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兌換

4月26日,星期三。

陳凡上午在徐教授的辦公室裡,跟著老師學了一上午的古文,……這位老爺子不講武德,明明說好的聊中國通史,結果變成了春秋和史記,這也就罷了,到後來竟然還不知不覺聊上了論語丶詩經和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和通史有關係嗎?

還好他之前練過,加上這段時間瘋狂苦讀,不敢說對曆史鑽研有多深,反正上下四千多年的編年史還是可以張口就來,加上以前的學習成果,才勉強應付下來。

然後喜提任務三篇。

徐教授要求他隨意選擇三個曆史事件丶並各寫一篇論文。

我學文學的,為什麽要學曆史?

陳凡當即表示,本學期結束前,一定上交!

不就是三篇曆史論文麽,小意思。

央媽紀錄片《中國通史》看過沒?他看過!

整整100集,再現了從中華文明起源,到一把革命之火燒了大清,涵蓋了古往今來眾多曆史事件。

開拍之前就從社科院丶博物館丶史學會等單位請了數十位專家學者做顧問,裡麵的內容絕對靠譜。

到時候挑三集複製也就完了。

不過複製歸複製,他還是得把這三個事件的相關曆史資料搞清楚,要不然可撐不住徐教授的詢問。

話說回來,跟著徐教授學了一個星期,他已經有點摸到老師給他安排學習過程的脈絡。

以曆史作為切入點,一方麵可以學習古文丶乃至於中國文學發展的規律,從中汲取營養,用以充實現代文學,另一方麵也能沉澱自己。

曆史最能沉澱人。

陳凡畢竟還是成名太早,趁著文壇青黃不接的空檔,以幾十篇小說對十幾家複刊的省級文學雜誌進行狂轟濫炸,在新人還沒培養出來的時候,便在文壇中獨占一檔,比普通的年少成名還要更勝一籌。

再加上之前徐教授讀他的文章,感覺有些散亂丶缺少一個核心,因此才用這種方法,讓他慢下來丶靜下來,好好沉澱丶成長。

若是以後能順利從徐教授手上畢業,那就不是在文學界立足的事兒,而是在整個文壇丶文藝界,都將有足夠的底氣和聲望。

徐祖瑞的真傳弟子,必須有這樣的地位和實力。

最重要的是,江大三老互為一體,他們幾十年來所教育過丶遍布全國各界的學生,都會是他堅實的後盾!

……

上午在學校上課,下午陳凡便出現在作協。

GG已經打出去三天,初步結果應該已經出來了。

也就是早在報紙上和作協門口都做了聲明,隻接受郵寄報名,要不然省城和周邊地區的文學青年,都要跑到現場報名。

因為快啊。

現在自然沒有現場接待的煩惱。

陳凡走進一樓的一間大會議室,這裡麵正忙得熱火朝天。

一包包的信件被堆在門口的牆角,十幾個工作人員忙著拆信丶登記丶收錢。

有些人是寄彙款單,這部分自然還要去郵局取款,還有些人則是直接將錢夾在掛號信裡郵寄過來。

寄平信的幾乎沒有,要麽彙款單丶要麽掛號信,因為更快丶而且更安全,一般不會寄丟。要是為了省幾毛錢寄平信,丟了報名費是小事,沒報上名才損失大。

邊慧芳正捧著筆記本來回統計,看到陳凡進門,她立刻小跑著過去,滿麵紅光地說道,「主任,截止到現在,我們已經收到報名信一萬兩千多封,其中一大半來自本省,其餘的也來自周邊省份。

我問過郵遞員,他說更遠地方的一般要一周左右才能寄到,所以現在應該還有很多信在路上,具體數量無法估計。」

陳凡輕輕點頭,「跟何主席彙報過了嗎?」

邊慧芳,「何主席剛剛才來過,我跟他彙報過了。」

「好。」

陳凡點點頭,隨即說道,「記住了,等收到兩萬封報名信,立刻用電話通知文彙報和江南日報,刊登報名截止通知。」

邊慧芳趕緊記下,寫完後頓了一下,她臉上不覺有幾分猶豫。

陳凡看了看她,「是不是覺得,我們隻招兩萬人,等收到兩萬封報名信的時候,路上還有很多報名信沒有寄到,到時候人數肯定會超出?」

邊慧芳立刻點頭,不解地看著他,問道,「既然您想到這一點,為什麽不提前通知他們刊登公告呢?」

她敢確定,明天這時候,收到的報名信一定會突破兩萬,如果再晚一天刊登,到時候不就有更多人的信寄到了麽?

