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1 / 1)

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

吐蕃營寨周圍連接草場,見唐軍四處縱火,恩蘭達紮路恭立刻讓兵卒出營寨建立一條隔離帶。

恩蘭達紮路恭意識到唐軍已經識破大論東則布的虛實之計。

之前他隻是猜測,這一刻他百分之百肯定。

讚普駐紮在大非嶺,每日都會派使者到營寨問詢恩蘭達紮路恭。

特彆是這幾天,使者項背相望,往來於大非嶺和營寨之間。

不僅僅是讚普失去耐心,連士卒丶奴隸都已泄氣,思念家鄉,他們不想在大雪中待一個冬天。

「諸將有令,警惕戒備,以防止唐軍從濃煙中衝出來。」

恩蘭達紮路恭向麾下將領下達軍令。

他現在倒希望唐軍能進攻。

一直僵持下去,是消磨吐蕃士卒的耐性。

吐蕃傾國而出,連女人都開始運輸糧草輜重,大有破釜沉舟的架勢。

結果卻玩起烏龜戰術,這樣將士們怎麽想?

事實證明,唐軍根本沒想著主動進攻。

吐蕃看著周圍的野草,從白天燒至黑夜。

唐軍甚至還往大非嶺丶大非川裡麵燒。

大非嶺內藏著吐蕃十萬大軍,其中光騎兵就有五萬。

且包括兩支羽林丶虎獅兩支禁軍。

這十萬大軍,全是吐蕃諸部聯盟組成,也就是「吐蕃人」。

且桂的占比超過八成。

庸隻有兩成。

桂為吐蕃參加軍事戰鬥的戶籍人員,被稱為「武士」。

庸為輔助戰鬥,或者衝鋒最前的奴隸,包括上等奴隸丶中等奴隸丶下等奴隸。

吐蕃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往往取決於其武士和奴仆的比例。

不單單是戰鬥意誌,一部分武士有資格穿鐵甲,當騎兵。

奴仆沒有,因為他們隻是奴仆。除非立功成為在戶人員。

唐軍這樣往裡大非嶺上燒,雖然燒不到尺帶珠丹,但暴露是遲早的事情。

唐軍的目標,是方圓百裡寸草不生。

如此吐蕃的馬牛羊堅持不了多久。

尺帶珠丹和恩蘭達紮路恭也意識到這一點。

他立刻下令騎兵去追殺四處縱火的唐軍。

唐軍的縱火犯都是輕騎,在感受到吐蕃士兵到來以後,迅速衝入煙塵中。

李瑄率領的主力騎兵就在不遠,吐蕃騎兵追一會隻放棄。

唐軍一路放火燒得差不多了。

李瑄策馬外圍,目視燃燒的熊熊大火。

騎兵呈戰鬥狀態,以精騎為前,側翼輕騎分八個方陣。

吐蕃沒有大戰,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待夜晚時,李瑄才讓騎兵回營。

李瑄將九曲的指揮權,交給安思順,以判官劉單丶行軍司馬岑參等僚屬調度後勤,以哥舒翰丶李朱師丶辛雲京丶車神塞丶高鍇等將領接受調遣。

白蘭羌將領宕劍丶昶青也受安思順的調派。

並且九曲隨時聽從李瑄的傳令。

當天夜晚,李瑄率領親衛和顏真卿丶高適丶段秀實等幾名僚屬離開九曲,從積石軍渡口,過黃河前往安人軍。

