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政局紛亂(1 / 1)

第274章政局紛亂

朱標聽到這差點兒被自己一口氣噎著,朱元璋笑了笑然後重點看起了殿閣大學士的官位品級與職權,自己兒子什麼想法他是知道的,雖然現在看這個殿閣大學士們都沒什麼,但不難看出他們的潛力。

常侍左右以被顧問,這就是能時刻陪王伴駕了,若是真有本事自然可得提拔,更何況顧問就是提出對朝政的建議,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議政之權。

政權運轉的關鍵點是什麼,決策權、議政權和行政權,其中決策權勿用多說,行政權必然是要下發六部的,這個議政職權就很模糊了,看樣子是基本被所有官員都有,但是能真正跟皇帝議政的就可不多。

朱標輕聲說道:“父皇,不是所有人等能跟您比的,現今的公務就足以讓咱們父子倆忙的暈頭轉向,更彆以後了。”

朱元璋聞言歎了口氣,他是皇帝但也管不住後代君王各個都能像他一般勤勉,隻不過他實在不想讓任何外人觸碰權柄。

可現實就是如此,現在的還好說,若是按照他的計劃,那以後需要批閱的奏章恐怕還得再翻一倍,到時候確實不是他們父子倆人能夠處理完的。

何況執掌天下需要做的又豈是日夜批閱奏章這麼簡單,勞心勞力的地方太多,確實會需要一個這樣的部門,否則全部精力都得放在這批閱奏章上了。

朱元璋自然是欣然允諾,此話一出朝堂上瞬間就沸騰了,每次朝廷變動都意味有人起有人落,大家自然都極為關注,沒有人希望自己的權利被分走,畢竟權職的後麵都代表著利益。

還不等其他人附和,胡惟庸就惶恐的站了出來,朝著上麵的朱元璋躬身說道:“臣何德何能當此大任,還是由左相主管最合適。”

朱元璋父子倆站在高處看著下麵的群臣,倆人都不自覺的微微眯了眯眼睛,竟然沒有一個人來舉薦太子主管此事,難道他們真以為朱標隻是來觀政的,都是在故意裝傻罷了。

就在這時吏部尚書站出來挺起汪廣洋,有吏部天官帶頭,汪廣洋的呼聲突然也有了起勢,當然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胡惟庸在刻意壓製己方的人。

第二天早朝上,一個禮部的五品官員突然上奏說朝廷的官署衙門職權有些雜亂,請聖上重新規劃一下明晰各部職權,以便各部各儘其職。

為了彌補過失,有加緊推舉太子殿下,朱元璋最後看著兒子下令道:“那就由太子負責此事吧,左相輔佐,事關朝廷運轉,務必要謹慎,凡事多與左相商量。”

汪廣洋連忙附和道:“臣附議,整頓官署職權事關重大,牽連甚廣,若是殿下能夠出麵再好不過。”

朱元璋沉聲說道:“先立著吧,當個虛職,不要過分關注,讓李善長、劉伯溫、宋濂都掛個名頭。”

朱標聞言立刻點頭表示明白,內閣雛形自然是要保護的,何況現在也確實不是太需要,最起碼不能打草驚蛇,胡惟庸還是要穩住的。

其餘人一愣,大多數人還沒反應過來怎麼裝死多年的劉伯溫突然跳出來吹捧太子殿下了,何況突然來這一手也太尷尬了,都是體麵人不能體麵點嗎?

唯有徐達李文忠為首的武將們毫不在意,吆喝著去哪裡喝酒打獵就散去了,朱標則是走到了汪廣洋麵前,客套了幾句。

朱標躬身應諾:“兒臣遵旨,必不負父皇信賴。”

不過那不過是他們想看到的,脊背貼在龍椅上的朱元璋虎目越來越幽深,神態靜默的看著下方你來我往的朝臣們,尤其是那些淮西老弟兄們。

本來都是很可愛的人,現在卻各個醜陋的很,是胡惟庸的人不要緊,可為什麼要去推汪廣洋,裝模作樣是在給誰看?在你們心裡咱就那麼好騙嗎?

胡惟庸一直低頭推辭所以沒有發現,而下麵的汪廣洋劉伯溫都已經察覺出來了,汪廣洋突然覺得流放也挺好的,起碼不至於死人。

其餘人也都反應過來了,尤其是心思還活泛些的,這時候冷汗都留下來了,趕忙跟著附和,上位的朱元璋笑著婉拒了幾次,臣子們看著皇帝麵上帶笑,都感覺心更涼了。

按理說此事應該是汪廣洋主管,畢竟是上輔君王、下安黎庶、禮絕百僚、群臣避道的當朝左相,可還沒等汪廣洋說話,新任的刑部尚書就上前一步說道:“臣舉薦右丞相胡惟庸主管此事。”

朱標突然打了個冷顫,微微側目看向了自己的父皇,那對幽深的眸子裡仿佛翻滾著血浪,朱標心中替那些自作聰明的人悲憫了一下,自己父皇無疑是這世上最聰明的人之一,否則也不會從托缽行乞的行僧坐上龍椅。

劉伯溫歎了一口氣,站出身說道:“太子殿下入朝觀政也有段時間了,聽聞近來的奏章都是殿下親手批閱的,不愧為我大明儲君,臣為聖上賀,國本永濟,我大明江山千秋萬代!”

隻可惜,最後的決策權依舊在皇帝手中,這些人也隻能是建議罷了,朝中當然有完全忠於皇帝的孤臣,就比如最先開口的禮部官員,隻要朱元璋一個眼神,立刻就會有很多人推舉皇太子殿下。

胡惟庸心頭徒然一驚,然後抬頭瞄了眼皇帝的臉色,然後就立刻跪下說道:“禦史中丞所言極是,殿下人中龍鳳實乃我大明之幸,隻是批閱案牘不足達到聖上所希望殿下能夠日臨群臣,練習國政的目的,微臣以為不如將此整合官署職權的公務交給殿下處理,也好讓殿下多接觸朝廷運轉。”

這樣的人最厭惡的就是彆人把他當傻子,下麵那些人感覺自己演的不錯,可在朱標眼裡都破綻百出,更彆說在對他們知根知底的朱元璋眼中了。

汪廣洋趕忙站出來推脫,心想這破事可彆想塞給我,朝堂上大多都是淮西人,自然是力挺胡惟庸了,畢竟有交情在,說不準還能撈點好處。

甚至還故意讓人去支持汪廣洋,胡惟庸是個明白人,楊憲怎麼死的他可是親眼看見的,楊憲當年的聲勢如何他更是再清楚不過,怎麼敢在朝堂上顯露更多。

之後的朝會就沒有什麼了,朱元璋宣布下朝後就直接走了,官員們則是麵麵相覷,今日的事情太突然了,他們現在越想也不對勁,或多或少都感覺自己好像做錯了什麼。

……………………………

☆*:..o(≧▽≦)o..:*☆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