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長安鼎沸
鄭州,李義琰穿著一身青綠色的衣袍,上一次陛下與太子來文廟已過去三年了。
隻可惜就在去年的時候,老先生過世了,李百藥老先生在河北的一個縣過世,那是老先生特意挑選的地方。
李義琰策馬來到文廟前,翻身下馬後看著已修繕一新的文廟。
新帝登基之後,文廟得以修繕,看起來皇帝是有意振興文治,或許是皇帝的重臣覺得,貞觀一朝武風盛行,讓天下有更多的文人?
可去過長安之後的李義琰覺得,現在的大唐,依舊是武風盛行的。
就連當今的皇帝,也希望將來的孩子們都能夠健壯。
李義琰走入文廟內,這裡又有了一批新的學子。
聽說是義琰回來了,文廟的主事王敬直前來迎接。
王敬直是王珪的兒子,如今也人到中年,倒沒有在朝中入仕,富有才學的他不在朝中任職,他是一個寄情於山水的人。
就像是王珪那樣,當年王珪在文學館教導魏王李泰,還一心念著終南山,死後在終南山修建了一個衣冠塚。
王敬直也不想被朝中束縛,因此娶了南平公主,成家之後,便不告病辭官,他辭官的時候朝中辭官之風正盛,是隨著一批老臣退下來的。
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家父一生未能去終南山養老,他要延續家父的遺願,有生之年多去終南山看看,暫且在這裡任職文廟的主事。
「王兄。」見到來人相迎,李義琰先行禮道。
「老先生的靈位在文廟內,他老人家還有幾卷書要交給你。」
李義琰對李百藥還是敬重的,不論是為人還是文學,跟著他的腳步一路走到文廟內,就見到了一群學子正在爭論。
王敬直解釋道:「當初,乾慶元年,陛下降旨修建了文廟,你看現在的文廟,比以往更大了,占地都有五十畝了,殿宇房屋近百間。」
說到此處,王敬直的話語一頓,又道:「若換作先前的皇帝,嗯……就是東征的那位,說不定就十分容易地下旨建設文廟了,隻不過這件事最後落在了新帝手中,新帝的要求是往後文廟在招收學子時,要招收一半以上的貧寒子弟,其餘可以由文廟來安排。」
李義琰一路上沒有說話,而是徑直來到靈堂,李百藥老先生的靈位就在這裡。
看著他給老先生的靈位上香,王敬直又道:「這件事是李百藥老先生答應的,現在也一直這麽做的,但孔誌約不答應。」
「孔誌約?」
王敬直站在後方看著他向靈位跪拜,又道:「就是孔穎達的兒子,他反對文廟的挑選學子的方式,嗬嗬……這文廟雖說會祭孔子,但這文廟又不是他孔家的。」
李義琰神色又蹙眉,多有思量之色。
見對方跪拜完已站起身,王敬直這才從一旁拉出一個木箱子,木箱子並不重,隻有三五卷書,解釋道:「這就是李百藥老先生留下的齊書,當年朝中修史時老先生參與修晉書,還有氏族誌,那些就且不說了,老先生告老之後,餘生在文廟頤養天年,寫完了齊書。」
李義琰拿起其中一卷書,打開看著其中的一卷。
正是暖春時節,天空雷聲炸響,一場雨便飄了下來。
「我會將這些書卷交給朝中。」
「交給文學館就好,他們會安排藏書。」王敬直看著在雨中還在打架的學子,都是十四五歲的樣子。
李義琰見狀道:「先生不去阻攔他們嗎?」
王敬直搖頭,道:「現在各地學子之間的矛盾不就是這樣嗎?文廟是天下學子都敬仰之地,這種事每天都有。」
雨中三五個孩子扭打在一起,拳腳打在身上,好似也不知道疼。
終於有人上前將他們拉開了。
王敬直感慨道:「朝中施行支教已有十餘年,士族子弟,望族子弟對貧寒學子相處得並不融洽,你知道李義府嗎?」
「聽說了。」
「就如李義府這樣的人科舉及第,在朝中任職,他還是如當年一樣被士族門第所輕視,甚至不願與之為伍,以前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但如李義府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多的。」
春雨落在文廟中,王敬直說了一件往事,那是發生在去年的往事,去年朝中修好了文廟,文廟與朝中有約定,招收了一百名貧寒子弟,另外還有六十名富家子弟。
事後,因爭搶筆墨與房間的事,雙方有了爭執,之後大打出手,上百個學子鬥毆,驚動了官府,之後文廟也隻好將雙方分隔開來。
在講述中,王敬直說人都是讀一樣的書,都是聽一個夫子講課,而如今支教之策盛行,貧寒學子也不一定要來文廟讀書,他們在支教也能學到學識。
由此現在的學子分為兩類,一類是貧寒學子,還有一類是士族子弟,但現在貧寒子弟越來越多,是士族子弟的數十倍,將來或許會是上百倍,這種增長是極為恐怖的。
王敬直是文廟的主事,時常與各地的學子走動,知道得也最多,有些事他最深有體會。
聽他講完了這件事,李義琰帶著老先生留在這裡的書卷,重新翻身上馬,離開了文廟。
王敬直站在文廟前送彆。
春雨依舊,馬兒踏著泥濘走在官道上,離開文廟的李義琰心中有很多不解,學子與學子之間的矛盾,好似在一朝一夕間愈演愈烈了。
鬨也罷,不鬨也罷,反正在科舉麵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待李義琰來到長安城前,王九思等人也冒雨等在長安前,遞交了各縣給予的文書之後,排隊進長安城。
雨水打在臉上,王九思看到了策馬而來的李義琰,心中多有羨慕,也僅僅隻是羨慕了半刻,待科舉及第,他也可能策馬回家。
長安是一個很公平的地方,不論是京兆府還是各處學館,都是講公平的,這是學子們的第一個感受,待他們遞交了文書,就可以參與科舉,距離科舉還有一月有餘,眾人有多餘的時間,可以熟悉長安城。
「聽說今年的科舉會是最難的一次。」
聽到身邊人的話語,王九思問道:「為何?」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