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疑惑(1 / 1)

大明元輔 雲無風 2894 字 24天前

解釋了為何“戰爭結束看北洋”,朱應楨總算安下心來,高務實又向他交待了如何支持北條氏的一些相關事宜。高陌準備的宵夜被朱應楨囫圇吞棗地吃了一些,這位國公爺才告辭而去。

高務實一般晚上不吃東西,但今晚事多,他勉強吃了幾片鹵牛肉,又問劉馨為何不動筷子。

劉馨一副寧死不屈的模樣,大搖其頭:“胖是女人最大的天敵。”

高務實哈哈一笑,放下筷子道:“你又說不嫁人,又生怕胖了一星半點兒,至於嗎?”

“這和嫁不嫁人有什麼關係?”劉馨瞪了高務實一眼:“我自己不能容忍身材走形就不可以嗎?”

“可以,當然可以。”高務實可不打算爭論這種事,話鋒一轉,問道:“嗯,你之前的話似乎並沒有說完,現在成國公走了,要不要補充一二?”

劉馨瞥了他一眼,道:“你是說日本統一的問題還是什麼?”

高務實微微搖頭,認真地道:“我說的是整個相關事件。”

“哦。”劉馨思索了一下,沒有回答,反而發問道:“你之前說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最多兩三年便會出兵朝鮮。這話究竟是你基於曆史的判斷,還是你認為這是一種必然?”

“都是。”高務實倒是回答得很快:“之所以有那樣的曆史,本身也是一種必然,是根據豐臣秀吉本人的身體和心理情況,以及日本在統一之後,其國內矛盾無法內部化解而形成的一種必然。”

劉馨問道:“所謂內部矛盾,就是你此前說過的武士階層過多?”

“不止。”高務實淡淡地道:“武士過多其實是整個日本國家層麵的問題,但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武士過多對豐臣秀吉本人或者說他的嫡係勢力集團而言,問題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嚴重。”

“哦?這話怎麼說?”劉馨略有些意外。

高務實道:“怎麼說啊……嗯,你可以把豐臣秀吉的統一大致上與蔣某人的‘統一’類比一下。其實豐臣秀吉和織田信長最大的區彆,就是信長看誰不爽就滅誰,而秀吉差不多就滅個北條而已,柴田也隻能算織田原來勢力裡的一部分。

本質上來說,信長偏向於武力統一,作為他實質繼承人的秀吉則偏向於政治統一。但政治統一就會有一個必然出現的問題,即秀吉沒有打破原先的分封大格局,他所發動的比較大的征伐差不多就兩次:九州征伐與關東征伐。

九州征伐的結果隻是島津氏被罰,吐出了之前獲得的戰果,本身的基本盤並沒有太多損失。在島津氏割肉認輸之後,秀吉並沒有強行打到底,而是認可了這種服軟,滿足於做一個諸侯之長。

北條氏倒是慘一點,基本算是被滅了。不過,北條被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還得罪了德川家康,正好豐臣秀吉很擔心領地離他太近的家康,於是借著北條被滅的機會把家康改封了過去。這個做法,多少有點‘處中國而治萬邦’的影子在裡頭。”

劉馨皺眉道:“這和他出兵朝鮮有關係嗎?”

“有關係啊,關係可大了。”高務實笑了笑,道:“你想,豐臣秀吉的統一既然主要靠的是在其武力威懾下的政治手段,那麼手底下那些配合他武力威懾的將領們是不是需要酬功?

但問題在於,既然不是武力統一,自然也就無法把臣服他的那些大名領地剝奪而分給自己人,如此這酬功又要從何談起?他既然默許了分封製,酬功就必然還是要分封,但他手裡沒地,怎麼封?

更何況,從他的‘太閣檢地’情況來看,豐臣秀吉本身的實力其實並不能算很強,至少相對於後來的德川幕府而言,豐臣家本身的實力是偏弱的。”

“這我倒是頭一回聽說,能詳細點嗎?”

