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佛宜自救
龍原學館中,兩駕馬車在衛兵們引領之下,一路駛入館內客堂前方才停了下來,旋即便各從車上走下一名慈眉善目丶甚有法相的得道高僧。
李泰站在客堂門口,看到兩名老僧下車,便抬手微笑說道:「因知兩位法師雅好清靜,故而特在家中具席迎待,廳舍簡陋,請法師包涵。」
兩名老僧本是一副氣態雍容的模樣,但在見到李泰後卻是一秒破功,忙不迭抬腿趨行入前,然後在台階下方便向李泰大禮作拜,其中一老僧更是恭聲說道:「唐公乃是人間當世至上法王,尊體自有法華耀人,老僧等皆受庇唐公光輝之下,見召戶下,不異於聆聽佛音!」
另一名老僧姿態要稍顯含蓄,雖然沒有說出這麽肉麻的馬屁話,但也連連點頭應是。
這兩個老僧法號分彆叫弘義法師與曇靜法師,都是李泰早年間用手段收複的沙門僧徒,被安排在陝北代其經營師佛寺。之前李泰打算從沙門搞錢,便是讓他們作為內應先為表率,奠定一個摟錢的基調,從而讓其他的佛寺跟頭。
這一次長安城中所舉行的佛道大辯論,兩個老僧雖然沒有登台辯講,但也一路參與,作為李泰的眼線去影響辯論的進程。
李泰之所以選在自家學館召見兩人而非官署之中,當然也是為了掩人耳目。
二五仔無論在什麽時候都是討人嫌的,而西魏朝廷中也不乏官員本身便是虔誠的佛教信徒,雖然朝廷內也不乏人猜測和感受到唐公是要搞沙門,但這種事也是寧讓人知丶莫讓人見,稍作遮掩也算是尊重一下大家的信仰。
「此番辯經,進程如何了?諸參與辯經的大德高僧們,當下又各是怎樣心情?」
在將兩人迎入堂中坐定之後,李泰便笑語問道。
「情況很是不妙,諸南朝學士玄義精妙,極難駁倒。諸法師幾番用智想要突圍,結果都不能夠破玄證法,至今已經有些無計,隻是竟日憂愁。」
兩位老僧聽到李泰的問話後便對望一眼,各自麵有憂色的歎息一聲,轉又由弘義和尚開口回答道。他們雖然是沙門二五仔,但從業這麽多年也是有了感情,當然也是希望佛法能夠發揚光大。
李泰對此倒是乏甚信仰和感情,而這結果也並不出他所料。
佛教的本土融合與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聲勢浩大,但是其經義理論的發展卻是一直到了唐宋時期才有了顯著的進步,談玄論道雖然也是昌盛於魏晉時期,但卻是從本土文化所發展起來的,講到邏輯和辨證的水平,當下的佛教還是有點不夠看的。
眼下的佛教發展就類似後世自媒體時代一味搞流量的公眾號,各種誇張離奇丶斷章取義丶搞氛圍帶節奏那是專業的,至於真正的邏輯道理,可能有但不多。
這種玩意兒你放在那不聞不問丶任其發展,它發展的勢頭會很旺盛,但是禁不住細看,本來就是不可理喻的現象,真要拿道理去講,他們自己都糊塗。
李泰安排跟這些高僧們打擂台的周弘正等南朝人士,那是真正學貫三教丶當世第一流的大學問家,不隻精通玄學易理,對於佛教經典也是深有鑽研,造詣甚至可能還要超過這些關隴高僧們,講道理有講道理的辯法,不講道理有不講道理的辯法,這些高僧們怎麽能辯得贏。
「既如此,這些高僧可有計策該要如何收場?」
李泰接著又開口發問道,這一次的辯論可不是辯不過便直接認輸那麽簡單,因為事關佛道兩大宗教在西魏境內的發展前景。
和尚們之所以踴躍捐輸物料都要爭取一個參與辯論的資格,就是因為有著北齊佛教一家獨大丶直接壟斷宗教信仰的前景作為誘惑。
他們也妄想著在西魏也能夠複刻這一情況,如此一來他們這些促成這一變化的僧人們既能夠在宗教的發展曆史上占據一席之地,同時實際的利益也能大大增加,更不要說還有弘大佛法之後的福澤回報。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