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大功大德

因為各自距離的緣故,加上李泰也並沒有特意安排使者歸京報捷,因此當晉陽君臣對陰山戰報大為震驚的時候,長安城群眾對此還茫然不知。

當然,不乏時流通過人馬丶物資的調度和唐公的行蹤去向而對此有所猜測,不過眼下這也並不算是輿論關注的重點。如今時局中最扣人心弦的話題,還是新年以來朝廷所公布並執行的一係列軍政改革。

凡所改革一定會帶來秩序的變化和利益的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會春風得意,有的人則就難免落寞失意。得意之人或是誌得意滿丶或是謙虛自守,失意之人或是滿腹淒怨丶或是處變不驚,也都各依秉性。

但也有這麽一群人,他們在這場變革當中既談不上得意,又談不上失意,而又不是那種遠離政治中樞之人,並不能通過切身的際遇變化來有所感受,往往就會有點找不準自己在新秩序當中的位置,比如一眾元氏宗親們。

原本像西魏這樣的政治生態,皇帝從很早便淪為傀儡,一眾宗室們也都沒有權力以匡扶王室丶中興社稷,一旦遭遇動蕩的時候,往往就會成為被打擊的對象。

但在這一次的風波當中,元氏宗室們卻殊乏存在感。固然沒有因為霸府權力的更迭而遭到殘酷打壓,同樣也沒有因此獲得什麽撫慰與褒揚。雖然得複元氏舊姓,但又被普除王爵。總結起來就是,他們這群元氏宗室們在這一次的權力更迭當中,看起來仍處光鮮顯赫之地,但實際的作用卻是無足輕重。

這樣的情況,對於一些甘於平淡的元氏宗親而言倒也樂得如此。身處社稷國運衰微之世,平淡但穩定的生活對他們這些失勢王孫就是最好的處境。

但也有的人並不這麽想,尤其是對一些不甘寂寞的人而言,榮辱如何暫不必計,這種被世道無視的境況本身便是一種折磨。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萬物生發的驪山又成了長安城中達官權貴們踏青遊玩的好去處。

驪山多園墅,許多京中權貴時流都熱衷於此治業。京中坊曲逼仄丶喧鬨嘈雜,許多人為求清靜,甚至常年避居於此,隻在有什麽大事的時候才會返回長安。

在驪山眾多園墅當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已故廣陵王元欣的產業。元欣好園藝治業,其在驪山所經營的園業產出的各種時鮮水果也是冠絕京師。

隻不過如今驪山這座園業已經成了唐公李伯山名下園墅,據傳乃是廣陵王臨終前親自囑令家人將此園業贈送給當時還未入朝執政的唐公。

儘管當時李泰屢辭不卻,接受這一份饋贈之後又從旁處給予了廣陵王家人以諸多補償。但這些內情外人或是不知丶或是對此興趣不大,如今講起這一樁故事的時候,隻是誇讚廣陵王實在是高明識趣。

「容王舊年在世之時,誰人能從其園墅之中拾得一二果核丶苗木攜帶出園?又有誰能想到如此慳吝之人,竟舍得將此奉為至寶的園業豪贈他人?當時之事已經令人稱異,而今再觀,誰又不感歎容王見識高明?」

另一側的山坡觀景的亭台上,一名華服中年人遠遠指著廣陵王故墅之中盛開的花木,另一手攬杯感歎道:「曆冬不凋者,豈獨鬆柏啊!無需資質頑強,但需心思精明。誰雲前人吝嗇?無非我輩無益其人,所以一毛不拔。」

這觀景台上十幾名坐客,多數都是元氏宗親,聽到中年人作此評價,也都忍不住各發感慨。

廣陵王元欣乃是西魏宗室耆老,先後曆任顯職,而且還得任柱國,足見其人在宗室和朝廷當中的崇高地位。但是在一眾元氏宗室當中,此人的風評卻並不算高。

其人生前雖然身居高位,但卻懶於提攜宗室,而且為人非常吝嗇。甚至都不準旁人在其園業中帶出果核苗木,便可見其貪鄙之性。

在場元氏宗親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向廣陵王求助卻遭拒的經曆,此時再講起其人其事,不免便感慨不已。歸根到底還是自己無益於人啊,對於真正能夠幫得上忙的人,廣陵王那也是豪爽得很!