經過綏和守捉的時候,李瑄下令統帥赤嶺山口兵馬的高秀岩,讓他注意石堡城下吐蕃士兵的動向,必要的時候展開追擊,不必戰鬥,隻要黏住吐蕃撤退的兵馬。

……

青海南部的濃煙衝天,甚至影響到赤嶺丶苦拔海的吐蕃駐軍。

開始他們以為這是被風吹散的烽火。

馬上發現並不是。

仿佛整個青海南麵都被燃燒。

「東則布的計策必然已經失敗,唐軍知道我軍主力全部聚集在青海南部。」

「下達軍令,收攏營寨,到苦拔原上駐紮。」

沒廬窮桑倭兒芒向麾下將領吩咐。

他看唐軍探馬的舉動,本就有所懷疑。

現在不報任何僥幸心理。

沒廬窮桑倭兒芒認為,要先守住自己的中堅力量,等草場的火光熄滅以後,再觀看情況。

唐軍輕騎看到苦拔海的吐蕃軍在收攏營寨,駐於苦拔原,也不再虛以委蛇。

荔非元禮率領輕騎在苦拔原周圍四處放火。

燒毀苦拔海周圍的草場。

最後還出動大隊騎兵,一路圍著青海燒,一下燒到青海北。

唐軍在境外為自己留了一些吐蕃難以接手的草場。

唐軍的戰馬有一部分豆子供食用,另外青稞丶粟米,都是人馬共食的糧食。

大火五日才熄滅,而吐蕃駐地數十裡,儘是光禿禿,一片黑色。

雞心穀之戰他們吸取教訓,這次吐蕃用數種狼煙,不同變化,向友軍傳遞訊號。

唐軍沒有進攻,讓吐蕃大軍鬆一口氣,同時尺帶珠丹丶沒廬窮桑倭兒芒丶末結桑東則布丶恩蘭達紮路恭臉色皆陰沉下來。

唐軍絕他們的草料,想讓他們的牲畜丶戰馬餓死。

「乘羊皮筏過青海至苦拔海,再入赤嶺東山口,傳令大論炯桑丶大論東則布,撤兵向大非嶺側主力彙聚。」

七天後,尺帶珠丹下達軍令。

這幾天不論是營的士兵,還是大非嶺的武士,都因為這場大火變得沮喪。

尺帶珠丹讓恩蘭達紮路恭製定進攻九曲的計策。

但恩蘭達紮路沒有絕對把握。

草料最多堅持半個月,此時,若再等下去,如同自尋死路。

再不濟也要出營寨到大非川內部駐紮,用那裡的草場。

尺帶珠丹要先合兵,與沒廬窮桑倭兒芒商議,是攻擊九曲,還是做其他戰略調整。

雖兩方未動刀兵,但僵持中他們已經落下風。

這讓躊躇滿誌的尺帶珠丹心中很不痛快。

如果再拖兩個月,那就不用打了,直接回雪域高原算了。

恩蘭達紮路恭也勸說尺帶珠丹果斷行事。

他們猶豫的越久,唐軍就越高興,正中唐軍下懷。

如果不是草場被燒,再等一個月也沒什麽,但現在周圍草場被付之一炬,他們必須重新規劃。

尺帶珠丹害怕沒廬窮桑倭兒芒和末結桑東則布在撤退的時候,被唐軍襲擊。

讓青海南的大軍開拔,接應兩位大論的軍隊。

八萬餘騎,隨時待命,前去支援。

九曲唐軍麵對此情況,也嚴陣以待,盯緊吐蕃大軍的同時,將吐蕃的消息迅速傳給李瑄,等候李瑄的軍令。

李瑄得到消息後,令安人軍丶白水軍丶大鬥軍丶豆盧軍丶河源軍等河隴十軍,四萬五千步騎踏出唐境,到苦拔海周邊。

李瑄下令拖延苦拔海軍的速度,但不要圍堵,不要交戰,讓其與吐蕃主力彙合。

高秀岩那邊的兵馬也是如此!

李瑄從旗幟上得知,沒陵讚在沒廬窮桑倭兒芒的大軍中。

沒陵讚是他的殺手鐧之一,用這張牌打敗四萬吐蕃兵馬不太值。

哪怕有吐蕃的首席大論!

要放長線釣大魚!

