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戰獲豐厚
每一次戰爭勝利結束之後,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莫過於盤點戰爭的收獲。
由於這一次戰獲過於豐厚,再加上此番用兵並沒有太多文吏隨軍,以至於盤點收獲的用時頗長,一直到了戰爭結束之後的第三天,李泰才收到了一個大體的戰果統計。
在這長長的一串戰獲名單中,牛馬羊等牲畜占了極大的比重。突厥人幾乎是全民皆兵丶全軍皆騎,馬匹的數量自然不少,而且經過充分訓練丶可以直接充當戰馬的比例非常高。
由於突厥人本身便沒有一個比較嚴謹係統的人馬統計,所以儘管戰鬥結束了,此間具體參戰的突厥人馬也都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而向魏軍投降並就陣俘獲的則有將近三萬之眾,能夠統計的殺傷則達到了一萬餘。
考慮到突厥營地比較開闊分散,逃散人馬數量必然也是不少,那麽此間之前所駐紮的突厥並其仆從部落人馬累加起來估計得有個將近十萬之數。
這個數字看起來比較誇張,但其實也跟突厥人徵發人馬的方式有關。首先是可汗直屬的人馬調集起來,再分遣使者傳告各方豪酋按照約定的日期來到可汗大帳集結,等到大軍出動一路上沿途所經過的部落也全都要隨從出征,可謂是實實在在的掃地為兵。
如果沿途有的部落不肯奉從出兵,那麽接下來就會成為大軍征討的對象,毫不留情的摧毀其反抗力量,然後再將部落中剩餘的人口和牲畜統統兼並瓜分。如此一來,就連一些一開始被迫加入的部族也會變得樂在其中。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動員方式,使得突厥能夠比較輕鬆的便聚結起數萬乃至十數萬的大軍,麵對其他相對比較獨立的草原部落,那自然是擁有著泰山壓頂一般的壓迫力。
馬匹是突厥人最主要的交通和作戰工具,在其軍隊中自然也是最重要的存在。
儘管在之前的交戰中逃散了不少的馬匹,但在戰後被收繳起來的同樣非常可觀,數量甚至多到難以計點,隻能進行籠統的估算,而估算出來的結果則是將近二十萬匹的馬獲,而且其中戰馬的比例起碼占到半數。
不說其他的收獲,單單看到這些戰馬的統計,李泰便忍不住目露精光,甚至還有些不敢相信的加以追問道:「所得馬匹當真有這麽多?」
「確鑿之數尚未可得,但估算所見還是有所保守,具體所得應該隻多不少。另有遊蕩左近的胡部人馬也在陸續召還,最終之數應當還有增加。」
負責統計這些數據的宇文貴聞言後便連忙笑語說道,出塞此戰能有這麽大的收獲,也遠遠超出了他之前的預估,若非自己監督統計得來的數字,就連他怕是也不太敢相信。
後三國末年雖然局勢越發的動蕩激烈,但氣候卻是逐漸回溫,由此便也影響到農牧生產的收獲大增。立足於這一背景下的隋唐大帝國誠然輝煌強大,而周邊的蠻胡勢力其實也迎來一個爆發期。稱霸草原的突厥汗國便要較之前的柔然等勢力更加強大,青藏高原上更是出現了吐蕃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統一政權。
如今的突厥已經初步完成了對大漠南北的統合,所掌握的資源也是異常的豐富。幾年前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門去世後,其子科羅繼任為乙息記可汗,當時的突厥還沒有這般強大,為了繼續維持與西魏的關係,便一次性的向西魏進獻五萬匹馬。
如今突厥實力更勝從前,而木杆可汗此番與西魏聯合出兵進攻北齊,也是希望能夠一雪前恥,大軍攜帶這麽多資源也並不奇怪。不過由於其人貪婪無度又過於輕敵,使得這些資源儘為西魏所繳獲。
西魏本身並不缺馬,一則掌握著隴右河西這一優質馬源地,還在陝北河套之間建立著規模不小的官牧,二則在府兵製建立的初期,西魏軍隊中的騎兵比例並不算太高,畢竟兵員主體從原本的鮮卑鎮兵們轉變為如今的關西豪強部曲。
不過誰又會嫌馬匹太多呢?更何況李泰本來就有著繼續擴軍與升級軍備的想法,如今所繳獲的這些馬匹,正好可以用來繼續擴大西魏官牧規模,並通過隴馬和塞馬的雜交培育以培養更加優秀的戰馬。
除了馬匹之外,其他的牛羊牲畜也都數以十萬計。在突厥軍隊中,牛既要和挽馬一起擔當運力,還要和羊一起充當軍糧肉食。如果征途太遠丶征期太長,有了這些牛羊的存在,便能確保大軍的給養不匱,軍中還有大量的牧奴負責放牧和宰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