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老規矩

與白浪湖生產隊那個純天然的大湖泊不同,盧家灣的小池塘,基本上都是通過改造低窪地形成的,地勢比水田還低。

一個池塘,大的也隻有一畝多麵積,小的還不到三分地,這樣的小池塘在盧家灣和其他3個生產大隊都很普遍,幾乎每個小隊都有十幾個這樣的池塘,但是加起來也不過十來畝的水麵。

然後在大生產的背景下,這些池塘全都被改造成養魚的魚塘,魚塘的產出,也成為生產隊的重要收入之一。

可惜,南湖公社還有個白浪湖,論賣魚,誰都爭不過他們,畢竟人家可是專業的。

所以盧家灣這些魚塘裡養的魚,能賣出去的其實很少,除了供銷社照顧性質的過來采購一部分大魚,其他小一些的,基本上都是分給社員們當福利品。

在以前,這些魚也是社員家庭最常見的肉食,因為自家養大的豬,絕大部分都會被賣掉,隻留幾斤過年。而這些賣不掉的魚便用鹽醃上丶風乾,家裡孩子嘴饞了,或者來客人了,便取一條做著吃。

所以這些魚塘,又寄托了社員們對肉的渴望。

儘管今年盧家灣的日子好過了許多,但對魚的渴望這種習慣,還是保留了下來。

下麵的池塘裡,抽水機已經停止轟鳴,三十多個壯勞力踩進還有不少水的池塘裡,拿抄網賣力地抄魚。

這種抄網可不是釣魚用的那種小抄網,而是兩根竹竿挑起一張漁網,漁網的兩端係在竹竿頂上,一邊加了鉛墜,另一邊加浮漂,這樣將竹竿捅進水裡,一邊下沉一邊上浮,就能形成一張大口,將魚都吞進網裡。

又由於挑起來的時候像一彎月亮,所以也叫月亮網。

(月亮網)

月亮網是這邊漁民們打漁最常用的工具,即便不放乾水,隻要能找到魚群,一網下去也能大豐收。

當然,乾水之後技術難度更低,簡單概括,便是「有手就行」。

要不然也不會有這麽多人一起下水捕魚。

此時水塘的水已經抽掉大半,絕大部分魚兒都集中在池塘底部的水窪裡,這一網抄過去,便是滿滿一網魚,然後再連魚帶泥賣力地往岸上拖。

陳凡好奇地看著下麵。

他不是看捕魚,而是看社員們身上的水靠。

這些水靠跟後世的水靠不太一樣。

眾所周知,水靠是用橡膠做成的,就和雨靴的材質一樣,最大的作用是防水。

可這時候的橡膠貴啊,甚至被列為戰略物資,即便是最常見的雨靴,價格也很是可觀。

所以這年頭的水靠,隻有最下麵的鞋子部分是橡膠,從鞋子往上,卻是同樣可以防水丶但極其笨重的油布。

嗯,就是貨船和解放大卡車上常用的那種。

一大張油布穿在身上,可想而知有多重。

即便如此,這樣一件水靠也不便宜。

而眼前陳凡看見的,竟然就有三十多套,他不禁問道,「咱們隊裡什麽時候買了這麽多水靠?」

以前的盧家灣6隊肯定買不起,可是現在買得起了,也沒必要買這麽多啊!

楊書記正盯著下麵的情況,聽到陳凡的話,先是愣了一下,等反應過來,便擺手笑道,「這些水靠都是上個月買回來的,不過不全是我們小隊買的,而是各個小隊一起找供銷社訂的。

每個小隊買3件,總共36件,我們小隊今天最早乾塘,就把其他小隊的水靠都借來用一下。」

劉會計在一旁抽著煙,輕聲笑道,「也就是今年大家都賺了錢,才買得起這樣3丶40塊錢一件的水靠,擱以前啊,哪有什麽水靠,都是褲子一脫,光腿下水。」

陳凡瞪大眼睛,「啊?這麽冷的天,光腿下水?」

「可不是嗎。」

黃保管員突然指向另外一個方向,「你看那裡,我們以前捕魚,就是那樣捕的。」

陳凡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隻見幾個人站在池塘邊上,在一起整理一張大漁網,這張漁網的長度,竟然正好與池塘的寬度相等。

