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馬車,有人騎馬,有的走路,行軍速度緩慢。
路過左藏庫的時候,楊國忠騎馬來到李隆基的龍輦前,向李隆基說道:「啟稟聖人,左藏庫中還有不少絲綢和錢財,可以將其燒毀,不能留給李賊和安賊,提其軍資士氣。」
李隆基看著巍峨的左藏庫,又想到往昔歲月。
那時的左藏庫中,有蜀地的蜀錦丶晉陵的綾繡丶丹陽的京口綾羅丶會稽的絳繡丶江南的各色刺繡等等,琳琅滿目,數以萬計。
「不得燒毀左藏庫,如果叛賊來了沒有得到錢財,一定會劫掠長安百姓,還不如留給他們,以減輕百姓的苦難。」
李隆基歎一口氣,悲從心來,緩緩說道。
這次他是真良心發現了,沒有因為恨李賊丶安賊入骨,就把絹錢糧食燒毀。
楊國忠心中不以為然,但他沒有忤逆李隆基。
千乘萬騎,繼續南行。
隻是楊國忠不知道的是,太子李亨的車隊,故意停留落後在最後麵。
他的馬車周圍,在不知不覺中,圍繞幾個王公大臣的車駕。
另外,李亨的兩個兒子廣平王李俶和建寧王李倓,也在李亨旁邊。
他們的身份是「典親兵扈從」,可以統領一部分禁軍。
這使李亨第一次產生被擁護的感覺,眼間欲望火焰在跳動。
又走一段時間,李隆基的隊伍通過一座便橋。
隻是李隆基剛過去不久,楊國忠就令人抱著柴火和枯草到便橋上,放火點燃。
一時間濃煙滾滾,火光四照。
看到後方火光衝天,李隆基問心腹宦官王洛卿:「後方煙火是怎麽回事?」
「右相為防止追兵,令人將橋梁燒斷。」
王洛卿詢問後彙報導。
「百姓和官吏們都在避難逃生,為何要斷絕他們的生路?」
李隆基很不悅:「力士,你帶人將橋梁撲滅再離開。」
「沿途不要再燒毀橋梁了。」
逃亡路上,讓李隆基夢回四十年前,那時的他崇尚節儉,愛戴百姓,是朝野稱讚的有為之君。
「洛卿,你帶人騎快馬先行一步,吩咐沿途的郡縣做好準備,為士卒們準備飯食。」
李隆基又向王洛卿吩咐道。
「遵旨!」
王洛卿帶著隨從先一步離開。
然王洛卿到達鹹陽縣後,發現縣令已經逃跑。
有人說,幾天前,看見天水王的探馬出現在扶風。
再加上潼關之失,即將傳來,官吏們都很害怕。
王洛卿也非常擔憂,將這個消息報告給李隆基。
「我軍會不會與叛賊前軍相遇?他們的騎兵多於我們。」
楊國忠心中焦急,李賊的騎兵太快了,令他始料未及。
上一次聽到消息還在隴西郡,現卻在扶風聽到消息。
「隻能儘快入蜀。」
李隆基麵色一白,隻恨未早點離開長安城。
但不到最後一刻,哪個皇帝敢做出逃離都城的準備呢?
「據說李賊派遣的輕騎也就三五千人,我飛龍禁軍都是精銳,能保衛聖人周全。」
楊國忠用此言語安慰李隆基,也是在安慰自己。
……
「殿下,事情不妙啊。李賊派遣的前軍很可能到京兆地區。入蜀隊伍要經過扶風丶陳倉,有概率與叛軍相遇。計劃從陳倉古道入蜀,現想改道也來不及。」
裴冕登上李亨的馬上,向李亨說道。
西南至劍南,本是好選擇,但叛軍來得太快,如果與叛軍遭遇,他們都將成為李賊的階下囚。
屈辱難以忍受!
「這如何是好?」
李亨向裴冕討要計策。
他無比鬱悶,本計劃殺死楊國忠,誅滅楊氏後進行奪權。
裴冕是李隆基在安祿山叛亂後,派給李亨的副手。
「恕我直言,殿下最好與聖人分道逃離。」
裴冕沉吟後,向李亨說出他的意思。
即便李隆基遇到李瑄被俘虜。
身為正統的李亨安全,就有日月重開的機會。
一旦李亨丶李隆基父子被李瑄掌控,那大宗遲早會被小宗代替。
士大夫接受不了雜胡安祿山。
但有可能接受太宗後代的李瑄。
「能去哪呢?」
李亨皺眉,劍南他也不想去。現有李賊的兵馬出沒,讓他更不敢跟隨李隆基。
「去朔方靈武郡,朔方留後杜鴻漸一定歡迎殿下。而且朔方地區,有即將回師郭子儀丶李光弼,殿下占據大義,他們沒有理由不支持。」
裴冕勸李亨果斷離開前往靈武。
「我沒有太多隨從,去靈武郡也有威脅啊!」
李亨猶豫不決。
他既害怕李瑄的兵馬,又擔心北上的凶險。
既不敢去劍南,又不想受製於李隆基。
「父親,趁此時機北上靈武才是上策。一旦與李賊相遇,一切都晚了。」
「天下大亂,朝野都期待父親,必須當機立斷。」
裴冕見李亨猶豫不決,就將廣平王李俶和建寧王李倓叫到馬車上,請他們一起勸說。
「好!今夜就離開!」
李亨聽兒子勸說,決定前往靈武郡,去搏一搏。
西南之路,多待一刻,就有一刻的危險。
不過李亨還是令李靜忠給陳玄禮打個招呼。
陳玄禮已經鐵了心鏟除楊國忠,隻要陳玄禮不派遣騎兵追擊他的隊伍,他就能順利離開。
「末將不知道殿下要離開!」
當陳玄禮知道李亨要離開隊伍後,裝作不知道向李靜忠回答道。
