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熟人
送走薑科長,楊東升就接到了三姐夫表弟的電話,他嶽父梁老板終於沒有扛過嚴重的心臟病,一命嗚呼。
楊東升專程過去慰問了一下,畢竟這個人可以說是被他……
算了,反正是閻王爺的小本本上,楊東升的賬又不止這一筆。
幾天之後結果公布,楊東升拿下了兩個主焦煤礦中的西礦,東礦被一個做煉焦廠的老板拿下。
不管劉興邦怎麼胡扯,楊東升還是儘量把煤炭中的雜質儘量往下調。
除了雜質,還有硫!
硫是生鐵中最有害的雜質之一,在高爐煉鋼過程中,大約10%的硫來自礦石,80%以上的硫來自焦炭。
楊東升剛把煤層調整完畢,還沒把礦上的事理順,劉興邦就找上了門。
劉興邦自己提著一個果籃,身後跟著兩個人抬著塊匾額,上書四個燙金大字——鵬程萬裡。
楊東升不得不接待。
“劉總的煉焦廠這麼快就投產了?”
“還沒有!”劉興邦一擺手,“未雨綢繆,先備下料!主焦煤是稀奇資源,合格的主焦煤就更稀缺了,我得趕緊下手!”
“你不是說咱們瓜州的鋼鐵廠用不上好焦炭嗎?”
“楊總,恕罪恕罪!”劉興邦連忙告饒,“我這次是專門過來賠罪的,以後不管主焦煤的價格是多少,我在您這的價格,都高3%,您看行嗎?”
“那也不夠我這次虧的!”
“那就高5%,可不能再高了!”
“這還差不多!”
主焦煤礦之後,楊東升又拿下了運河縣一個小煤礦,南城區兩個采石場。
至此北城區、南城區的采石場,基本都被楊東升收攏到了手裡。
運河縣放出的所有煤礦也被楊東升收攏到了手裡。
煤礦的數量上雖然達到了楊東升的預期目標,但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都差了一大截。
下麵的計劃就看春耕之後,市裡夠不夠給力了!
一抬頭,春節已經在眼前了。
早在陽曆年之前,楊東升就已經在準備過年的事宜,現在有一兩萬跟著他吃飯,還要跟地方政府、派出所、主管部門打好關係,需要的東西海了去了。
楊東升的重點是運河縣。
運河是楊東升的基本盤,楊東升手下大半的產業都在運河,近期又新增了幾個礦,各個部門都要禮數儘到。
四大班子轉到最後一家,正趕上人家開會。
一位辦公室副主任接待了楊東升,“楊總稍等,領導正在開會!”
“沒事,不急!”
“老趙,給楊總倒杯茶!”副主任衝一間辦公室喊,這時裡屋的電話響起,副主任跟楊東升告了聲罪,去接電話。
不多大會,一個看起來四五十歲的辦事員端著一杯茶,放到桌子上,“您喝茶!”
“謝謝!”楊東升接過茶杯,忽然覺得聲音有點耳熟,抬頭一看,一下子愣了,“趙書記?”
這個人竟然是原順河鄉的趙書記。
“楊老板?”對麵也是一愣。
“趙書記,您這是……”
楊東升雖然聽說這位原順河鄉領導因為煤礦爆炸一事,被調離了順河,但是沒想到竟然會混的這麼慘。
“彆這樣叫,我現在隻是個辦事員,讓人聽到不好!”對麵連連擺手。
這位曾經主政順河的領導,人變得很頹廢,油膩的頭發亂蓬蓬的,腰也彎了,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了十幾歲。
“楊總跟老趙認識?”副主任這時接完電話出來。
“這是我遠房表哥,好多年沒聯係了,沒想到在這遇到了!”楊東升隨便編了一個借口,“表哥,我姨跟我姨夫身體還好吧?”
“還好,身體還算硬朗!”
副主任眼珠子在兩個人身上轉了轉,“老趙,你可是不厚道,有楊總這樣的親戚,也不早說!”
“我是也剛知道!”趙辦事員趕忙解釋。
“那我就不打擾你們親戚敘舊了!”副主任出去,剛走到外間,又喊道,“老趙,昨天那份文件整理好了嗎?主任明天就要用!”
“整理好了,這就拿給您!”趙辦事員趕忙站起來,又看了楊東升一眼,“我去了!”
“您忙!”
天色完全黑透,辦公室的最後一盞燈終於熄滅。
趙辦事員跺了跺自己凍得發麻的腳,直起發酸的腰,終於忙完了今天的工作。
去車棚取了自行車,趙辦事員不敢騎。
天空下著鵝毛大雪,雪被汽車、人流一碾,壓的結結實實,路麵跟滑冰場似的,稍不小心就會摔一跤。
他這個年齡不比以前,摔這麼一跤可不是三兩天能好的,上有老,下有小,單位上又不敢請假,可不敢受傷。
趙辦事員推著自行車終於走到縣城邊緣一處小院,此時他整個人已經幾乎凍僵了,腳早就沒了知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過來的。
一輛小轎車停在院門口,趙辦事員也沒在意,他們是跟彆人合租的一個小院,鄰近過年,誰家有個開車的親戚朋友串門也正常。
趙辦事員隻想趕緊進屋烤烤火,喝杯熱茶取取暖。
忽然一陣孩子的笑聲傳來,趙辦事員一愣,好象是兒子的笑聲,緊接著一陣女人高亢的笑聲傳來。
今天是怎麼回事?
自從他變成趙辦事員,已經很少聽到這種笑聲了。
趙辦事員推開門,隻見屋屋裡燈火通明,楊東升坐在正中間,桌子上堆著火腿、風乾鴨、罐頭。
還有小孩子的玩具,兒子抓起一個,又看看另外一個,忙的不知道拿哪個好。
“回來了,人家楊總等你半天了!”媳婦過來幫趙辦事員拍掉肩膀上的雪花。
“表哥回來了,我來看看嫂子和小侄子。”楊東升也站起來。
趙辦事員臉色肅穆,寒暄過後,打發老婆、孩子去裡屋,楊東升也示意劉新宇去車裡等著。
“楊總,咱們就打開天窗說亮話吧,您這次來的是什麼目的?我如今可是什麼都沒有!”
“趙辦事員,我問一句不該問的,您就真打算這樣窩一輩子?”
“那還能怎麼樣?”趙辦事員自嘲的笑了一下。
“就沒有想過其他出路,比如下海?”
“下海?”趙辦事員皺了皺眉。
下海在這年代還是一個新詞。
“是的,下海!自從九二年偉人南巡之後,國家修改政策,在南方大批公職人員投身商場!既然眼前的路走不通,為什麼不換一條路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