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乾塘捕魚

前文說過,有一段時間,也就是從69年3月份起,全國大部分學校都是春季入學丶冬季畢業,小學上5年,初中丶高中都是2年,一直到74年才變回來。

但是,眾所周知,祖國地大物博。嗯,跟物博沒關係,主要是地大,所以執行的時間很不統一。

首先是春季入學,有少部分地方根本就沒變過,人家春季入學,他們依舊秋季入學,安之若素。

等變回秋季入學的時候,同樣的原因,彆人轟轟烈烈的變,有些地方的學校卻安穩不動如大地,甚至到80年代初期的時候,還有學校是春季入學。

關鍵是教委也不管,不管你是春季入學還是秋季入學,他們竟然都認!

就是這麽神奇。

所以70年代知青下鄉,基本上一年分兩次,一次在春季丶一次在秋季,分彆對應兩季畢業的學生,以及少數半年前畢業了拖著不肯走的人。

春季入學的,正常情況下是在正月下鄉,也就是過完春節以後,那時候冰天雪地的,卻要坐著敞篷解放大卡車下鄉,想想都讓人潸然淚下。

秋季入學的,自然在7丶8月份走人。

哇,這個運氣簡直了!

7月份是什麽時候?雙搶啊!

下鄉先脫一層皮,還不如冰天雪地裡吹冷風呢。

還有一個,很多人認為上級要搞這麽一件事,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這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也不能說跟就業沒關係,隻不過相對於全局而言,這點就業問題根本算不得什麽。

當時的情況是什麽呢,內憂外患,糧食丶橡膠等戰略物資極其匱乏。

而出產這些物資的廣大農村地區,卻普遍比較落後,另外邊疆等偏遠地區還有大片的荒地有待開發。

與此同時,大丶小三線建設也需要大量的後勤誌願。

以至於形成一邊是急缺物資,另一邊又有大量土地資源被閒置丶以及現有農村資源生產效率不高等問題。

如果僅靠國家力量,遠遠不足以將這些地方的資源及時轉化為物資,並促進農村生產力的提升。

恰好這時候建國後第一波新出生的人口基本長大成人。

建國後,在社會基本穩定丶醫療條件持續改善的情況下,嬰幼兒夭折率大幅降低,所以在十幾年後的60年代中期,帶來第一波人口成長紅利。

那麽當時的情況是,一邊是農村和偏遠地區急需人力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同時麵臨著國家急需大量糧食丶礦產等戰略物資,而人力儲備和技術條件極端落後的矛盾。

另一邊則是第一波人口紅利的長成。

再加上各種大大小小的因素推動,尤其是「運動會」的失控,於是這場前前後後加起來近兩千萬的人員遷徙就這麽發生了。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這場運動,是上級希望通過「具有一定知識水平」的青年學生,到落後地方去丶幫助當地發展的這麽一個事情。

出發點是好的,當然,最後結果都知道了。

話說回頭。

其實以當前的社會情況,大部分地區甚至已經停止安排未升學和未就業的青年畢業生插隊,即便是還有繼續安排的,行動也大幅放緩。

所以從77年秋季,一直到79年春季,下鄉的總體人數曾階梯下降趨勢。

等到79年秋季的時候,正式宣布終止知青下鄉安排。

再到80年1月份,上級進一步做出決定,「全麵撤銷知青點」!

於是從這一刻起,知青返城的序幕才真正被拉開。

以前知青返城,不是要求這個條件丶就是要求那個資格,上學丶當兵丶招工,是最常見的三條路。

其他的諸如本人傷丶病,家屬傷丶病丶亡,隻要能返城就嫁丶隻要能返城就入贅……,等等方式不一而足。

而且走的時候還要再求爹爹告奶奶的蓋一遍章。

到了知青點撤銷的那一天,好嘛,什麽都不用了,公章就用一根繩子吊在公社辦公室外麵,想回去的自己蓋。

有極個彆不想回城的,……確實有不想回城的,當然是極少數。

這些人該怎麽辦呢?

抱歉,知青點撤銷了,房子自然被生產隊收為公有,你自己住的地方請自理,另外知青田也要收回。

除非能找個本隊的人結婚丶有人收留你,否則就算你想留下來,也要將你往城裡轟!