他對李隆基忠心耿耿。
殺死楊國忠,鏟除楊氏,也是為了李隆基。
李隆基既然無法下手,就由他去做。
西南之路,隨時可能遇見李瑄的輕騎。太子離開隊伍,保留火種,是他願意看到的。
於是,陳玄禮故意吩咐李亨周邊的龍武軍離開。
隻有廣平王李俶和建寧王李倓率領的四百禁軍在李亨的隊伍附近。
哪怕已經落後許多,也沒人提醒李隆基。
從天未亮就開始逃跑,一直到太陽正中,南逃的人,都覺腹中饑餓,包括李隆基。
到達鹹陽縣的望賢宮時,李隆基又讓王洛卿去找吃的東西。
但王洛卿害怕李瑄的騎兵到達,直接腳底抹油逃跑,不再侍奉李隆基。
李隆基隻能再派其他宦官,試試能否召一些官吏和百姓迎駕。
但沒有人願意來迎接李隆基。
人走茶涼,皇帝也不為過。
楊國忠沒辦法,他親自去一家農戶裡,花錢買了一個胡餅。為了不讓彆人發現,他將胡餅放在衣袖之中,偷偷獻給李隆基。
一點點吃著胡餅,李隆基百感交集。
他將一半分給楊玉環,但楊玉環以不餓婉拒。
一行繼續行進,直到黃昏的,整個隊伍都非常疲憊。
路過一個鄉裡的時候,這次終於有百姓知道當今聖人逃難而來,他們哭泣著過來拜見。
「卿家有飯否?不擇精粗,但且將來。」
身為皇帝,見到百姓的第一麵竟是討要飯食。
百姓們見皇帝落魄至此,把家中餘糧拿出,簞食壺漿,向皇帝和皇子皇孫們獻出粗飯。
這些粗飯中還摻雜有麥粒和豆粒,平日裡尊貴的皇孫不會多看一眼,但此時他們不顧身份,徒手抓著吃,狼吞虎咽。
把百姓獻出的餘糧吃光了,他們還嚷嚷著沒有吃飽。
無數飛龍禁軍和宮人們還餓著肚子。
李隆基看到此情此景,再次流出眼淚。
他如一個普通老者一樣,和百姓們說心裡話。
鄉裡百姓讚歎李瑄為相之時,有「恢複開元之風」,還說「如果小相公一直為相,定不會有今日」。
李隆基竟然沒有生氣。
他也非常後悔,但現追悔莫及。
擔心不能及時入劍南。沒休息多久,隊伍繼續出發。
半夜,隊伍到達金城縣(今興平縣),這裡的縣令也已逃跑,好金城縣糧倉有一些糧食,讓禁軍勉強吃半飽。
在這天夜晚,李亨與親信他的官吏丶親人,在四百禁軍的掩護下,與李隆基分道揚鑣,北上靈武郡。
沿途遇到許多從長安來的官吏,這些官吏都願意跟隨李亨前往靈武。
到達金城縣北麵的土坡時,李亨站在星夜之下停車望向李隆基的方向。
十八年太子生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這一刻,他張開雙臂,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
雖然東狼西虎,局勢糜爛,但褪去枷鎖的李亨,有天高任鳥飛的誌向。
他相信自己能力挽狂瀾!
李亨的兒子李俶也在幫助父親謀劃,如何才能打敗李賊丶安賊,重新建立盛世。
……
南逃隊伍中,李隆基和楊貴妃能住進金城縣的驛站,王公貴族有馬車能休息。
而大多數士卒和宮人隻能互相枕著對方的身體和衣而睡,抱團取暖。
剛下過雨,地野潮濕,許多人風寒。
養尊處優的人忍饑挨餓奔跑一天太累了。
沒有人在意李亨已經離開。
「你說什麽?太子昨夜離開隊伍,為何不去阻止?」
一大早,李隆基得到陳玄禮的彙報後,向他責怪道。
即便這個時候,李隆基也對李亨有一種掌控欲。
「太子說要去河朔收攏兵馬,奪回長安。到時候會親自到蜀地迎接聖人回京,臣見昨夜聖人好不容易睡下,不忍打擾。」
陳玄禮向李隆基搪塞道。
在出逃長安前的兩個晚上,李隆基幾乎沒合眼。
顛簸一天,李隆基身體強行休眠,一到驛站,他就倒頭睡去。
「罷了,讓他離開吧!分開也好,李賊追擊將至,想去蜀地並不容易。」
李隆基大臣們默不作聲,知道勢不可挽回。
他自然能看出陳玄禮在包庇太子。
他不好去說掌握兵權的陳玄禮。
唯一擔心的是李亨會做出出格的舉動,脫離他的掌控。
吩咐過後,李隆基下令繼續行進。
不久後,隊伍中又有不少官吏偷偷離開,有的直接北上去尋找李亨。有的不知去向。
李隆基派出去的探馬,一去不複回。
禁軍都是京兆子弟,讓他們蜀地,並不心甘情願。
以至於李隆基隻能按照路線走,得到的消息越來越少。
……
長安城,時間回到前一天。
四月初九的時候,李隆基讓監禮官傳令,初十上朝。
大明宮在長安城東北側的龍首原上,雖有夾道連接長安。
但實際上大明宮發生的事情,長安無法得知。
日落以後,長安城門合上,清晨打開。
暮鼓聲響,坊門皆閉。
天還未亮,長安城中的文武百官就起早上朝。
興慶宮門口,還能聽到漏壺滴水的聲音。
儀仗隊的羽林郎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