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重商主義的萌芽之地
高遵惠拿著一個錦囊,舔了舔舌頭。
「果然還是得跟著官家才能賺錢!」他認真的說道。
他現在是越來越崇慕在汴京的官家了。
論賺錢,官家是真的有那麽一點聖人的味道了。
文官們總喜歡說什麽:天不生孔子,文道萬古如長夜。
但,在高遵惠看來。
天不生官家,萬古商道如長夜!
看看官家給他的這些錦囊吧!
到廣西拆開一個,出發,前往歸化州丶順安州,藉助儂家的人力物力,幫他種甘蔗。
於是,他高某人就花了不到兩千貫的成本,在歸化州丶順安州的荒地,種下了兩千畝以上的甘蔗!
一畝地的種植成本,還不到一貫錢,就這還包含了甘蔗苗的運輸成本在裡麵!
並且,這些地,儂家人表示——怎麽是我們的呢?明明就是國舅您的啊!您看,這地契上寫的是國舅您的名字呢!
高遵惠還在恍惚中,就被塞過來好幾個嬌滴滴的小娘子。
雖然這侗溪人家的小娘子,不會唱小曲,不會彈琴,更不會和李師師一樣,在他耳畔不斷喊:官人我要。
可她們會跳舞啊還會唱山歌啊!
最要命的是,她們的腰臀真的有力氣!
這是完全不同於汴京瓦子的船新體驗,在歸化州的日子,高遵惠幾乎是夜夜笙歌,連魂魄都差點留在了那些小娘子的肚皮下。
而在高遵惠沉迷溫柔鄉的時候,儂家人拿著他剩下的甘蔗苗,又哐哐哐的種了兩三千畝。
也是到現在,高遵惠才明白原因——對儂家這樣的土官來說,最不值錢的就是人力了。
在理論上,土司治下的侗民,土司本人都可以無償徵發,因為他們的一切都屬於土司。
讓乾嘛就乾嘛的那種。
而他高遵惠開出的價碼,實在是太讓人動心了。
種上甘蔗後,到收獲一畝地就有一兩貫呢!
對這些儂家來說,這是潑天的富貴啊!
至於會不會砸在手裡麵?
誰擔心這種事情呢?
這可是大宋太皇太後的親叔叔的買賣!
對儂家人來說,即使隻是為拍馬屁,做做樣子,也得種上這兩千畝甘蔗田。
想到這裡,高遵惠嘴角溢出些笑容來。
那又是什麽時候打開的第二個錦囊呢?
高遵惠記得清清楚楚,他是認認真真的按照著旨意,在完成了歸化州丶順安州的甘蔗大業後,才打開的第二個錦囊。
這是他作為外戚的自我修養——在我大宋,要當好外戚丶勳貴,吃好這碗飯,不僅僅需要高度的自我定位,還需要有著一切行動聽官家指揮的覺悟。
那些自以為是,認不清自己定位的外戚丶勳貴家族都已經被淘汰乾淨了。
比如溫成張皇後的外家,現在汴京城裡還有誰鳥他們?
再比如,前些時日,被編管地方的那幾個家夥。
要不是宮裡麵的太妃去兩宮麵前求情丶說好話,搞不好連駙馬郭獻卿,據說差點就要去地方上冷靜冷靜了。
這就是大宋對勳貴丶外戚的手段。
以磨勘為主,抽打為輔。
拔掉刺頭,去掉乖張,剩下的就是都是皇權的舔狗。
作為高家人,高遵惠從小深受勳貴丶外戚的自我修養教導。
他可以貪,可以蠢,可以好色。
但絕不會連吃飯的本事都忘掉。
若是這樣,高家必亡!
所以,高遵惠的每一個步驟,都依著旨意來做,絕不逾越旨意。
官家說了,什麽時候才能拆錦囊,他就一定會等到那個時候再拆。
想著那第二個錦囊。
高遵惠嘴角的笑容,就更加壓抑不住了。
因為,這第二個錦囊上,依然很簡單——配合章惇,雇傭南下青壯,滲透交趾北方各州,並以甘蔗為利,誘降彼輩!
