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1章 嶺南風雲
永嘉之亂以來,大量的衣冠士族南渡江東,大大促進了江東地區的開發。不過嶺南地區在江東也屬於比較偏遠的地帶,固然發展仍然非常滯後,處於一種非常邊緣化的境地,常常會有各種叛亂事情發生。
南陳先主陳霸先的成名之役,便是平定交州俚僚首領李賁的叛亂。如果沒有這樣的功績,陳霸先也不過隻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州府僚佐,當侯景之亂發生的時候,縱有勤王壯誌也根本沒有能力去執行,隻能隨波逐流。
陳霸先離開嶺南之後便進入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天地,並且成功的在江東締造了一個屬於他的時代。
然而嶺南地區也並沒有因為陳霸先的離去而陷入沉寂,這裡仍然是熱鬨紛繁,在過去數年間一直處於激烈的人事動蕩中,單單稱霸嶺南的勢力便刷新了好幾撥。
一開始廣州刺史元景仲在侯景之亂發生的時候,舉兵據州響應侯景的叛亂,被當時官任西江督護丶還未離開嶺南的陳霸先聚眾引兵殺之,並迎南梁宗室蕭勃入鎮廣州。
蕭勃也並沒有「辜負」陳霸先的這一份信任,他在後續的一係列發揮也都在南梁宗室們整體水平和節操平均線上。他先是不許陳霸先率兵離開嶺南北上勤王,並且勾結嶺南豪強加以阻撓,但最終還是被陳霸先衝破阻撓。
攔截陳霸先未果之後,蕭勃便開始了他在嶺南的割據折騰。侯景之亂平定後,江陵的梁元帝蕭繹以蕭勃路遠難製丶欲以心腹王琳出任廣州刺史而代替其人。結果王琳還沒有抵達廣州,江陵便已經先一步陷落,此事自然不了了之,蕭勃也得以繼續在廣州據地稱雄。
之後陳霸先取代王僧辯執掌江東大權,蕭勃又屢屢要兵出嶺表以攻打陳霸先,但在經過一番折騰之後,最終還是被陳霸先給解決掉。
蕭勃覆滅之後,繼之而崛起的便是時任衡州刺史的歐陽頠。歐陽頠曾在陳霸先兵出嶺南的時候幫助過他突破蕭勃的阻攔,彼此間也頗有交情,而且其人久居嶺南為官,於此甚有威名,故而在平滅蕭勃之後,陳霸先便以歐陽頠擔任廣州刺史,並且都督嶺南諸軍事,自此開始了歐陽氏一族稱雄嶺南的曆程。
南陳建立之後,陳霸先的主要精力還是用在了處理與江北兩大政權之間的問題上,對於內部主要還是以羈縻安撫為主,若非窮凶極惡丶不肯聽命者,一般也不會直接發兵誅殺。
等到陳霸先去世之後,南陳朝廷也屢有人事波折發生,對於地方的控製越發薄弱,甚至就連作為宗室的臨川王陳蒨都割據吳中丶公然抗衡朝廷,這自然更加打擊了朝廷的威望。而嶺南本就地處偏遠,到了這時候自然更加的天高皇帝遠,當地豪強勢力各行其是,越發的不將朝廷命令放在眼中。
在這個過程中,歐陽頠一族勢力也在繼續發展壯大,除了歐陽頠本身坐鎮廣州之外,他的兩個弟弟歐陽盛與歐陽邃分彆擔任交州刺史與衡州刺史,嶺南大邑幾乎都在其一族掌握之中,聲勢一時間也達到了頂峰。
歐陽頠一族雖然在嶺南權勢興旺,但此境也並非其族一家獨大,其他地方勢力仍然不容小覷,或許做不到與之分庭抗禮,但也不失製衡之力。
嶺南地區多有俚僚部族,除了之前作亂於交州的俚僚豪酋李賁之外,其他的豪酋勢力同樣不容小覷。
這些俚僚部族分布於山川澤野之間,官府極難統合控禦,隻是聽命於各自的首領,而這些豪酋們也藉此控製著地方秩序,許多嶺南的地方長官都需要仰仗他們才能對境內民眾進行管轄,有的豪酋乾脆自己就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州郡長官,各自稱霸一方。
這些豪酋中比較知名的有高州刺史馮仆丶羅州刺史陳佛智和安州刺史寧逵等幾人,他們各自擁眾數萬乃至十數萬眾,乃是其境內首屈一指的霸主豪酋。
這些人還有一個特點,他們雖然是統率諸多俚僚部族的大酋長,但本身家族卻並非嶺南俚僚土著,而是在不同時期從北方遷移到南方來的中原氏族。陳佛智祖上乃是潁川人士,寧逵祖籍則為冀州,至於馮仆家族則就更加著名,乃是十六國時期的北燕皇族。
這些人家世多出身北方的次等士族或是失勢皇族,在衣冠南渡的過程中本身實力和影響力都不足,便被排斥出了僑族聚居的三吳等江東核心地帶,不得已到更加偏遠的嶺南地區落腳謀生。
為了能夠立足此鄉,他們便選擇與當地還沒有形成基本社會組織和製度的俚僚部族進行聯合,引導他們進行開化,並將這些部族組織起來成為自己的私曲。一盤散沙的俚僚部落擁有了一定的組織度,而這些南遷人士也搖身一變成為了稱雄一方的豪強大酋。
這其中尤以馮氏家族最為典型,南梁時期時任羅州刺史的馮融讓兒子高涼太守馮寶迎娶境內俚僚大酋長冼氏,便是名傳後世的冼夫人。
馮冼兩族的這一次聯姻可謂影響深遠,甚至一度影響了嶺南當地的格局。馮氏藉助冼氏在嶺南俚僚部族中深厚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成功在嶺南立足並發展壯大,而冼氏也藉助馮氏的政治資源從原本的方隅豪酋一躍成為地方新貴,成為朝廷正視並拉攏的對象。
這兩族的結合也是當時嶺南群蠻逐漸開化並融入世道主流的一個縮影,雖然過程中是充滿了功利考量,但結果無疑是嶺南漢蠻融合的一個典範,給未來嶺南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一個深厚的人事基礎。
以歐陽頠一族為代表的嶺南官方勢力,再加上各地俚僚豪酋與其他地方勢力,便構成了嶺南地區的人事環境。這裡雖然長期處於天下大勢演變的邊緣地帶,但是本身也自有其規律與秩序,偶或順應大勢,偶或脫離主流而獨自發展演變。
之前錢塘江南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