以前想走的丶偏偏不讓走,現在想留的丶也堅決不給留。

哎,就是這麽神奇。

以上,便是當前知青即將再來盧家灣的背景。

……

盧家灣6隊東側池塘邊的高坎上,陳凡一腳踹斷一根雜木,搭了個橫杆坐上去,翹起二郎腿點燃一支煙,看著下麵忙碌的身影,吐出一口煙霧,那愁眉苦臉的樣子,宛如一位憂鬱的老農。

旁邊楊隊長三人有樣學樣,隻不過他們踹不斷太粗的木頭,太細的又承受不住他們的重量,隻能各自找了塊爛木頭墊著坐下。

還好現在是冬天,否則陳凡真怕突然有蟲子從他們屁股下麵鑽出來。

楊書記抽著煙,眉頭緊緊皺起,「以前那些知青,倒不是沒有主動下鄉的,而且還不少,不過那都是十年前的事了,今年倒好,又有人搶著下來。哼哼,還真是見了鬼了。」

劉會計咬著自卷菸,卻沒有點燃,「要我說,事出反常必有妖!」

黃保管員做在另一邊,眼睛一直盯著下麵,「那還要你說?!」

劉會計咂咂嘴,對著楊隊長招招手,「老楊,借個火。」

楊隊長將煙杆遞過去,沒好氣地說道,「你們家今年收入少說也有兩千多,連根火柴都舍不得,還想建新房?!」

劉會計也不在意,湊著菸頭點燃,叭叭抽了兩口,再將煙杆還回去,咧著嘴笑道,「該花花丶該省省嘛。」

雖然今年還沒開始分紅,不過大差不差的,收入狀況已經算得差不多了。

以往那些項目也就罷了,儘管今年大豐收,可他自己拿著算盤打了三天,反覆盤算了好幾遍,終於得出來一個結論。

今年傳統項目部分,一個壯勞力可以分120塊左右,比去年幾乎多了一半。

可對比今年新增的副業,那就遠遠不夠看。

彆人家他不管,他就算自己家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幾個部分。

首先是種糧和養豬丶養魚這樣的傳統項目,也就是那120塊的壯勞力分紅,他們家7口人,整個工分算下來,收入應該在700塊上下。

其次便是家庭養殖,這個就不是按照個人算,而是按照家庭進行核算。

這一塊劉會計算得很清楚,養殖雞鴨鵝和兔子,總共賺了1000出頭,這還是兔子還沒有開始大規模出欄,否則收入能翻一倍。

第三塊則是在小隊的副業公司陶器廠丶裝修隊的兼職收入,由於隻有幾個月,所以錢也不多,馬馬虎虎400多塊吧。

最後則是小隊和大隊的副業分紅。

就比如養殖業,大隊采購雞鴨鵝,交給社員們養殖,出欄賣的錢,扣除種苗丶獸藥丶飼料款等成本之後,利潤部分養殖戶拿6成,小隊拿2成,大隊拿2成。

養殖戶拿的是自己的錢,自然是揣進兜裡,而小隊和大隊的錢,除了一部分用於公共開支,有多餘的話,也會拿出來分紅。

以上所有收入,除了拿工資和獎金的陶器廠丶裝修建築隊,以及家庭養殖收益,其他的都會折算到全小隊總工分裡麵,然後按照每個人得到的工分價值進行分紅。

另外所有的集體副業收入都掌握在大隊手上,雖說今年還要建水塔丶追加副業投資,不過剩餘的款項也不是筆小數字,這筆錢要是分下來……

劉會計偷偷算過好幾遍,最少最少,今年家裡的收入在3000以上!

甚至4000塊也不是沒可能,就看大隊部那邊能剩多少錢。

真的,這兩天他晚上做夢都在笑。

尤其是夢到自己家建起了大房子,而且還是跟陳老師一樣的樓房,就笑得合不攏嘴。

4000塊啊!

大樓房啊!

對了,是不是應該叫彆墅?

旁邊黃保管員看到他的樣子,不禁嫌棄地往旁邊挪了一點,對著楊隊長說道,「這家夥又在做白日夢呢。」

劉會計回過神來,趕緊調整好表情,乾咳一聲,「什麽白日夢,我是在考慮小陳說的事。」

他一本正經地轉頭看向陳凡,問道,「以前那些知青,用鞭子趕都趕不來,今年卻主動往這邊跑,而且還是從地委過來,我估計,沒彆的原因,肯定是衝著你來的。」

陳凡摘掉帽子,抓了抓腦袋,幽幽歎了口氣,「這我肯定知道,問題是要怎麽應對。」

昨天從薑甜甜那裡得到消息之後,他就及時跟楊書記做了溝通,楊書記則立馬跑去公社詢問情況。

盧家灣好不容易搞好建設丶把日子過好了,還有陳凡這尊大神住在這裡,以後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

結果這時候上麵還要安排知青過來,怎麽個意思?

摘桃子?

後來跟公社錢書記一溝通,果不其然。

本來按照老規矩,就算要往盧家灣派人,也是隻派南湖公社上的「自己人」,最多每年接收一兩個像薑麗麗那樣的特殊青年。

可就在前兩天,縣裡已經跟他打過招呼,盧家灣知青點可以接收16個知青,縣知青辦決定大發慈悲,給南湖公社留4個,另外12個名額,縣裡跟地委一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