一開始,高遵惠是不信的。
因為,甘蔗能榨糖,這在大宋是隻有東南明州丶蘇州等地的蔗農才知道的事情。
空口白牙的,誰會信?
還誘降?
高遵惠當時感覺,他雇傭的那些青壯,大抵會要死在交趾了。
然而……
高遵惠怎麽都想不到,章惇至於使出了封官許願加冊封授爵,世襲罔替的絕招。
一招就打在交趾各州土官和豪族的命門上。
於是他雇傭的青壯,迅速滲透進去。
各地土官丶豪族,一聽是大宋太皇太後親叔叔的使者來談合作的。
一個個原地化身哈巴狗,隻知道汪汪汪汪汪。
再一聽是來談甘蔗種植的。
土官丶豪族們雖然不知道甘蔗是什麽?
但他們知道銅錢是什麽?
一聽說種一畝甘蔗就可以賣一兩貫錢。
一個個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不是沒有人懷疑過,但,大宋的太皇太後的親叔叔都來求合作了。
不答應,也不像話啊!
土官丶豪族們,紛紛應允,不過傻子都知道,他們未必會真的在自己的地盤,大規模種植甘蔗。
隨隨便便種個兩三百畝,意思意識就得了。
然後……然後……
隨著章惇一個個落實他的承諾。
一張張空名劄子,送出去。
一個個土官,搖身一變,成為大宋天子冊封的世襲飛騎尉丶雲騎尉丶羽林校尉。
土官丶豪族們發現,大宋的許諾是真的。
說給冊封就冊封,說授官就授官。
於是,這些家夥一邊敲鑼打鼓,將章惇授給的授官狀丶封爵書以及官印,送到自家祠堂。
一邊開始真的組織起人手,在各自轄區,大量種植甘蔗。
少則千來畝,多的五千餘畝。
從明州丶蘇州等地,源源不斷運來的甘蔗扡苗,就這樣被種到了交趾各州。
為什麽呢?
這既是因為,他高遵惠被呂嘉問慫恿著親自去了一趟北件。
並在哪裡,見了很多土官。
大宋太皇太後的親叔叔這個頭銜,對那些連汴京城都沒有去過的地方土官來說,殺傷力委實有些大。
同時,也是因為章惇的許諾,落到了實處!
真的授官了丶冊封了!
真的承認了他們了!
基於這個原因,土官們對大宋的信任度達到了一個臨界點。
大家都願意試一試。
反正,就算最後種出來的甘蔗沒有人要,他們也虧不了太多。
無非是一點荒地,也無非是一些反正就在閒著的侗丁不值錢的勞動。
可要是大宋太皇太後的親叔叔,最後真的拿著銅錢來買甘蔗了。
那他們就賺大了。
一畝一兩貫銅錢?
一千畝豈不是一兩千貫了?
而在這個時候,從後方源源不斷運到前線的銅錢,點燃了這些土官們心中的火焰。
當他們親眼看到,從邕州源源不斷運到前線的,那一車車的銅錢,也親眼看到大宋的官員,拿著這些銅錢給禁軍丶土官們發賞。
所有人都震驚!
他們這輩子都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麵。
一箱箱銅錢,被人打開,箱子裡滿滿都是孔方兄。
叮叮當當的銅錢,敲動的不僅僅是禁軍將士們的心。
也是土官們的心。
於是,就這樣,土官們再無猶豫,紛紛和他簽了契書,約定好了甘蔗收購價格。
當時,高遵惠整個人都傻了。
還能這樣操作?
我一個錢也沒有花,隻是許諾收購,簽訂好契書。
土官們就願意不要錢給我種甘蔗?