高務實道:“太詳細也不必,我大致說一下吧。豐臣秀吉時代的日本石高大概1900萬,德川家康時代說是2200萬,差距有限。

但要說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石高數量,則豐臣秀吉是220萬石,而轉封關東後的德川家康有250萬石。這兩人的石高數量都是200多萬,差不了多少。可是實際上,豐臣秀吉在他的時代裡對日本的控製,其實是不如德川家康在江戶幕府時代的。

首先,雖然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兩人的石高數量差不多,對比其時代而言,占日本石高總量的比例也差不多,但其實二人之間的區彆並不小。

豐臣秀吉的領地除了大阪的65萬石,還有100多萬石是藏入地,即豐臣秀吉在分封大名時從大名領地劃出的一部分,這是分散在日本全國各地的。

德川家康就不一樣了,他的領地是集中在關東的。不僅如此,他還有禦三家和禦三卿的分家,論石高數,他比豐臣家多了不少。

其次,我剛才說過,豐臣政權的性質是什麼?是表麵上看起來已經統一,其實不過就是一個鬆散的大名聯合。豐臣秀吉的權力大部分來自他的威望,一旦他本人死去,豐臣政權的崩潰便隻是時間問題了。

德川家康則不同,他的權力來自德川家族的威望、力量、家名和其武家共主的地位。理論上來說,即便德川家康早死,也不會像豐臣家那樣快速破碎、崩潰。

還有一個很關鍵的點,就是豐臣政權中缺乏譜代大名。這個可以說是豐臣秀吉自己作死,不僅壓製譜代大名,還殘害自家親戚,比如豐臣秀次的結局我們都知道,這種做法就嚴重削弱了整個政權的支撐力量。

豐臣秀吉企圖通過拉攏地方勢力即五大老這種,來維持政權的平衡穩定,實際上根本就是在犯蠢。我且不說當時的德川家康已經強大到足以威脅到豐臣家,就說那些地方勢力當真就能對豐臣家忠心耿耿嗎?

有句話咱們都聽過:‘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為了自身的利益,他們遲早會叛離豐臣家的,尤其是在豐臣家的核心實力並不足以強壓天下之時。

德川家康就不同了,他有親藩、譜代、外樣的一整套等級體製。親藩占據富庶之地,譜代監視外樣,外樣大名則大多被轉封到偏僻之地,且被各種挑刺、剝削——如島津家就是那樣。因此外樣大名的實力根本不能與德川幕府相比,當然也就不敢跟幕府叫板。

最後,豐臣秀吉通過太閣檢地和轉封來壓製大名,這導致他和他的嫡係得罪了不少人,可是地方實力派又是豐臣政權穩定的保障,因此這個做法其實是在自尋死路,是逼著這些地方大名在危急關頭背棄豐臣家。

德川家康就不一樣的,他將外樣大名排斥於權力中心,這些外樣大名很多都離開了原來的領地,對新的領地又缺乏控製,再加上譜代大名的壓迫和鉗製,根本翻不起浪來。

雖然這樣做也會導致外樣大名對他的仇視,與豐臣秀吉的做法其實沒有本質區彆,但這些都是建立在親藩、譜代、外樣的等級體製之下的,有德川家雄厚的威望和實力做基礎,而並非如豐臣秀吉那樣隻靠個人威望和政治手段。”

劉馨這會兒有些明白了,點頭道:“總的來說,就是豐臣秀吉的真正核心力量嚴重不足,而即便是加上他的所謂嫡係,也隻能保證他勉強使外樣大名在名義上臣服於他,卻並不足以形成壓倒性的優勢,是這個意思吧?”

“不錯,這就是為何我在南疆各國一旦建立警備軍,就會逐步裁剪其原有軍隊,直到最終撤銷的原因。所謂警備軍耗費甚大而軍械先進,因此不必保留那麼多其餘軍隊之說,其實不過是找個理由裁軍罷了。”

劉馨眨了眨眼:“那岑黃兩家……”

高務實聳了聳肩,道:“我隻能說客觀事實導致,眼下不能操之過急。不過話說回來,岑黃兩家乃至移鎮南疆的全部廣西土司,他們即便加在一塊兒,也一樣翻不了天。”

劉馨忽然皺眉道:“你娶黃芷汀,是不是也……有某種用意?”

高務實聽得微微挑眉:“我猜你應該是想問,我是不是故意用這種聯姻手段分化黃家,然後又借此分化以岑黃兩家為首的廣西土司,最終使得廣西土司這股力量根本不可能聯合起來威脅我?”

