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仁,汴梁人,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出生,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狀元,授翰林修撰,官至中書省參議。
他在前文出現過,和張昶是同僚和至交。
張昶雖是戶部尚書,但經常出使南方各大起義軍勢力;陳祖仁在朝中,與張昶互為犄角。往南方派出探子,多由兩人決定。
他們的做法十分單一,無外乎就是讓一群文人對那幫大字不識的草莽們歌功頌德,教導他們如何享樂,引導他們失去民心。
因如今世道對文人的推崇,這手段雖粗暴單一,居然戰無不利,僅在朱元璋這裡出了岔子,引得張昶鋌而走險,親自出馬。
兩人分彆的時候,淚灑長亭。
他們知道,這一分彆,大概就不會再見麵。
若元朝覆滅,那麼張昶會被朱元璋處死,而陳祖仁大概會留在大都為君王殉葬。
在原本的曆史走向中,他們也確實是按照自己的預想死去。
元朝皇帝北逃,陳祖仁獨自留守太廟,被亂軍砍死;張昶在朱元璋麵前書寫“身在江南心思塞北”,被朱元璋誅殺。
兩人的死法,挺符合世人眼中的慷慨赴死。
可惜明朝後來爛成那副鬼樣子也沒有老百姓懷念元朝的統治,隻靠著士大夫吹噓,他們也沒能混上個鐵骨錚錚的忠臣待遇。隻有後世搞名人故裡旅遊的時候亂折騰,在媒體上吹噓了一下大元忠臣,無人理睬。
這慷慨赴死,沒人捧場,就顯得不是很慷慨了。
原本陳祖仁就夠慘了,在這個時空居然還能更慘。
他今年五十一歲,在這個時代算得上高齡。元大都連年天災,皇帝和太子又多次內亂火拚,耕地幾乎拋荒,全靠張士誠等人漕糧救濟,每年仍舊要餓死萬餘人。
元朝貴族當然餓不死。
後世說元朝明文政策將百姓分四等,那其實是清末某個文人杜撰。元朝實際上沒有頒布過明文規定,隻是社會現象上蒙人比漢人地位略高。而且也隻分蒙人和原本宋朝統治的人。
明朝建國後,官方文人撰文抨擊元朝黑暗統治的時候蒙人高高在上的一些事,多是蒙古貴族欺壓漢族平民。曾有蒙古平民試圖學習蒙古貴族毆打漢族平民,結果被地方官驅逐出境。
清末文人隻是對其進行了一點點加工,把社會現象變成了明文規定。
在此闡明這一點不是說元有多好。大元的民族政策和大清一樣,表麵上沒有規定誰比誰更高一等,但肯定要出台方方麵麵的政策維護蒙古人的統治。
這裡隻是想解釋說明,所謂漢人遭遇的歧視和痛苦,和漢族官宦貴族沒關係。
蒙古官員俸祿比漢族官宦高?但蒙人官宦懂政治的人少,漢族官宦執掌實權,和地方豪強相互勾連,在元朝的包稅製中賺得盆滿缽滿,比蒙古大部分貴族日子都好過。
蒙古平民在元朝入主中原後並未得到好處。他們被蒙古貴族視為私產,重要兵源,人身自由被嚴格控製,不準種田以免漢化,不準隨意進入中原以免逃跑。漢族地方官也視他們為牛馬。
所以大元的官吏大概真的不知道為什麼百姓要反大元,複華夏。
大元的皇帝乾得挺好啊?哪有不平等?哪有歧視?
身為大元的高官,陳祖仁當然也是牛羊肉每日管飽。
隻是元大都近年來耕地拋荒,缺少新鮮蔬菜瓜果。他的飲食結構趨同蒙古貴族,又不像蒙古貴族那樣熱愛騎射運動。雖然他看著瘦弱,其實有點三高。
瘦子三高比胖子三高更危險。這不,陳標的聲音太大,把老年人吼得腦出血了。
陳標小爪子縮在袖子裡藏著,瞠目結舌,恨不得給自己兩巴掌。
陳標!你吼那麼大聲乾什...
麼!你不知道有許多案例都是老年人主動和彆人吵架,吵著吵著自己就倒下了嗎!
現在這個元朝重臣俘虜死在了你麵前,你要如何向主公交代!
