著的文武舊臣,蕭衍似乎有些感動。他歎了口氣,說:“大家如此誠意,蕭衍豈敢再說隱退。可你們是否知道,這是要將我蕭叔達往火坑裡送啊。”範雲知道蕭衍借梯子下樓了,便趕緊說:“地藏菩薩有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一切都是天意,為了天下社稷,這個火坑,也隻有明公你去跳了。”蕭衍不好繼續作態,當下便派他的心腹張弘策、呂僧珍二人隨同王珍國、張謖等一同進宮,封存宮中檔案文書,將宮廷一切資產造冊登記,謹防有人趁火打劫;嚴命進城將士秋毫無犯,有違者斬;又派大將王茂、曹景宗帶領三萬義軍進駐台城,速速捉拿茹法珍、王寶孫等死黨,全麵控製建康局勢,防止戰後騷亂發生。留下範雲、任昉以及陸陲等昔日文友與自己一同暫住石頭城,共商建國大計。眼下,他需要一柄名正言順的權印,一頂象征權力的桂冠。而這頂桂冠他不能自己給自己戴上,他需要有一個合適的人替他將那頂桂冠戴在頭上,這個人就是宣德太後王寶明。宣德太後是齊武帝時代太子蕭長懋的王妃,已廢鬱林王蕭昭業生母,也是齊武帝時代唯一健在的人物,代表著一個權威的朝代。無論是齊武帝還是其長子蕭長懋,都給後人留下很好的口碑。當年蕭鸞推翻蕭昭業後,就曾請她出來。這一次,她將再次被請出,所不同的是,當年蕭鸞抬出她來,是要廢掉她兒子鬱林王蕭昭業,而現在蕭衍抬出她來,則是要廢掉她的仇家蕭鸞的兒子蕭寶卷。曆史就是這樣反反複複,卻又不出某種輪回。對於宣德老太太來說,前後兩次出山,心情自然有所不同。雖然她明知道自己仍然不過是個道具,是一隻被彆人控製在手的提線木偶,但這一次多少有著複仇的快意。齊永元四年(公元502)一月二日,宣德皇太後下達第一號詔令,封蕭衍為大司馬、錄尚書事、驃騎大將軍、揚州刺史,晉爵建安郡公,食邑萬戶。這是蕭衍稱帝前的第一步。一月四日,蕭衍在範雲以及張弘策等人的前呼後擁下正式進駐建康台城。這也是蕭衍自起義以來,第一次回到這座他生活了三十多年的都城。一切還是與從前一樣,一切又似乎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建康,建康,這座有著三百多年曆史的都城自孫吳建都以來,一直是江南富庶之地,其士女富逸,歌聲舞節,炫服華妝,桃花綠水之間,秋月春風之下,曾吸引得無數人為之瘋狂,為之不惜性命。自東晉偏安江南起,其間二百餘年,權臣方鎮擁兵起事,宗室王公圖謀弑逆,屢屢興兵發難,沒有成功的先例。東晉初期有王敦、蘇峻相繼造反,齊末有王敬則、陳顯達、崔慧景起事,這些草莽英雄一個個皆以失敗而告終。王朝更迭,江山易主,而以方鎮之力舉兵成功者,僅他蕭衍一人。現在,他將成為這江南佳麗地的又一任新主,成為這金陵帝王洲的新一代帝王。在這一刻,他忽然想起冤死的父親,想起被蕭寶卷所殺的兄長蕭懿以及他的另兩個兄弟,現在,他終於可以告慰父兄的在天之靈了。東宮的六道大門為他打開,眼下,他的帝王大業尚未完成,但他儼然已是這東宮的主人。這是蕭衍三十八年人生中第一次以征服者的姿態進駐東宮。這座有著一百多年曆史的皇宮,宮牆高構,雕梁畫棟,金頂飛甍,瓦簷錯迭,它富麗之極,極儘奢華。然而它的每一隻洞開的窗戶裡都暗藏著一個陰謀,每一塊方磚地上都浸透了殷紅的血。自從永初元年(公元420)宋武帝劉裕廢晉恭帝自立,南朝宋、齊兩代,更換了十幾位君主,其中兵戈不休,篡弑相續,整個江南始終處於動蕩不安之中。就在這座宮殿裡,演繹了多少父子相殘,兄弟殘殺的慘劇。所有這一切,對於這座宮牆裡的人來說,不能說不是一種苦難。“明公,你在想什麼?”陪同他的張弘策說。“嗬嗬,我什麼也沒想,我太累了,我需要好好睡一覺。”蕭衍打著哈欠說。的確,他太累了,自從一年多以前他在雍州起兵,他幾乎就沒有好好睡一覺,現在,他真的感到累了。蕭衍進駐台城閱武堂,開始行使大司馬的權力。建康剛剛平定,舊朝已去,立國在即,千頭萬緒,僅東宮中等待處理的事務都有幾籮筐。張弘策遞上一份報告:宮內現有宦官、仕女以及閹人一萬五千人,這些人中,包括蕭寶卷死黨茹法珍、王寶孫等,對這些人,該如何處置?