與此同時,李瑄率領一萬四千臨洮輕騎丶精騎,五萬河朔騎兵,向伏俟城而去。

浩浩蕩蕩的動靜,遮天蔽日的旗幟,甲騎鮮豔,萬馬奔騰雄壯過原野,根本不去隱藏。

沒廬窮桑倭兒芒探知此消息後,下令士兵在原地防守,根本不敢馳進。

甚至還向尺帶珠丹傳遞此消息。

尺帶珠丹派遣三萬輕騎,僅用數個時辰,就奔襲至沒廬窮桑倭兒芒附近。

這次河朔十軍以防守陣營跟進,強弩,長槍都準備好。

吐蕃也不敢攻打有一萬五千騎,三萬步兵的河隴十軍。

大家都圍繞著青海周圍,短時間就能彙集二十幾萬騎的大混戰。

在河朔騎兵加入後,唐軍的騎兵包括河西胡騎丶吐穀渾騎兵丶白蘭羌騎兵,數量達到十四萬。

吐蕃的騎兵剛好十萬。

這種情況下,吐蕃自然不敢與唐軍進行騎兵混戰。

哪怕唐軍的河隴十軍在後方挑釁。

一天後,末結桑東則布和沒廬窮桑倭兒芒彙合,兩軍步騎,加上來援的三萬騎,總計十三萬兵馬。

旌旗獵獵,甲士如雲,隊伍綿延數十裡。

然而吐蕃士兵的士氣看起來並不高,因為他們退得太倉惶。

從某種意義上講,石堡城已經被他們放棄。

如果唐軍轉而猛攻石堡城,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

但在李瑄鋪開的戰略下,吐蕃不得不放棄石堡城。

之前的唐將攻擊石堡城,是為地域優勢。

現在李瑄奔著滅國的大戰而來。

沒陵讚主動請纓,帶領麾下在最前方,方便與唐軍首尾夾擊。

但唐軍遲遲不「百號齊吹」,讓沒陵讚不解。

他隻能緊繃著神情,等待唐軍的動作!

「報……啟稟大論,唐軍約六七萬騎奔襲至伏俟城,似乎要進攻伏俟城。」

吐蕃探馬向沒廬窮桑倭兒芒和末結桑東則布彙報。

「沒想到唐軍騎兵這麽多,一定是從其他軍鎮調來的兵馬。」

「唉!伏俟城雖然重要,但在如今的局麵,失去就失去吧。但我擔心唐軍從青海西繞到大非嶺。那裡正好是唐丶吐蕃古道之路。」

沒廬窮桑倭兒芒歎一口氣。

還未交鋒,就被唐軍一番算計,再加上唐軍有如此多騎兵,讓他產生一種失敗感。

信心滿滿地到青海,還製定了斬殺李瑄的戰術。

現再次被牽著鼻子走。

沒廬窮桑倭兒芒想要燃燒自己一次,但他知道在這裡唐軍進可攻,退可守。

唐軍的數萬騎兵雖然在伏俟城,但短時間能殺回來。

誰敢保證一天就擊潰唐軍的三萬多騎兵,四萬多步兵。

唐軍在赤嶺山口的兵馬,也跟著他們而出。

「唐軍九曲的騎兵,在拖住我軍騎兵。據說他們那裡有兩千重甲騎兵,已經披上具裝,隨時衝鋒。披著鐵甲的甲騎,也是一望無際。」

末結桑東則布的得到的消息,讓他覺得很不樂觀。

虛實之計是他提出來的,現在不僅沒完成,反而讓他們失去先機,陷入被動。

他不知道如何去麵對讚普!

「快!向讚普稟告,不能離開大非川,必須背靠大非川入口。否則一旦大非川通道被唐軍占據,我們數十萬大軍,將再無退路!」

沒廬窮桑倭兒芒突然想到唐軍數萬騎突襲伏俟城,那裡有至達大非嶺丶大非川的道路。

如果讚普向這裡靠近,後路把守的大非川的兵力不足,可能會被唐軍衝破。

絕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吐蕃不敢以絕後路,與唐軍背水一戰。

雖然懷著必勝的信念,但也要考慮失敗後的退路。

退回雪域高原,未必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若是讚普丶大臣丶大將丶猛將全部折損,吐蕃不就亡國了嗎?

「炯桑大論,看來我們隻有在大非川與唐軍決一死戰。」

末結桑東則布也意識到,他們隻能背靠著大非川古道,與唐軍一戰。

「是啊!願神靈保佑吐蕃……」

沒廬窮桑倭兒芒是強硬派人物,即便到這個時候,他想的依然不是退出青海。

他準備拚儘最後一口氣,為吐蕃而戰。

另一邊,不需要沒廬窮桑倭兒芒提示,尺帶珠丹本就牢牢守護著大非川。

他怎麽可能不為自己留退路呢?

隻是得知唐軍又多出數萬騎後,心中有一些退縮。

要不要繼續這場大戰?

他要等沒廬窮桑倭兒芒,末結桑東則布到來之後,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