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涼山的馬鈴薯
「沒有啊。」
郭陽總感覺怪怪的,川省的業務量相對不大,也挺順,他一般很少關注。
「領導你那邊收到什麽風聲了嗎?」
「等我過來說。」
路上,秦立軍在猶豫要不要實話實說。
以嘉禾對生物能源產業的重視,攀西地區肯定能引起重視,但如果真摻和,又可能會影響到省裡的投資。
「領導,到了。」
司機的提醒讓秦立軍回過神來,汽車正好停在『禾』字型屋頂農場前麵的廣場上。
屋頂農場上的繽紛色彩吸引了秦立軍的目光,整理了下衣服,便下了車。
沿著台階漫步而上,階梯狀的農田格子裡,各種農作物千奇百怪,黃的丶綠的丶紅的丶粉的丶藍的,許多都是沒有見過的新鮮玩意。
但搭配下來的視覺效果還是不錯的。
等走到屋頂農場頂端時,也就是『禾』字的中心點,整個廣袤的戈壁都一覽無餘。
黃澄澄的沙棘果在逐漸蕭瑟的季節裡格外耀眼。
「哎,領導,我來遲了。」
郭陽從另一頭的台階上小跑了上來,動作輕快,麵不紅,氣不喘。
「果然還是年輕人身體好,我這慢慢爬上來,都有點喘氣了。」
「我看領導你這身體好著呢。」
寒暄了兩句,郭陽說起了正事,「寮國那邊二把手這個月可能會來嘉禾考察,還需要市裡和省裡支持下。」
「這沒問題。」秦立軍打趣道:「省裡也支持企業走出去發展。」
合著出國投資是一點意見都沒有問題是吧,郭陽在心裡吐槽了句,又想起電話裡提及的川省。
「川省那邊有什麽消息嗎?」
看著嘉禾繁華的總部,以及這座逐漸成型的屋頂農場,不遠處還有規劃建設中的嘉禾酒店。
心中的疑慮和擔憂已消失無影,秦立軍笑道:「郭總在南方的手筆太大,攀西那邊也想分一杯羹。」
「麻風樹?」郭陽迅速琢磨了一陣,「嘉禾還真對那邊有些想法,攀西的乾熱河穀挺適合麻風樹種植。」
「想好了,嘉禾真想去接盤?」
郭陽搖了搖頭,「嘉禾肯定得自己乾,彆人玩爛的看不上。」
「噢,那沒事了。」
郭陽又緊追著問了幾句,得知了是涼山在聯係,具體的麻風樹基地地點在會理,就更沒興趣了。
那邊少數民族居多,一個縣能有二三十個民族,最重要的是投資環境堪憂。
對各項政策補貼嘉禾並不在意,有也隻能算是錦上添花。
他真正感興趣的是攀枝花,全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金沙江丶雅礱江在此交彙。
全王生物前兩年在攀枝花收購了一個小型的印楝樹基地,大約500畝,今年已經掛果。
目前在進行生物農藥和醫藥上的深度研發。
以目前500畝印楝樹的原料規模,是遠遠滿足不了全王未來的需求。
放眼全國,雲省丶瓊省丶粵省等地全加起來,印楝樹種植規模也不過約14萬畝。
攀枝花和雲省楚雄交界。
周邊的金沙江丶紅河河穀,以及怒江丶瀾滄江丶南定河丶瑞麗江等河穀都是印楝樹和麻風樹的適宜種植地。
在乾熱河穀地區,極易水土流失,一般的樹種也很難存活。
但印楝樹和麻風樹卻極其適宜這種環境。
而全王也一直有意擴大印楝樹基地,對周邊地區的投資環境考察也一直沒有停止過。
荒山荒地丶退耕地,各種情況都比較熟稔了。
攀西的麻風樹能源林,連寧小婧都清楚是什麽鬼樣子,郭陽怎麽可能不清楚。
想坑他,沒門。
陪著秦立軍在屋頂農場散步,累了就在石凳上坐坐,體會建築裡的田園野趣。
直到要下班時,秦立軍才起身,「走了,以後沒事就常來你這兒看看也不錯,離市政大樓也近。」
「歡迎領導前來摸魚。」
「你這兒哪來的魚?」秦立軍感覺怪怪的,「還是這又是什麽網絡熱詞?」
「(⊙o⊙)…」
「那坡下麵有個水池。」郭陽指了指,笑道:「趕明天,我就讓人放點魚進去,或者搞點海產也行。」
那水池一是用來積蓄雨水,二是從頂部的灌溉用水也會往下滲,是水源循環利用的一個環節。
養魚和海產估計夠嗆。
不過也就郭陽一句話的事。
秦立軍笑罵道:「嘿,鬼點子真多,你小子還真是個人才。」
…
川省,涼山。
千裡涼山,山高穀深。
州內70%的耕地都集中在高海拔的半山地區,土地貧瘠,農民增收困難。
而馬鈴薯是州內第一大糧食作物,無論是產量還是播種麵積都是第一位。
李德明帶了兩個人,費了老鼻子勁,天亮從會理開車出發,天黑了還沒走到一半,隻能休息一夜再趕路。
直到第三天才在昭覺一個鄉裡的馬鈴薯現場會上見到了向天山。
他沒想到向天山住在昭覺。
和會理相距兩三百公裡,路全在山裡,翻過一座山,還有一座山,開車兩三天下來,人都散架了。
難以想像,當初向天山是怎麽來去會理的。
就為了親眼看一看麻風樹長什麽樣子,一來一回起碼得五六天時間吧。
向天山那老頭在忙,李德明不好打擾,也隻能跟著看了起來。
現場會來了不少人,有農民,有鄉鎮,有其他區縣,有州裡的記者。
但這會兒現場的主角卻是涼山人離不開的小小土豆。
青山綠水金土豆!
