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祀在戎前
向太後,其實並不懂什麽是『都大經製熙河蘭會路邊防財用司』。
她甚至都不知道,熙河蘭會路在那裡?
這很正常!
不要指望一個深居深宮,天天吃齋念佛的人,對地理有什麽認知。
她唯一知道的事——這個差遣看上去很美。
堂薄上寫了:都大經製,視同文臣轉運使。
這還不美嗎?
在大宋差遣之中,有視同文臣某某的,都是美官!
尤其是對外戚們來說,這樣的差遣可遇不可求。
國朝上下,攏共也沒幾個這樣適合外戚出任,同時還可比視文臣高官的差遣。
所以,向太後還是很滿意的。
覺得趙煦,真的是向著她。
不然為何除授向宗回的官職比高公紀的高?
回了大內,向太後就帶著趙煦去了保慈宮,和太皇太後說了這個事情。
太皇太後聽完,也沒覺得趙煦除授熙河路的差遣的事情有什麽不對。
因為在太皇太後的理解中。
大宋是官家的天下,官家將兩個美官授給高家丶向家的親戚。
這有什麽不對的?
很合理!
沒看到官家,都將堤岸司的堆垛場拿出來孝敬兩位太夫人了?
這是官家的一片孝心,也是孫臣對太母的一份心意。
所以,太皇太後是很欣慰的——這個孫子,比大行皇帝好多了!
最起碼,對外戚是真大方,也真沒把高家丶向家當外人看!
不過,她多多少少,對於熙河路有點過敏。
於是,就趁著趙煦在的機會,試探著問道:「六哥怎想要高公紀丶向宗回去熙河路?可是欲要用兵?」
她有些擔憂,自己這個孫子和大行皇帝一樣,總喜歡對外用兵。
這就不太好了。
太皇太後雖然不懂地理,也不知道熙河路到底在那裡?
可她聽說過,熙河路那邊又冷又窮,而且荒涼的很。
雖然地方很大,但產出少的可憐。
每年,有司數不清的財帛錢米,送了過去,除了沙子和梁木外,什麽都沒有拿回來。
真的不值!真的不值!
尤其是五路伐夏慘敗,高遵裕那一路被西賊挖開黃河,淹死了不知多少汴京才俊!
太皇太後迄今記得,慘敗消息傳回京師。
好多勳臣家的命婦,都進宮來哭訴。
哭她們的孩子,死在了幾千裡外的大漠,哭她們家今年祭祖,又要多一排靈位。
那個場景,太皇太後這輩子都不想再見到了。
太悲戚了!也太傷感了!
那些孩子都是好孩子!
很多人,太皇太後甚至是看著長大的。
就這樣沒了!
都怪高遵裕!
所以,這位太皇太後至今都不願意原諒高遵裕。
哪怕高遵裕是她的親叔叔!
趙煦如何不知道自己這位太母的心思和想法?
本質上,這位太皇太後就是個深居宮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老太太。
雖然人是很精明,也很強勢。
可她壓根不知道外麵的世界,也不懂在西賊壓迫下,沿邊各路軍民過的是什麽日子,更不會知道,西北對國朝安全的重要性!
上上輩子,司馬光丶文彥博要割蘭州甚至完全割掉整個熙河時。
這位太皇太後幾乎是盲信。
最後還是司馬光被人說服了,才沒有割成。
所以,趙煦知道,和這位太皇太後是不能講什麽國家安全丶戰略這種大道理——既講不通,他現在的年紀也不適合講。
趙煦於是坐到這位太母麵前,睜著一雙烏黑的眼睛,搖著頭裝作一副吃驚的樣子道:「為何要用兵?」
「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太皇太後和向太後都是驚訝起來:「六哥怎知這句話的?」
「書上看的呀!」趙煦答道。
兩人對視一眼,都是又驚又喜,然後由向太後問道:「六哥覺得,這話說的對?」
趙煦想了想答道:「兒讀論語,也見其中聖人教誨曰:子之所慎:齊丶戰丶疾!」
「既然連聖人都如此謹慎對待這些事情,兒自也當遵從!」
是的,孔子他老人家還說了:善人教民七年,可以從戎也。
趙煦感覺,像他這麽好的君王,隻要在位七年,應該就可以開始統一天下,將仁愛禮儀和公序良俗,帶給整個天下的每一個人。
將那些可憐的人,從西賊丶北虜殘酷的統治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共享太平世界,沐浴皇宋王化。
這樣一想,趙煦就感覺自己真偉大。
向太後和太皇太後聽著趙煦的回答,都是無比滿意。
「好孩子!」向太後滿意的抱住趙煦。
太皇太後也歡喜的合十禱告:「菩薩保佑,菩薩保佑!」
然後,她就好奇的問著:「六哥告訴太母,六哥既然不是為了用兵,又是為何?」
趙煦早就想好了回答。他低下頭去,道:「奏知太母丶母後:兒聽說,過去熙河路似乎戰事頻繁,有許多人為國而死……」
「兒就想,是不是可以在熙河路,建一寺廟,請高僧大德,為這些英靈念經祈福!」
「正好今日見了兩位國親,發現他們皆是溫潤如玉的君子人物,兒就想著,若可以命兩位國親代兒去熙河路,主持寺廟營建之事,那麽就既可以給國親美官,叫世人知曉兒對太母丶母後的孝慕之心,也能完成兒的夙願!」
「可謂是兩全其美啊!」
趙煦一邊說著,一邊還用手比劃著名。
國之大事,唯戎與祀。
熙河蘭會路,祀在戎前!
原因?
當地的番人,就吃這一套,就信大和尚們念經。
不客氣的說,要是現在能派出幾個活佛,足可勝過十萬大軍!
可惜,現在沒有活佛,趙煦就隻能另辟蹊徑了。
向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