成本都是他們的,種出來的甘蔗卻是自己的。
最讓高遵惠難以把持的是——呂嘉問告訴他,官家打算將來讓整個江北諸州,都不種稻米了。
反正,他們的土地種稻米也種不出太多。
不如統統種甘蔗算了。
種甘蔗多劃算啊!
賺的可比種稻米多多了。
「那,他們吃什麽?」
高遵惠至今依然記得,自己得知這個計劃時的反應。
然後,他就看到了呂嘉問像看傻子一樣看他。
「當然是吃米飯啊!」
「不種稻米,哪來的米飯?」
「交趾郡王會給的。」
「啊?」
於是,沒幾天高遵惠就得知了章惇給交趾人開出的和議條款。
歲貢稻米百萬石,另以市價出售一百萬石。
這個消息就像衝擊波一樣,讓高遵惠整個人都風中淩亂了。
然後他就又從呂嘉問那邊知道了,官家對交趾人歲貢的稻米的用途。
經過呂嘉問的調查——江北各州,稻米價格,每季都不同,但基本維持在大約三十錢一鬥左右的水平。
這是因為交趾本來就缺錢,銅錢的價格比大宋還要高。
同樣因為缺錢,所以大部分交易都是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
比如說一頭水牛換多少米,一塊布換多少鹽巴這樣。
所以,呂嘉問將在交趾人的稻米送來後,在右江經略安撫使司所轄的羈縻州之中,公布官家的推恩宣撫之策。
以諸土官明知大義,忠君愛國為理由,將所貢稻米,以市價的七成到一半,直接就地銷售。
一方麵回收他們手裡的銅錢。
另外一方麵,讓他們失去種稻米的動力。
按照呂嘉問介紹的官家部署來看。
一旦,土官們種的甘蔗,賣上錢了,他們就會發現,種甘蔗的利潤是稻米的兩倍以上。
這樣一來,他們隻需要種甘蔗,就可以獲得超過種植水稻兩倍以上的收益。
而甘蔗比水稻好伺候多了。
可以用更少的人,種更多的地,賺更多的錢。
如此,三五年後,諸州將不再種植水稻。
他們隻要種好甘蔗,就可以直接拿錢,在右江經略安撫使司衙門的官倉買到便宜的稻米。
如此,一套組合拳打下來。
土官們的命脈,就完全係於大宋之手。
他們羈縻也好,圈地自萌也罷。
都將完全成為大宋的形狀。
而且,他們賺了錢,肯定得買大宋的商品。
富裕起來的土官,肯定得學學汴京的享受方式。
園林要不要來一套?
蜀錦是不是得買一點?
附庸風雅的文房器具,是不是得來一些?
官家更有大恩典在等著他們——每歲自諸州,選忠臣之子,守土良臣之後五十人入汴京武學丶太學就讀。
而汴京那地方,什麽消費水平?
就算是他高遵惠,在汴京城也不敢說,自己的錢就夠花了。
光顧一次李師師,就是好幾百貫!
哪怕隻是隨便淺看一回女相撲,也得三五貫!
更不要說,汴京那突破天際的房價了。
反正,高遵惠知道這裡麵的彎彎繞後,整個人都傻了。
對那位官家的欽佩之情,更是源源不斷,從心中湧現而出。
這些措施,若全部落實下去。
高遵惠感覺,不僅僅從此江北諸州,再也離不開大宋。
他和他的蔗糖大業,也將穩如泰山。
所有土官,都會乖乖給他種甘蔗。
日進鬥金,不在話下。
他高遵惠搞不好,還將成為大宋有史以來最富裕的外戚。
可新的問題,隨之出現了。
他去那裡找人給他盯著榨糖作坊?又怎麽把蔗糖從這交趾江北之地,運去揚州丶杭州丶汴京等地售賣呢?
於是,高遵惠就依照旨意拆開了第三個錦囊。
在這個錦囊中,他找到了解決第一個問題的辦法。
以所獲交趾罪官丶罪將之罪婦丶罪婢,典與南下青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