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辯拒絕北齊使者所提出歸還廣陵的要求,不隻是令齊主高洋大為惱怒,就連王僧辯麾下眾將們也都多有不解。
「如今江陵陷落丶君王遭劫,家國遭此重創,正需招納諸方助力,以圖能夠挽回頹勢。齊人雖然貪婪奸詐,但與魏國累世為仇,觀其聯我抗魏之心必然不假!」
待到王僧辯明確拒絕了齊國使者的要求之後,一直留在建康輔佐他管理軍政事宜的兄弟王僧愔便一臉不解的說道:「李伯山之雄才大略,阿兄想必深知,江陵全盛時期,尚且未敢狂言勝之。如今江陵已經陷落,僅憑我等下遊師旅又如何能夠勝之?
廣陵雖然也是江防重鎮,但今與我實非生死攸關。不如速速舍之丶以結強援,如此才能進退不失策援啊!」
王僧辯聽到這話後卻是長歎一聲,好一會兒才開口說道:「廣陵城失而複得,皆陳司徒之功。我如果為了取悅齊人而下令割舍,怕是要與陳司徒失和啊。況且如今廣陵非我師旅在鎮,即便我欲舍之,陳司徒不肯應允,又難免紛爭於內而失信於外,屆時局麵必然更加惡劣!」
王僧愔聞言後卻又頓足說道:「縱然陳霸先貪據要塞丶不肯割舍,一待齊人大軍南來,憑其本部人馬又能守住幾時?屆時不隻是城邑不為我有,本身還要損兵折將,更與齊人失和,無從引援以抗魏師啊!況今所論乃是勇赴國難,師旅困居後方,陳霸先能無慚愧?」
王僧辯聽到這裡,神情也有些不自然,片刻後才又說道:「江陵陷落已成事實,但今局麵還未至最壞。李伯山縱然智慧超凡,短時之內恐怕也不能平複江陵人情抵觸。況且又有王琳兵至湘州,隔江湖而相對峙。短時間內,魏師也難能順流而下。
此番國難之大,遠甚於舊年侯景之禍,絕非匆匆數戰便能挽回局麵。即便是齊人與我成盟,所為的也隻是驅我西去與魏國交戰丶齊國則藉機圖我江南城地。
李伯山當世名將,又豈能輕率破之?與其急與交戰,不如暫先鞏固我江南根本之地,人地稱協丶兵糧滿盈之後,再思以長久抗衡之計。晉安王未入建康之前,一動不如一靜!」
相對於急於挽回惡劣局麵的眾人而言,如今的王僧辯可謂是整個南梁的頂梁柱了,他思慮問題當然要更全麵周詳一些。與北齊聯合誠然能夠短時間內獲得一個強援,但是這個強援就那麽靠譜麽?
須知就在不久之前,一直麵貌和善的西魏李伯山還親自率領人馬趕來淮南,聯合他們南梁諸軍大肆搞事,配合陳霸先奪回廣陵。但是轉過頭來,直接就率軍乾掉了他們的首都江陵城丶擒獲他們的君王!
與北齊聯合隻是飲鴆止渴,而且毒性還非常猛烈,拌著這鴆毒的都不是酒或蜜,乾脆就是砒霜。按照北齊使者提出的要求,隻有歸還給他們廣陵,他們才會考慮出兵聯合。就算王僧辯肯答應,花了那麽大代價才收回廣陵丶並且眼下正自實際控製的陳霸先是絕不可能答應的!
如今陳霸先在國中無論勢力還是威望,都是僅次於王僧辯的存在。想要獲得北齊的援助,就意味著要與陳霸先失和,這等於是先斷自己一支臂膀再指望彆人出手搭救,但凡其他方麵還有任何計策可想,王僧辯也不可能選擇這一條!
尤其如今的王僧辯雖然名義上統率諸軍,但諸軍主將也都各有自己的盤算。他們甚至就連江陵朝廷的命令有時候都會陽奉陰違,如今朝廷已經陷落,王僧辯這個所謂太尉的命令他們又會聽從幾分?
事實上眼下王僧辯已經失去了一部分對於局麵的掌控,年中淮南大亂戰的時候,侯瑱與張彪也曾率部參與,結果張彪被北齊段韶就陣生擒丶侯瑱則大敗而歸。
那時王僧辯為了掩飾自己沒能攻取曆陽之事,又恐江陵的皇帝陛下見責他們下遊諸將擅自攻齊,於是便著令將打了敗仗的侯瑱送去江陵讓皇帝懲治泄憤。
結果侯瑱在抵達江州的時候,便使人獻貨賄賂江州刺史丶晉安王蕭方智,於是便滯留在江州境內,並未繼續西去江陵。
不久後江陵便遭受西魏大軍的進攻,江陵告急的使者順江而下,趕到建康報信。王僧辯當即便下令,讓裴之橫丶程靈洗以及陳霸先所部的杜僧明丶吳明徹等率軍西去救援江陵。
然而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