陳凡哈哈笑了笑,也不解釋,隻是說道,「你按照我說的去辦就行,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說完轉身就走了出去。

經樓梯上二樓,何青生辦公室裡,許啟珍和譚庸都在。

陳凡敲門進去,何青生立刻站起來,大笑著說道,「你知道現在有多少人報名?」

「我剛去看過。」

陳凡走到沙發上坐下,「已經有一萬兩千多人報名。」

許啟珍在一旁立刻笑道,「對,一萬兩千多,每人10元的報名費,那就是12萬多。」

譚庸夾著煙哈哈大笑,「後麵還有源源不斷的信寄到,兩萬人的名額,半點問題都沒有。」

他說著轉頭看向陳凡,「現在是不是可以通知文彙報和江南日報,明天刊登截止報名的公告?」

何青生也點點頭,坐下後說道,「再多就超量了,第一次還是保守一點好。」

陳凡卻搖搖頭,「不著急,超一點也沒事。」

何青生愣了一下,雙眼打量著他,「你又有什麽鬼主意?」

陳凡嗬嗬笑了笑,看著他說道,「何叔,這次咱們的函授班鬨得這麽大,還在文彙報上做了GG,你覺得,總會和其他省分會那邊,他們會不會關心一下?」

響鼓不用重錘,一句話便讓何青生三人醒悟過來。

譚庸咬著菸蒂,眉頭緊緊皺起,說道,「有道理啊,這年頭大家日子都難過,我們一下子進帳十幾萬,關鍵來得還那麽容易,他們不眼紅才怪。」

許啟珍皺著眉頭說道,「按照以往的慣例,單位創造了額外收益,一定要給省內的領導單位上繳一部分,總會那邊也要上繳一部分,這些都是應有之義,再扣掉各種費用支出,最後留給我們自己的其實並不多。

不過其他省的同行單位可不會這麽想,他們隻會看見我們搞了一個並不複雜的函授中心,一下子就能賺20萬,……」

她說著抬起頭來,轉頭看了看三人,「搞不好,這次咱們江南作協要成出頭鳥啊。」

何青生掏出一支煙點上,吐出一口煙霧,「出頭鳥是肯定的,有樣學樣的也不會少。」

他轉頭看著陳凡,笑著問道,「你多預留的這部分學員,是打算送出去做人情?」

陳凡嗬嗬笑道,「反正咱們停止招生之後,也會有其他省的單位去招他們,還不如直接把這些多出來的學員給他們送過去。

到時候學員有了去處,那些單位落了實惠,咱們也避免成為出頭鳥,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呢。」

這話一出,何青生幾人都笑出聲來。

倒是沒人問為什麽不乾脆再延遲幾天發布公告。

那樣就顯得太刻意了。

就以收到的報名信為準,截止到20000份,那時候發個截止報名的公告,完全合情合理。至於還在路上的報名信,那便是多出來的「人情費」,回頭給學員自己省的作協分過去,好歹是個意思。

當然,如果該省的作協沒有辦函授中心的意圖,那就與江南作協無關了。

大不了稍微擴招一點,將這部分沒著落的學員收了便是,還能多賺點錢。

至於說大家都開函授班,學員夠不夠分,那更加不用擔心。

韭菜是割不完的!

幾年後全國各地那麽多的文學培訓班,累計下來少說也培養過上百萬的學員,還不是照樣做得風生水起。

再說了,就憑江南作協的金字招牌,除了京城丶上海兩個地方不敢比,其他諸如浙江丶江蘇丶山西丶河北丶湖北丶湖南丶江西丶福建丶廣東等幾個老牌文學大省,頂多與江南作協相當,絕不敢說超過,有幾個甚至還弱一些。

&nb-->>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