大理寺遞上來的奏折稱,已故明帝的侄子蕭寶晊等人正暗地裡聚集力量,密有反意;一名叫顏見遠的高門大族決心效忠齊王朝,準備絕食抗議;豫州刺史馬仙埤殺掉前去勸降的人,表示將以武力隔江對治,誓與蕭衍決戰到底……蕭衍推開這些奏議,他決定什麼事也不做,他給自己放一天假,他要好好睡一覺。這天晚上,蕭衍果真好好睡了一覺,然而天亮時他作了一個夢,做了一個讓他夢醒之後回味無窮的香豔之夢。夢中他與一個女人纏綿悱惻,而他與那女人交合的驚心動魄,讓他重新體驗了二十年前新婚的快樂。那個在夢中與他交合的女人是蕭寶卷最寵愛的嬪妃潘妃。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從來就沒有見過潘妃。誰也不知道蕭衍是怎樣選擇了閱武堂作為他進入東宮的第一站。這閱武堂,其實正是前任帝王蕭寶卷的住所。閱武堂建築精美絕倫,堂內的牆壁一律用白玉砌成,上鑲波斯的綠寶石、印度的翡翠和高麗的珍珠,再配上淫蕩的壁畫。走進閱武堂,哪怕是一個最本分的人也會很快就生起原始的欲望。經曆了一年多戰爭的蕭衍一走進閱武堂,就像走進一座傳說中的天國。這天傍晚,蕭衍忽然提出要去後宮看看。在一處處後宮,他看到一群被遺棄的彩女。看到這些彩女,蕭衍這才意識到做皇帝的好處。一個帝王,竟能堂而皇之地將天下美女儘羅於自己的帳下,成為自己合法的妻子。濃烈的脂粉氣薰得蕭衍幾乎睜不開眼來。他的眼睛開始迷離,幾乎是在一刹那間,他被禁錮了一年多的欲望開始蘇醒。他這才知道,就像這些女人離開男人很久很久一樣,他離開女人同樣也很久很久了。他實在沒有想到,那些被蕭寶卷納在後宮的女人竟一個個有著如此勾魂攝魄的魅力。蕭衍開始批閱一個個文件:茹法珍等死黨四十一人作惡多端,死有餘辜;閹人中年老的發給一定數量錢財,打發回鄉養老,年輕而又願意留在東宮的,可繼續留用。隻是,三千彩女的去留成為朝中爭論的焦點。有人提出,按照舊製,三千彩女留在宮中並不為過;也有人提出,將這些彩女打發到民間,讓她們各歸其所。蕭衍最後決定,將這三千彩女統統分配給軍士作為妻室。軍中一片山呼萬歲之聲。幾天之內,昔日一座喧鬨浮華的東宮,立即就顯得空空蕩蕩了。這天傍晚,張弘策突然把幾個女子帶到蕭衍麵前,說:“三千彩女儘已打發,隻是這四位女子至死不肯離開東宮。明公你看該如何處置她們?”張弘策看著蕭衍,臉上是意味深長的笑容。蕭衍的臉竟然一紅,好象真的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他打量著這幾個女子,忽然想起那個讓他回味無窮的春夢。奇怪的是,其中的一個女子竟然就是曾與他在夢中交合的女人。一旁的大將王茂說:“這幾個女人是蕭寶卷的嬪妃,她們是真正的禍水,留下她們,必會遭致天下人的議論。”四位女子全都跪到蕭衍麵前,她們哭泣著,訴說著自己的不幸,她們希望用自己的淚水打動這位東宮的新主。這幾個女子,一個比一個美貌,一個比一個妖媚。蕭衍的眼睛開始迷離,說:“她們是無罪的。”王茂手按劍柄,怒氣衝衝,說:“明公,這些妖孽,難道比天下社稷更重要嗎?”張弘策看出蕭衍的心思,便趕緊打圓場說:“這個潘妃是蕭寶卷亡國之物,萬萬不可留下。其他幾位隻是儘了女子的本分,並無過錯,殺之無理。”蕭衍便命賜潘妃一條白綾。潘妃呼天搶地,但還是被人帶出去了。其他三位如獲重生,她們撲向蕭衍,感謝蕭衍的恩寵。她們圍在蕭衍的麵前,各樣的眼神像毒針一樣刺向這位東宮新主,蕭衍的眼神有些呆滯了。張弘策知道,美女是無罪的,愛美女同樣無罪。對於離開襄陽一年之久的蕭衍來說,目前有比天下社稷、比至尊帝位更迫切的東西,那就是女人。這天晚上,張弘策將蕭寶卷的遺妃餘氏、吳氏以及阮氏送到蕭衍的大司馬府,說:“明公,你的確需要好好放鬆一下,你太累了。”不等天黑,蕭衍便迫不及待地將三個女人納入帳下。三個劫後餘生的女人使出她們渾身的功夫,讓這位東宮新主做了一回真正的男人。那是一個瘋狂的下午,接著又是一個令人蕩魂攝魄的夜晚,蕭衍才知道,他是多麼年輕,他有著怎樣旺盛的精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