陳標神思都恍惚了。
以如今的價值觀,陳祖仁不能殺,至少不能死在陳標手中。
陳祖仁身上光環太多了。雖然後世不認什麼元朝忠臣,但現在大明還沒有建立,文人們大多還認可元朝的統治,所以陳祖仁以身代替皇帝被抓,是能稱之為道德楷模的。
防止失聯,請記住本站備用域名:
再者陳祖仁乃是翰林狀元郎,當世有名的大儒。他還曾經以“勞民傷財”為由勸說皇帝不要整修被打爛了的上都,在世間頗有剛直清正之名。
明王朱元璋在讀書人中的名聲極爛。
這不僅僅是一個放腳戳痛了文人們見不得光的性|癖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朱元璋節節勝利,有一統江山之勢,文人們已經做足了姿態等著朱元璋遞台階,朱元璋不但不給台階,居然跑去軍營中現培養人識字。
這一點才是真正把他們臉抽腫了。
朱元璋不禮賢下士,姿態傲慢至極。有才華的讀書人多清高自傲,誰能忍得下這口氣?
陳標從應天幾位大先生口中得知了這些文人們的小心思之後,此次來到大都專門組織人抄書送書,就是給文人們台階下。
自家主公總要做了有利於天下文人的事,文人們才好改旗易幟,為自家主公歌功頌德。
但陳祖仁死了。
大元鐵骨錚錚的大儒忠臣陳祖仁在自己麵前碰瓷身亡。
偉大的大元忠臣用自己的生命阻擋了陳標的計劃。薑還是老的辣,他這次技高一籌,陳標要哭了。
陳標腦海裡一片空白,維持著麵無表情垂首看著麵前猝死老人的姿態。
鄧愈和趙德勝以為自己抓到了大元皇帝,十分得意。此次拉著俘虜回來的時候,特意宣揚了一番。所以朱文正扛著陳標來圍觀大元狗皇帝的時候,也有許多將領和被派來協助陳標的文官興致勃勃跑來圍觀。
武將們有的自以為隱藏得很好地在門口窗口探頭探腦,有的裝作護衛光明正大來圍觀;文官有的冒充小廝站在近處做出一副聽候差遣的模樣,有的摸出紙筆客串記錄文吏。
不僅明軍這一方有很多人。
鄧愈和趙德勝自以為滿載而歸,當然不會隻抓了一個“元朝皇帝”就傻乎乎收兵。他們這次俘虜了許多元朝官吏和宗室子弟。僅元朝皇帝、皇後和皇子在孛羅帖木兒的護送下,十幾騎倉皇逃回上都。
這些人都被捆縛著雙手,被明軍士兵押在地上跪著。陳祖仁站著,是因為他是“元朝皇帝”,鄧愈和趙德勝稍稍給了他一點麵子。
現在陳祖仁就在眾多同僚和眾多俘虜麵前被陳祖仁用生命上了一課,想找借口脫罪都找不到。
陳標心中十分精彩的小劇場已經開演,完全不知道該做點什麼來擺脫這場危機。
總不能他和鄧愈、趙德勝一樣自請軍棍,再念檢討吧?檢討無所謂,就他那個小身板,就算執行軍棍的人手下留情,他也挨不過十棍子就得完蛋。
朱元璋還不是洪武皇帝,我陳小標就要命喪於此?
陳標腦海裡刮起了暴風雪的時候,在外人惹視角中,是陳標活生生罵死了大儒,正用悲憐又不屑的表情,靜靜為這一位曾經舉世聞名的大儒默哀。
在這個《三國演義》還不存在的世界,諸葛亮罵死王朗的典故還沒出現。
正史中,王朗早早病逝,和諸葛亮沒交鋒過。正經史書中,沒有文人直接舌戰罵死人的先例。
不過文人確實有許多罵戰,“舌戰群雄”是許多文人夢寐以求的高光時刻。
兩...
個文人舌戰之時,能活活把對手罵死,那就像和西方貴族吹噓的“榮譽決鬥”差不多了。
若不是文人有這樣的“舌戰夢”,《三國演義》也不會寫一段諸葛亮罵死王朗;這一段“舌戰”更不可能成為後世經典,讓許多人誤以為是正史。
因為曆史中沒記載過,在場的人也沒在身邊見過,“身邊即世界”,他們就以為這件事是前古未有之奇事。
他們也不懂什麼心血管疾病腦出血猝死。隻知道陳祖仁剛剛還精神矍鑠,來這之前還吃了明軍一大碗肉,罵陳標的時候更是中氣十足。結果陳標一頓反駁,把陳祖仁罵得節節敗退,直接罵死了。
罵……死了?
他們看著陳標發愣。
陳標看著陳祖仁發愣。
陳祖仁瞪著眼睛死不瞑目,看著屋中橫梁發愣。
他們就這樣你看我,我看他,他眼神空洞看屋頂,看了半晌。
直到趙德勝的肚子發出“咕嚕嚕”好大一聲響,才毀壞了這個靜謐又恐怖的氣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