“呃……”劉馨乾笑一聲:“這個嘛,至少從事後看來,確實有這樣的效果。”

高務實搖頭道:“當時我並沒有這樣想。”頓了一頓,又補充道:“實際在這件事上,芷汀做的比我更積極。”

“嗯哼。”劉馨聳了聳肩,又癟癟嘴,道:“我也不知道是該說她聰明,還是該說這個時代的嫁娶觀念慣性巨大。正如你所言,在分化廣西土司這件事上,她看起來反倒比你還積極得多。”

高務實笑了笑,不再提這一茬,卻把話鋒一轉,繼續說到日本的話題,道:“豐臣秀吉的核心力量不夠強,所謂嫡係將領們又有功難封,因此他隻能把主意打到對外擴張上來。

再加上他年紀也不小了,我算一算……嗯,他今年已經五十一歲(實歲),這個年紀在日本來說已經挺大了。原曆史上他發動對朝戰爭時是四年後,那也就是他五十五歲的時候。

考慮到這廝的身體情況一直就比較一般,說不定他之所以發動戰爭比較急切,也是擔心在身前搞不定這件事……等等,不對。”

劉馨一愣:“怎麼不對?”

高務實眉頭大皺,遲疑道:“我沒記錯的話,秀吉的繼承者豐臣秀賴出生於1593年,也就是戰爭爆發的次年。”

劉馨依舊沒理解高務實的意思,莫名其妙地問道:“這有什麼問題嗎?”

“不對,不對。”高務實忽然站了起來,來來回回踱步好一會兒,這才嚴肅萬分地道:“我把豐臣秀吉繼承人的事捋一捋,你聽聽看我有沒有弄錯什麼。”

劉馨其實對日本當前的情況並不了解,更不清楚豐臣秀吉的繼承人都出現過什麼問題,但高務實並沒有給她分辨的機會,她也隻好姑且一聽。

高務實沉吟道:“豐臣秀吉在中年時,才由其側室南殿生下的長子石鬆丸秀勝,而此子在六歲時便告夭折,因此秀吉十分懷念這第一個孩子。這可能就是他將後來幾個養子都取名為‘秀勝’的緣故。

但豐臣秀吉的次子豐臣鶴鬆出生很晚,是在1589年——也就是明年才會出生。秀吉對這個兒子寄予厚望,給於了極高的重視,然而天公不作美,此子又於1591年夭折。”

“啊?看來豐臣秀吉這人至少在子嗣上,算是夠倒黴的了。”劉馨聽得也是直搖頭。

高務實沒理這句感慨,而是繼續道:“但是兩年後,也就是1593年,秀吉的第三子秀賴出生了,這一次沒出意外,一直活到成年——那時候秀吉已經死了。”

劉馨問:“所以……你剛才說‘不對’的意思是?”

“意思是,秀吉發動侵朝戰爭時,其實是沒有自己的子嗣的。”高務實依舊皺著眉頭:“在豐臣鶴鬆出生前及早夭後,也就是秀吉無嗣的那段時間裡,他是把他親姐姐智子(豐臣日秀,又稱瑞龍院)之子豐臣秀次收為養子,並做繼承人培養的。尤其是在鶴鬆早夭之後,秀次正兒八經的過繼給了秀吉。”

劉馨思索著道:“你是不是想說,豐臣秀吉敢於發動那麼大一場對外戰爭,其中或許還有無嗣的原因——我是說,他當時的心態可能有一種‘反正我沒親兒子,贏了也好輸了也罷,無非就那麼回事’?”

“有這個可能,但恐怕隻是次要因素。”高務實分析道:“畢竟豐臣秀吉是早就有這個計劃的,沒有親兒子的影響應該隻能加重他孤注一擲的決心,而不能說是主要原因。”

“那他在發動戰爭的次年又有了親兒子秀賴……”劉馨皺眉道:“這事他怎麼處理的?”

“咦,我以為你知道呢,剛才我還說‘豐臣秀次的結局我們都知道’,原來你不知道?”

劉馨白了他一眼:“我的曆史水平你還不知道?”

