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提出的收尾方案獲得了中外府的認可,李泰便也不再繼續逗留於九曲城,當即便開始指揮部伍打點行裝,準備離開河洛返回沔北。
魏玄等諸將在得知這一情況後,儘管心中不勝惋惜,但見情況如此,也隻能登門前來告彆。
李泰便也暫借九曲城城主府,設宴款待了一番這些河洛當地的豪酋將領們。
「歸義以來,幾乎無月不戰,闔家百口,如今隻餘末將並幾名少齡子弟。與東賊交戰以來,負多勝少,唯追從大將軍兩番交戰丶戰果輝煌!大將軍今又棄眾而走,東賊若再攻來,在座不知又將幾人喪命敵手……」
在這道彆的宴會上,幾杯酒水下肚,便有一名河洛鄉豪忍不住灑淚悲聲道。
在場其他人聽到這話,也都不由得心生感觸,像李人傑這種同樣有數名親長戰死犧牲的也忍不住捂臉哽咽起來。
李泰自知河洛此間的劣勢和困境是客觀存在的,絕不是幾句煽情的口號就能解決。而且這些河洛義師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與北齊戰鬥,他們也無須旁人言語的激勵,真正需要的還是實實在在的支援。
儘管李泰分身乏術,不能親自坐鎮河洛,但也還是給他們留下了許多方麵的支持。
此番河洛幾場交戰,物資收獲最為豐厚便是柏亭城一戰,但是因為蠻人參戰的緣故,這些蠻部分走了相當數量的物資。其他金墉城丶河陽南城,包括這裡的九曲城,各種繳獲累加起來也都頗為可觀,維持幾萬人馬一年消耗綽綽有餘。
李泰僅僅隻是扣出了一部分本部人馬和眾俘虜返回沔北所需要消耗的糧草,還有一部分戰甲丶弓槊等精良軍械,剩下的全都交由韓雄丶韋法保等義師首領們負責分配。
所以李泰在河洛這一係列戰鬥中,單單殺俘消滅的北齊軍隊便達到了兩萬餘眾。這些俘虜一部分留在河洛配作義師士伍,一部分跟隨元景安等被俘戰將被蔡佑押送回華州霸府,剩下的李泰便照單全收,同那林盛丶林嘉父子跟隨李泰一起返回沔北。
李泰與他們初步達成了協議,約定年後便派遣總管府屬員來到這裡洽談細節,並且明年荊州總管府便可以提供五萬石糧食和兩萬匹絹的交易量。就算他們籌措不到足量的商品也沒事,可以之後逐年給付。
李泰雖然也挺擅長搞內勤生產,但前提得是有那樣的基礎,如今河洛既是前線,西魏所能控製的又全都是邊邊角角,對此他也隻能表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眾人聽到李泰這一承諾,心中的惋惜忐忑消散大半,各自心內又都充滿了對於李大將軍的感激,連連道謝。
由於不能占據河洛平原進行耕作生產,而山野之間又分布著大量的蠻人部落,所以這些義師獲取物資的途徑和數量都非常有限,常常處於饑饉之中,更加沒有北齊駐軍那麽完善充足的後勤。
中外府雖然批準了這一請求,但也發揮了一貫扣扣搜搜的原則,表示需要逐年分期給付。至於這第一年,便先給了八千石鹽引,估計還是看在李泰這個大將軍親自開口的麵子上,至於剩下的也不知道在北周完蛋之前能不能給齊。
但今李泰願意同他們進行相關交易,且不說他本身就掌握極大的市場和眾多渠道,單單荊州總管府本身對這些物資的需求量就不小。所以這些河洛義師不隻自身可以擴大規模的生產,更可以向蠻人部落進行收購並組織他們生產,哪怕產量激增十數倍,李泰也能吃得下。
諸豪強將領們對於李泰提出的這一計劃也都懷有極大的熱情,各自收拾悲傷失望的心情,爭相舉手響應起來。相對於一些無償的資助,他們自然也更樂於接受這種互惠互利的合作,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維持長久,也能保證尊嚴。
當李泰率部抵達伏流城的時候,便又遇到眾多蠻酋前來拜見。前後兩次河洛戰事,尤其是李泰言出必踐的分散戰利品給諸助戰蠻部的行為,讓他在伊洛之間的這些蠻部中名聲暴漲,伏流城外這些蠻酋們便是聞訊前來瞻仰拜見。
基於這些義師的人口結構和生活環境等各方麵,李泰幫他們製定了一些山地種植和采集的生產方式。
山野之間大麵積的種植穀粟糧食並不現實,但小範圍的種植一些經濟作物還是可以實現的,比如茶葉和藥材之類。雖然勞動量同樣不小,但比其他狩獵或者冒險前往平原地帶墾荒種植又要安全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