伴隨著機械的轟鳴聲,一粒粒金黃丶圓滾的土豆被飛快地翻出土壤,鋪滿田地。
村民緊隨其後,將翻掘出來的土豆撿拾丶去泥丶裝筐……
而一旁的向天山還在向領導和村民們普及脫毒種薯,以及配套技術。
「以前種馬鈴薯太隨意了,密度低丶排水差。」
「經過實地調研,以及參考隴省定西的成功經驗,我們推出了雙行高廂錯窩壟作技術。」
「每窩能種4400窩馬鈴薯,加上多施農家肥丶有機肥和磷鉀肥,每畝產量普遍能達到5000餘斤。」
此話一出,現場都安靜了幾分。
高產5000斤並不奇怪,州裡研究院采用原種的試驗田也能做到。
但一說到普遍丶平均,就沒人能夠達到這個要求。
而且這不是原種,以1級種和2級種居多。
涼山光熱條件比定西更好,一般來說,使用了新的優良品種,一畝產量能達4000斤就算是高產,自留種更是隻有2000斤的水平。
而5000多斤的產量鮮有人能做到。
全體與會者都感到有一點點震撼,昭覺拿出來的可是上萬畝的馬鈴薯現場。
那堆積成山的馬鈴薯可做不了假,農戶麵對記者采訪時的歡喜雀躍可做不了假。
村支書阿的木呷喜滋滋地說:「今年真是個豐收年,全村僅銷售馬鈴薯的收入就已經達到260萬元!」
村民也踴躍表現,有人拉著記者走進家裡的屋子拍照。
幾個房間裡都堆滿了馬鈴薯,院子外還用毛氈修了兩個貯存馬鈴薯的糧倉。
「我家種了近30畝洋芋,平均畝產5000多斤,賣了12萬多斤,已經賺了快3萬多元了!」
「我家種了28畝洋芋,一畝也收了5000多斤,已經按每斤0.36元的價格賣了10萬斤,去掉成本和運輸費,也賺了2萬多元呢!」
「我們這兒的馬鈴薯都不愁賣,在地頭就有人來收了。」
現場豐收的場景是極為火熱的,但李德明的內心卻有點焦躁,還要等多久啊!
靠!
老子跑一趟容易嗎我?
馬鈴薯都是窮哈哈才種的。
他才不種。
這些『賺錢』的村民怕不是請的演員!
李德明趁著一個間隙,湊到了向天山的身旁。
「老向,老向,是我,會理麻風樹的李德明,提前和你聯係過的。」
「你再等等,現在走不開。」
隨便敷衍了句,向天山便轉身和各個村民和合作社打交道去了。
他生於昭覺,年少求學考了農大,最後留在北方,搞過科研,又進了行政體係,再到企業,蹉跎半生。
世事無常,原本想創業,最後又回到了山溝裡種起了土豆。
年輕時,他覺得家鄉沒救了。
這裡的人愚昧無知,嗜酒嗜賭,毒品猖獗,愛滋泛濫,貪婪腐敗,懶惰成性……
他的家庭就曾被這裡毀了,人性的惡在這裡展現的淋漓儘致。
而除了人性,這裡還有天塹。
被橫斷山係阻隔的涼山地區,高山峻嶺,河穀縱橫,猶如一座孤島。
走不儘的路,翻不儘的山,人背馬馱,溜索渡江,爬藤梯,地震丶滑坡丶泥石流……
李白的蜀道難也道不儘這裡交通的艱險。
如果將脫貧攻堅比作一個通關遊戲,那麽川省涼山絕對是全S級難度的存在。
但回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這裡雖然依舊很爛,但卻在變了。
農業在發展,技術在進步,觀念也在改變。
放在以前,他是不敢相信有村民願意買0.5元/斤的馬鈴薯種薯。
一畝需要400斤種薯,那就是200元!
然而,這一兩年裡,他推廣天禾繁育的天薯係列品種時,卻有不少村民願意踴躍嘗試。
難度比他預料的小。
他還去學校看了看,認真學習的人又多了那麽幾個。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