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討議定的事情需要付諸實踐才有意義,所以次日一早,高務實就上疏請建阜新、丹東二城。所舉理由基本與他和吳兌、梁夢龍的商議一致,另外還加入了一個“大道理”:全麵實邊,建設遼東,夯實根基。
這一次高務實的上疏異常順利,皇帝對於不花錢建設兩處新城興趣十足,尤其是高務實提到阜新很適合種植玉米、可供養馬,更是極對朱翊鈞的胃口,很快朱批下來,讓工部計算用工耗費等事。
而更有意思的則是,心學派方麵對高務實的這道奏疏也沒有提出什麼質疑,大概他們也找不到什麼合適的理由。
說到底,還是高務實這次的計劃比較周詳而且不費“民力”。按照高務實的說法,去年冬天因為嚴重雪災、冰災受損的北直隸保定、河間二府災民可以在朝廷的安排下遷徙丹東;陝西、山西受災的二十一縣災民則遷徙阜新。
這兩地災民眾多,保定、河間二府人口密集,這次雪災受損導致房屋倒塌、居無定所的流民高達十六七萬。高務實建議五十歲以下者全部遷往丹東,五十歲以上者聽其本人申請(因為有些人年紀雖然大了,但可能家屬、族親等都遷徙了,他遷徙過去也有依靠)。
山西中部、陝西北部受災的局麵更複雜一些,除了冬天的冰災雪災之外,他們秋天的時候就先遭了一波蝗災,因此現在局麵更糟糕,受災的二十一個縣預計至少有六七十萬受災民眾生活困難。
然而,這六七十萬人又並非都到了完全山窮水儘的地步,具體哪些人已經完全沒了活路,戶部方麵到現在都沒能掌握實數,隻能靠各地地方官的題奏來判斷,預計有將近二十萬一無所有的災民。
不過,不同於北直隸二府可以集中到滄州上海船直接運去丹東。山西、陝西的災民走海路要麻煩很多,先得往黃河邊上聚集,然後由黃河順流直下,到入海口附近再換乘海船去遼東營口登陸,再走一段水路北上,最終轉陸路去阜新。
如此遠的距離,如此多次的轉換行進方式,這對於朝廷而言也是很大的考驗。朝廷本身肯定沒有如此強大、全麵的運輸力量,這件事免不得需要京華幫忙。
運輸途中的停靠補給點則需要提前儲備大量的糧食、藥材乃至於布匹、油、鹽等物資,這些都需要戶部提前做出要求,讓地方官準備。地方上如果備用不足的,戶部還需要提前調配。
古代社會搞移民從來都不容易,路上死個三成那是家常便飯,更有甚者,死一半都不算多麼稀奇。但高務實對這種現象深惡痛絕,他最反感的就是毫無意義的犧牲生命,因此當皇帝的批準一下來,立刻就組織人手開始準備,也給京華下達了集結令,調集能夠調集的全部資源和力量,一定要儘可能避免移民死亡甚至疾病。
由於這件事是高務實的主意,京華又是他自己的產業,為了防止事後被人彈劾,高務實還一早就提出了“預算”,將京華在此次遷徙運輸過程中所需的費用以及所承擔的責任寫得清清楚楚。
與此同時,麵向全社會的“圈地招標”也拉開了帷幕。
京華方麵首先公布了阜新新城的“圈地招標”規劃圖,該圖主要是針對阜新地區(遼河河套地區)瑪瑙分布山區劃分,分成若乾個地塊進行拍賣式的競價。京華提前買下的兩座山也列居其間——高務實已經明確表示不插手瑪瑙產業。
由於瑪瑙與其他礦產不同,一般很難形成所謂的礦床,故而拍賣都是相當於“賣山”的操作,具體的挖原石等操作由買家自行組織,自家開采也好,外包也罷,戶部通通不管。
不過,也正因為不能形成礦床,買山也有一定的賭臉風險。這時候就體現出了京華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京華持有的兩座山賣出了最高價,而它們周邊的山也明顯偏貴。
根據高務實之前的規定,所有賣掉的“瑪瑙山”有一成收入直接劃給籌建中的阜新城,作為城牆等建設之用。剩餘款項則由戶部與工部商議之後作為裡坊建設或邊牆建設之用,甚至還可能充作河套邊牆、阜新兵備衙門(預計)、阜新遊擊將軍衙門(預計)等建設和用度開銷。
這次拍賣競拍的情況與高務實預計中差彆不大,不止是各家勳貴都有參與,不少文官、武將興致都很高,紛紛參與其間。
說實話,高務實對於這種一窩蜂的湧入並不看好,他預計將來最多十年,一定會有很多人退出這一行業,而他們現在買下的“瑪瑙山”多半會被人買走,最終阜新也會形成幾個瑪瑙產業的巨頭。
不過,這就更高務實沒有關係了,倒是他真給梁夢龍指點了一句:買山不著急,著急的反而是儘量、儘快去搜羅那些祖傳的玉匠。梁夢龍經他點撥,還真的安排家裡人去張羅了。
阜新的事情暫時就隻能做這些,之後的具體建設現在也沒多少能夠提前準備的,反正開平有京華的水泥廠,第一批次移民到了之後所需的糧食也有戶部就近從遼東調集玉米來支應。
高務實馬不停蹄地開始了丹東城的招標工作。丹東的特點是邊境貿易與港口,邊境貿易這一塊的招標複雜一點,這事必須與工部協調,因為招標主要是針對丹東城內的裡坊地皮進行投拍,顯然需要提前規劃。然而工部之前毫無預案,因此顯然還得等一段時間才行。
港口問題也不是很容易,原因在於丹東城城區附近並無適合作為海港的地方,那裡隻能當做河口港使用。海港的位置需要再往西南方向去一點,即後世丹東東港區的位置。
可是後世東港海港本質上是人工港,乃是填海生造而出的,以目前丹東的天然條件來說,這個港口則明顯不如京華所擁有的其他優質天然港,尤其是港口規模受限於天然條件,基本上不太可能做大。