但很快在場又有一人冷笑起來,乃是已故安昌王元子均之子元孝矩,元孝矩很明顯不同意眾人的看法,在冷笑兩聲之後便又說道:「諸位將此常情可見的精明安放在本就不可尋常論處的事情上,是不是有些一廂情願?

我雖不才,但若閭裡下士烹狗殺羊以奉我,我自笑納,但卻並不會將此當成什麽須得莊重報還的恩惠。唐公才性丶誌略百倍於我,其所欲者,人莫敢揣,豈是此俗常時物能以賄之?妄想憑此便得寵見親,也是可笑!」

聽到元孝矩此言,台上眾人臉色都變得有些不自然。而其兄長,同樣列席此間的原安昌王丶今封安昌公元孝規聞言後則皺眉說道:「今日眾親友難得相聚,孝矩你若不勝酒力,便且歸舍休息!」

「就算阿兄禁我發言,對當下時勢能有改變?舊者安定公當國,雖然也多行亂政丶道有不彰,但起碼在人情之內還能有褒有揚,對諸宗屬也多有恩遇。所以人情和洽,亂中有序。」

元孝矩心中也是憋悶良久,今番既然開口便有些忍不住了,不理會兄長的嗬斥製止,繼續發聲說道:「唐公出身世交名門,乃是少壯俊士。自其入國以來,事跡凡多可陳。因此國人對其也都深有期許,希望他能匡扶正道。已故廣陵容王,想必也是心存此想,所以才作此豪贈賄結……不對,應該是廣陵容公,名臣當國,安敢僭亂啊!」

講到這裡,元孝矩嘴角便泛起了一絲譏誚,又指著那元欣故墅一臉不屑的說道:「本以為唐公入朝,必應發揚風格丶尊統複禮,然而他所為諸事,豈有絲毫尊複之態?自其入朝以來,所重者誰?但有共同匡扶之誌,在場諸位莫非竟無一二令才可為國用?竟皆放閒山野,不加授用!」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無不臉色大變,或是皺眉不悅,或是麵露認同。

元孝矩所言倒也是事實,雖然自孝武入關以來,他們一眾元魏宗室便鮮少執掌實權,但是身份地位卻都非常的顯赫崇高。

凡所隨從孝武入關,包括之後投奔關西的元魏宗室,無論族支遠近,幾乎人人封王,且多加優越禮待。包括之前流亡南梁的元羅,以及諸次交戰中所俘獲的元孝友丶元景安等,也都授以王爵,並且在朝中擔任一個榮譽閒職以示尊崇。

可是如今唐公李泰入朝,其人作為隴西李氏子弟,與元魏宗室可以說是關係密切的世交,理當對這些宗室成員們更加親切友好。

可是結果唐公入朝以來軍政改革丶人事任命不少,但其中有涉宗室人員安置待遇的卻唯有一樁,還是逼迫他們上表辭卻王爵。非但沒有對他們更加優待,反而還更加的刻薄。

宇文泰當權時期,元氏還有元欣丶元子孝先後擔任柱國,元育丶元讚等出任大將軍。

可是唐公入朝以來,對此既無增補,也無加授,如今宗室中唯有廣平公元讚和文帝之子丶已經降爵為南鄭公的元儉擔任大將軍。餘者眾人不隻爵位遭削,擔任朝職者也並不多。

須知西魏的爵位並沒有實際的封邑,僅僅隻是一個尊稱,而官職雖然也沒有常俸,但卻有祿料米帛的饋贈。雖然這些賞贈並無定例丶豐儉並不穩定,但綜合累加起來,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財源收入。

因此唐公入朝以來,這些宗室貴族們無論是地位榮譽還是實際的收益待遇全都遭到了不小的削減。這麽說倒也不準確,因為之前六官製改革已經將許多宗室的官職給削除了,唐公隻是沒有將他們的待遇恢複而已。但在一些人心目中,顯然唐公是應該對他們更多關照的。

元孝矩這一番吐槽,很能引起在場一些宗室心生共鳴,諸如江陽公元羅等人,更是連連點頭表示既然唐公並無尊統複禮之想,他們也不能繼續被動的等待,而是應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