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煦撿回了一條命,大宋的官家仍是官家。
那麽接下來,這位大宋的官家便要處理這場天災了。
天下亂了,中原亂了,朝廷不能亂。
漁船朝西南方向行進,目的地是尉氏縣,陳守和張小乙輪流撐船,趙煦和趙孝騫坐在船艙內也沒閒著,趙孝騫好奇地問起趙煦為何會漂到汴京城的東南麵。
趙煦神情灰敗,喉聲歎氣。
說來並不複雜,趙煦出城後僅隻幾艘漁船跟隨,而當時水位上漲得厲害,水下也是暗流湧動。
再加上當時天還沒亮,趙煦一行人竟不知不覺被水下的暗流帶偏了方向,等到察覺時,趙煦與後麵的船隻已失去了聯係,他的身邊隻剩鄭春和等幾名宦官。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暫時憩身的黃土包,結果差點要了他的命。
趙孝騫歎氣,這就不怎麽好安慰了,沒笑出聲已經是對大宋官家最大的尊重。
誰敢相信號令天下的大宋官家,出了宮跟清澈的大學生一樣,連方向都搞不清楚了。
這要是在戰場上,趙煦能指揮千軍萬馬掉頭攻打自家的城池。
漁船往回走,趙孝騫在半路上與馮氏和狄瑩等人會合,兩艘船並行後繼續朝西南方向行進。
直到中午時分,趙孝騫一行人終於與魏節等部屬會合。
見官家完好無恙被找回,魏節等皇城司和禁軍所屬激動得山呼萬歲,然後魏節派出人馬,將附近範圍內尋找官家的禁軍召回。
隊伍越往西南走,規模越大。
而隊伍的糧食飲水問題,也慢慢得到了解決。
汴京城裡有很多糧倉,洪水來襲之時,守倉的差役和民夫緊急搶了一批糧食堆積在高地,隨後出城的禁軍順手便將糧食帶走了。
趙煦一行人的糧食,便是從汴京的永豐倉和順城倉兩座官倉運來的,這兩座官倉就在東城通津門內,距離趙煦目前所在的位置並不遠。
糧食解決了,眾人心中紛紛大定,距離洪水襲京已過了大半天,此時城內該逃的人也逃了,趙煦下旨,守城禁軍留下大部在城中巡弋,維持治安。
而皇宮的諸班直及其殿前司禁軍則與趙煦會合,大約萬餘人於尉氏縣集結待命。
又過了一日,汴京城逃出來的文武百官和權貴們也紛紛趕往尉氏縣。
第三天,黃河洪峰已過,汴京城的水位降低了一些,但全城仍被淹在水裡,
而這一天開始,汴京的兵馬司駕船在城內巡邏,開封府安置災民,在城頭上開粥棚賑災。
遇與此同時,尉氏縣城外的一片尚未被水淹的空地上,近三萬禁軍紮營駐下,趙煦和趙孝騫以及文武百官暫時住在大營內。
一道道旨意從大營發出去,包括調任工部官員治水,發動民夫修堤,從南方經漕運籌集賑糧,戶部官員回汴京統計受災傷亡及財產損失,並發下安民告示,
以及嚴厲禁止商賈趁火打劫哄抬物價等等措施。
經過最初三天的混亂,大災之後的秩序很快恢複起來,大宋朝廷繼續運轉。
官家失聯後被找到,無疑是鼓舞人心的。
這可是個失而複得的寶貝,禁軍和皇城司不敢再稍離趙煦半步,就連趙煦蹲坑,周圍都是人山人海盯著。
也不知趙煦蹲坑時是何等臥槽的心情。
至於趙煦在城外迷失方向,差點被淹死的事,當時在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