楊隊長也往那邊看過去,輕聲說道,「以前哪來的抽水機哦,乾塘捕魚,全部都是靠人工。先安排兩個下網的好手,……」

他說著轉頭看著陳凡,笑著解釋道,「下網跟這邊的用抄網不同,對技術丶經驗要求比較高,尤其是要注意把漁網沉到底,但是又不能壓到淤泥裡麵,所以一般人乾不了,必須要經驗豐富的打漁佬才行。」

隨後又指向人少的那邊,「看看,他們現在把網布好,馬上就要下水了。現在是有了水靠,可以穿著棉褲下水,哪怕進點水沾濕也不要緊,總比脫了褲子強一百倍。

兩個人分工合作,一邊一個人扯漁網,順著池塘邊上往前趕,等把漁網從水底一路抄到對麵,這樣整張漁網差不多就把絕大部分魚兜在裡麵。」

(布網)

楊隊長撣了撣菸灰,看著兩個老師傅拖著漁網一點點地在水裡行走,再看看另一邊池塘裡,幾十個人拿著抄網拖魚,歡聲笑語跟過節似的,不禁有些失神。

愣了一會兒,他才回過神來,繼續說道,「布好漁網,就要收網,收網是個麻煩事,靠一兩個人根本拖不動,少說也要10來個人一起拉,將漁網全部拖到一個位置。

就算是這樣,也不可能一次性就把所有的魚拖起來,這中間還要人下水,拿著桶子丶盆子,不停地把魚挑出來抬上岸,這樣網裡的重量才不會增加太多。

直到最後把漁網拖上岸,這一網才算撈完。」

(收網)

等他說完,陳凡又好奇地問道,「不是說乾塘嗎,要是這麽捕魚的話,也沒有乾塘啊,而且水裡應該還有不少魚吧?」

他還記得剛來這裡的第一天,在池塘裡撿了十幾個大甲魚,當時池塘裡就是乾的,隻在最中心的小坑裡麵有幾窪水。

那時候又沒有抽水機,他們是怎麽抽的水呢?

旁邊劉會計立刻哈哈笑道,「養一回魚不容易,肯定不會漏掉水底的魚啊。」

他說著指向池塘旁邊的溝渠,「看到那條溝沒?池塘雖然比水田的地勢低,卻比水溝底部還是要稍微高一點,隻要把當做岸基的田埂挖掉,再用一張網堵住出水口,池塘的水就能流進溝渠裡,完了再把土填回去。

等來年要儲水的時候,就從河裡給溝渠灌水,然後從溝渠往池塘裡引水,」

他雙手比劃了一下,「用一根粗水管,先放到溝裡麵灌滿水,再把一頭甩進池塘,那水就能源源不斷往池塘裡灌。」

聽到這話,陳凡恍然點了點頭,「懂了,虹吸效應。」

楊隊長三人頓時一愣,啥玩意兒?

虹吸效應?

灌個水還有這個說法?

楊隊長晃了晃腦袋,隨即說道,「其實這個方法,還是當年第一批知青過來的時候,其中一個人教的我們,更早以前,我們都是用小水車灌水,光是把這十幾個池塘灌滿,就要大半個月,現在倒是方便多了。」

幾人說話的時候,一筐又一筐的魚被抬到田埂上,還有魚不停地從桶裡丶籮筐裡跳出來,引來陣陣小孩的歡呼聲,大人們則不顧魚身上的淤泥,赤手空拳便上去抓。

隨後這些魚又被挑走。

折騰了半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