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激戰進行下來,不隻是齊主高洋對於所達成的戰果不甚滿意,李泰在將一天的戰果盤點一番之後,同樣有些失望。
今天連場戰事進行下來,西魏方麵也算是有得有失。單單在幾處戰場上殺傷俘獲的敵人,單單有所統計的便有將近五千眾,實際可能更多,但己方也損失了三千多人馬。而在陣地的防守和攻奪上麵,同樣也是互有得失。
銅鞮水上遊河道較為窄淺,一些淤泥較少丶河沙鋪石的河段,騎兵直接就可以馳行而過。這對於擁有大量騎兵編製的北齊而言,無疑是一個極佳的主攻方向,所以李泰給右路軍配備了當下所擁有將近一半的騎兵力量,還包括用以阻擊騎兵進攻的戰車。
右路軍的賀若敦等一乾將士也是不負所望,不隻成功的阻擊了敵軍騎兵大隊的攻進,而且還直接擒獲了敵方一員大將綦連猛並其餘多名督將,大揚軍威的同時,也讓李泰得以藉此了解更多的敵軍機密軍情。
當然這軍情了解多了也未必是好事,據綦連猛等人交代,齊軍此番參戰的將士較之李泰的預想中還要更多一些。
原本他是覺得楊忠所部自建州北上逼近上黨地區,總能牽製住一部分敵軍兵力留守,結果敵軍留守力量有多少暫不可知,但此間兩路大軍會師丶卻是足足有十五六萬人馬投入此間戰事,是魏軍參戰人員的整整三倍!
除了驚歎於北齊雄厚的兵力之外,李泰也是有些頭疼。雖然說戰爭並不是簡單的麵板數據進行對比,可是麵板數據終究也是能說明一些問題,尤其是差距如此懸殊的麵板數據,對於一些心誌不堅之人,僅僅隻是聽一聽彼此的實力差距,估計就要嚇得心驚肉跳了。
李泰倒是沒有被此嚇得心驚肉跳,但總歸也是不怎麽開心。雖然可以安慰自己,敵軍此番來得多死的也多,爭取一戰就乾掉北齊的主力軍隊。
可從今天交戰的情況來看,這想法實現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就算高洋也學宇文泰直接在戰場上拉閘,估計也很難達成。
雖然雙方戰損看起來西魏比較有優勢,可是西魏本來就是防守的一方,兵力的消耗本來就應該比進攻方更少才是合理的戰績。單憑這一點,是很難論證西魏軍隊比北齊更加精勇的。
而且由於雙方有著極為懸殊的兵力差距,一旦戰場上的局麵轉為彼此一場一場的硬仗互拚消耗,那對西魏而言基本上就已經可以確定敗局了。
畢竟北齊體壯血厚,更加經得起消耗,而且一旦軍中的傷亡達到了一定的比例,那麽每多一點損傷都有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關中府兵哪怕再怎麽精勇強悍,也不可能真的在這裡拚儘最後一滴血,因為那已經沒有意義了。
李泰最初的設想,當然不是老老實實的與敵人打陣地戰,而是準備在與敵軍主力展開實際的交戰接觸之後便且戰且退,由此將敵軍的主力逐步向後方進行吸引,依托烏蘇城丶甲氏嶺以及沁水河穀等先期所占領的優勢地點據守反擊,讓敵軍沉浸在逐漸收複失地的刺激中不能自拔。
西魏方麵則可以依托這些地形進行戰場的後移與戰線的收縮,一場場拉鋸交戰中拉長敵軍的補給線,並且削弱其有生力量,在將雙方實力對比拉近到一個可以接受的比例後,再完成反戈一擊!
所以他並沒有率領太多的人馬南來交戰,並且在沿途據點都布置了一定的人馬,像是烏蘇城這一城池已經不屬於前線,但仍留置有一萬餘眾,就是為的接應前線師旅的轉移。
對於魏軍而言,想要達成這一意圖,敵軍所擁有的強大騎兵力量乃是一個不小的阻礙。而此間交戰的重點,也在於打擊削弱敵軍騎兵力量的發揮。
今天一天的交戰進行下來,這一目標達成的尚可,敵軍的騎兵一直都沒能在戰場上得有驚豔表現,但同時損失也並不算太大,仍然保留著正麵衝擊丶迂回包抄等各種作戰能力。
相對而言,魏軍所準備的應對克製的方法則就不夠靈活,難以隨著戰場形勢的變化而快速調整。尤其齊軍的血要比預想中更厚一些,按照齊主高洋的性格特徵,來日估計會采用更加極端的對耗戰術。所以下一步想要實現戰場的轉移,仍然具有不小的阻滯。
當然,這些風險也都在開戰之前的規劃之內。戰爭本來就充滿變數和風險,而在實力尚不足以形成碾壓之勢前想要獲得足夠的收益,風險本身就是成本的一部分,隻要戰術不是圍繞弄險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