高務實啞然失笑,搖了搖頭,道:“那我簡單和你說下:豐臣秀次今年應該是二十歲,生父是三好吉房。秀次原本名叫三好信吉,後來才改名為秀次。

由於秀吉在信長死後勢力坐大,一開始他也大量提拔自己的親戚,因此秀次在1583年時便參與了北伊勢與賤嶽的戰爭。1584年時他帶兵參與小牧長久手之戰,在與德川家康交戰時不但慘敗,還讓大將池田恒興戰死沙場,讓秀吉極為憤怒。

不過在1585年時,因為征伐四國有功,秀次受封近江四十三萬石的領地,可見秀吉對他還是寄予了厚望。原曆史上,明年或者後年,他因征伐小田原有功,另外又被加封尾張領地,前後合計超過一百萬石,成為清洲城主,實力甚強。”

劉馨詫異道:“1589年豐臣鶴鬆便出生了,而1590年左右時秀次還被再次加封?不對啊,豐臣秀吉到底怎麼想的,是想著因為要收回秀次的繼承權,所以給他一些封地作為補償嗎?亦或者,他是希望秀次將來能夠輔佐他的親兒子?”

“不,你搞錯了一個時間差。”高務實解釋道:“秀次在豐臣鶴鬆出生時還不是名正言順的秀吉繼承人,其實是鶴鬆早夭之後,秀次才被指定為秀吉繼承人的,因為那時候秀吉估摸自己很難再有兒子了。”

“哦,那好吧,那秀賴出生之後呢?”

“從秀賴出生開始,秀吉對秀次的感情便開始有所變化了,這裡我要多說一句:秀吉已經於1591年將‘關白’一職讓於秀次,自己則稱‘太閣’。秀吉的態度變化之後,秀次也感覺到事情的不對,從此自暴自棄起來,做出許多不人道的行為,因而被人取了個綽號,叫做‘殺生關白”。

到了1595年,秀賴大概兩三歲左右,身體比他哥哥鬆鶴好得多,因此秀吉便以秀次有謀反嫌疑,將他流放到高野山,並且命他切腹自殺。”

“啊?”劉馨瞪大眼睛:“就這麼殺了?”

高務實聳了聳肩:“對,就這麼殺了。”然後頓了一頓,又補充道:“而且在秀次自殺後不久,秀吉又將他的妻妾子女共三十八人一同集中在京都的三條河原處死。

不過據日本民間傳說,認為秀次有些孩子幸免於難,其中有個女兒後來成為真田幸村的側室,但這些說法似乎都沒有詳細證據可以證明。”

劉馨沒管秀次後人的問題,隻是納悶道:“這麼一個年長的養子,不僅立有不少的軍功,而且自身就有百萬石的封地,腦袋上還戴著一頂‘關白’的大帽子,結果豐臣秀吉就這麼二話不說直接殺了?這……日本國內難道沒出一點問題?”

“或許是豐臣秀吉的威望足夠高,又或許是德川家康實在太沉得住氣,反正在我的印象中,日本國內當時還算平靜。”高務實皺眉道:“當然,也可能是豐臣秀吉出兵朝鮮之後給國內那些大名畫的大餅太吸引人,大夥兒在朝戰還在焦灼狀態之下暫時不想內亂。”

“哦,我懂了,這就是所謂把矛盾轉移到對外戰爭中的好處。”劉馨點了點頭,然後又問:“但是我記得你曾經說過,朝戰打了一半之後,日軍處於劣勢,而明軍因為補給困難也很難將最後一批沿海日軍消滅,於是雙方和談了一次。

但後來日本的條件太苛刻,於是和談失敗,雙方又開始了第二階段的戰爭……我奇怪的是,如果說秀吉一開始敢打朝鮮是因為他沒有親兒子,豁出去打一場也沒什麼好擔心。

可是,第二次開戰之時已經是1597年,那時候豐臣秀吉已經六十歲了,距他的死期已經隻有一年,按理說身體也應該垮了——或者快垮了吧?那為什麼他還堅持發動第二次戰爭?”

“此亦我所疑惑之處。”高務實皺眉道:“如果先排除豐臣秀吉此時已經老年癡呆的可能,我總覺得他這第二階段的戰事似乎更多的是一種騎虎難下。”

----------

感謝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島風騎臉”、“klauszx”、“曹麵子”的月票支持,謝謝!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新筆趣閣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