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今江陵雖已初定,下遊仍然未安。混一南北,播治宇宙,仍待仁人誌士共襄盛舉。將軍此時來投,未為遲也!」

李泰見徐世譜果真來投,自是喜出望外,闊步上前伸出兩手將其人攙扶起來,再低頭看到徐世譜獻來的那血淋淋人頭,口中也忍不住感歎道:「這任約舊本受命於我國,其性凶暴貪亂,悖國投賊,輾轉作亂,曆劫不滅,可謂是賊性頑固,今為將軍得而誅之,稱得上是替天行道!」

後三國時期社會動蕩至極,尤其是那些身在戰亂第一線的武人們,很多人都有顛沛流離丶輾轉各方的經曆。而哪怕在這個特殊的群體當中,這個任約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戰鬥機,幾任老大先後身死名滅,而他卻能安安穩穩的退出漩渦,也算是一個異數。

不過由於李泰對局勢發展的乾涉和改變,這個漏網之魚最終還是沒能遁逃出去,沒來得及投奔北齊,這一生便匆匆的畫上了句號。

不隻是任約沒能投奔北齊,奉命南去勸降徐世譜的陸法和按照原本的曆史軌道,本來也應該舉州向北齊投降,而徐世譜則要引部沿江南下前往投奔江州的侯瑱。

但是由於李泰在攻打江陵之前,先一步率軍攻占了合肥,直接將北齊的力量排斥在外,這些南梁餘眾即便想投齊也做不到,要麽負隅頑抗最終被徹底消滅,要麽就得選擇乖乖的歸順李泰。

徐世譜此番渡江北投,除了獻上任約的人頭之外,還有足足五千軍眾與大大小小的艦船兩百餘艘。除此之外,另有天門丶武陵丶邵陵等諸郡縣長官與據守鄉裡的豪強,通過徐世譜向李泰進獻降書,隻待李泰派遣人馬南下接收,這些地方便可歸入掌控之內。

李泰得知這一情況後也是大喜過望,這對於接下來的開拓與攻略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對於徐世譜那就更加欣賞了。

於是他便又著令府員們於此接收安置隨同徐世譜北來的舟師人員,自己則親自引著徐世譜和勸降有功的陸法和等再返城中,在城內徐世譜家宅中大擺宴席,以酬其歸義之功。

徐世譜的歸降以及南岸諸州郡的表態歸附,意味著整個洞庭湖以西的南梁領土都將置於李泰的控製之下,除了仍然盤踞湘州的王琳所部之外,江陵的周邊便沒有足夠可觀的敵人了,李泰也可以著手解決王琳這一問題。

等到王琳被解決後,接下來無論是繼續沿長江向下遊擴張發展,還是沿湘江南下經略嶺南都將大為從容。哪怕僅僅隻是鞏固住當下所得,這一戰果較之曆史上西魏江陵之戰的收獲也要大得多!

正當李泰還在雄心勃勃的盤算下一步的戰略計劃的時候,來自關中的使者便又抵達了江陵。

這一次到來的倒也不是什麽重要的臣員,畢竟陸通還留在此間負責後續的接洽,僅僅隻是一些使員帶來了李泰新的封授詔書和其他的一些人事回複。估計中外府也擔心,如果再派什麽重要人員到來再被扣住,那可就更加被動了。

李泰留在關中的家人們這一次也都一起被送來,不過並沒有直接來到江陵,而是按照李泰的要求被送去了襄陽。

這一次李泰便在江陵城中原本的皇宮中接待了這一眾使員,並且召集隨從征戰的文武屬員們一同參會,共同見證他正式接收朝廷前後一係列的封授,以及山南道大行台的正式成立。

對於行台方位名號的改變,李泰倒是沒有太大的意見,畢竟他的轄區本身就是山南道這一片地方。如今是要正正經經的設立行台統治,而非之前那種敷衍的安排,如此倒也名正言順。

「大王功勳卓著,今日實至名歸,專製東南,弘揚國威!恭喜大王!」

待到李泰的封授結束之後,今日與會文武眾員也都紛紛起身道賀,眼神中也都充滿了興奮喜悅。如今李泰的名位即定,接下來他們這些行台屬眾們自然也都少不了要水漲船高。而且他們山南道大行台自成局麵,也不必擔心他們的勢位進步會受到什麽論資排輩的影響。

「卑職於此停留數日,已經可見江陵諸事在大王的治理下井然有序。假以時日,此邊軍政諸事想必更加恢宏興盛。隻可惜卑職等須得急返關中複命,隻能盼望來日有幸再臨此地丶遊賞盛態!」

待到封授結束丶宴會開始的時候,陸通率先起身捧杯祝酒道。

李泰聽到這話後便也微微一笑,他自知陸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