唯一能讓高務實欣慰一點的,大概就是這個“大”的標準是按照後世的情況來看的,目前而言丹東海港建設完成之後也還湊合能用。
本來以京華的實力乃至於習慣,丹東河港、海港就算加起來也能一口吃下,不過考慮到其他方麵的因素,高務實這次把丹東兩港都開放外拍了。最終京華拿下了海港七成股權,河港則隻拿下四成股權,成為京華在遼東唯一一處沒有超過五成股權的河港。
或許是因為丹東這個位置太過偏遠,即便是高務實提出來的概念,大家爭購的意識也不強烈,兩處港口最後隻賣了三萬四千兩銀子。
這個情況就有些出乎高務實的預料之外,他事後反思,發現除了地理位置過於偏僻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影響了港口的估值。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丹東以及其背靠著的一大片遼東東南之地都不是什麼富庶之地,也沒有什麼像樣的產業,尤其沒有龍頭產業。
與此同時,再加上緊鄰女真、朝鮮,又被一些人視為不太安全。還有移民數量問題,現在隻安排了保定、河間兩府的災民移民,名義上雖然有十萬出頭,但最終能抵達多少卻也不一定。
人口代表消費力,也代表貿易量,雖然大家未必總結過這些,但心裡總歸還是有這種思維的,因此相對於阜新,看好丹東的人就少了很多。就連跟著京華買丹東兩港區地皮的人,多半也隻是衝著相信京華眼光而跟投,不一定是他們自己覺得丹東的前途多麼看好。
於是高務實又隻好回過頭來思考丹東經濟發展的其他辦法來。
丹東的溫泉很多,但此刻沒什麼意義,京師的有錢人再無聊也不至於跑那麼遠去泡溫泉;丹東的硼儲量極大,占後世紅朝全國將近60%,但現在也沒有意義,因為就算是京華也利用不上;高嶺土、大理石、紅柱石儲量也大,可建材由於位置太遠沒有競爭力,燒瓷器的話高務實也沒有這個計劃,畢竟大明國內不缺燒瓷器的好地方了。
再想想?嗯,丹東的水資源豐富,無論是淡水養魚還是海洋捕撈都不錯,可惜高務實又不會做罐頭,做鹹魚因為要消耗大量的食鹽,也沒什麼賺頭。
那麼農業?似乎這也不是丹東的強項,而且後世丹東的農業還主要依靠寬甸地區,現在的寬甸六堡卻顯然不歸丹東管。
最後思來想去,高務實終於想到一條:林業資源。由於丹東靠近鴨綠江,而鴨綠江上遊便是長白山山區,所以林業資源還是很豐富的。都不必去說女真那邊了,就寬甸六堡所在的那邊就有大量的林木。
根據他向劉馨谘詢得到的答複,寬甸地區的森林處於長白山和華北兩大植物群落的過度帶上,兩大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交替混生。長白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代表種有紅鬆、沙鬆、紫杉、蒙古柞,華北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代表種有赤鬆、油鬆、麻櫟、遼東櫟、板栗、臭椿等。
這些森林木本植物群落在自然和人為因素的作用下,逐漸由紅鬆柞木林逆演變為柞木雜木林,形成天然次生林。林木類型多為純柞林或與樺、山楊、色樹、榆樹、花曲柳等混生闊葉雜木林型。
這裡頭有些木材比較方便利用,比如遼東櫟就是造船木料,也適合做車軸、建材等,可以有很好的前景。而多數柞木也可以,甚至還能養殖生產柞絲。另外還有如樺樹之類,雖然木質鬆軟,但又是造紙的好材料。
至於現在的問題,高務實有些糾結的是他沒有打算在遼東新建造船廠——京華已經有南北兩個造船廠了,黃芷汀前不久又建議在定南開辦一家,這就有三大造船廠存在,已經完全夠用。如此此時在丹東又建一個造船廠,大概率會導致產能過剩。
那麼丹東的作用就隻能是承接長白山區木材轉運給山東這一條,換句話說就是經濟價值仍然不夠高。
這麼看來,隻有建造紙廠才合適。高務實想了想,丹東建了造紙廠之後,既可以讓遼東本地用紙不必依靠外省,又可以就近出口到朝鮮和日本,倒也一舉兩得。
之前說過,日本在壬辰之戰後搶了朝鮮很多造紙和印刷工匠,大幅提升了自己的造紙和印刷產業水平。但是不客氣的說,朝鮮的造紙水平顯然不可能超過大明,更不可能超過有高務實略作指點的京華。
京華隻要投產紙張,一定是東亞頂尖水平,而且還會分類。一類是傳統的紙張,諸如宣紙那一類適合書法寫作的;另一類是相對比較“歐式”的厚紙,能夠硬筆書寫的那一類。
硬筆書寫當然不是大明的主流,但這種紙更適合印刷,換句話說就是適合製成書籍,提高書籍的保存時間。
造紙這種事,在大明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尤其是對於改進紙張性能的技術,一般都會得到士林的讚譽,高務實當然不排斥,也樂意搞一搞。
這方麵的人才因為高務實之前就有想法,所以也招攬了一些,現在既然丹東必須找個龍頭產業出來,也隻能趕鴨子上架,先拉出來用了。
等高務實宣布京華會在丹東投資建設“大明最大的造紙工場”,丹東二字立刻變得金貴起來。京華說要搞“大明最大”某某,基本上不會有人懷疑。
然而港口用地已經賣完了,這下子工部莫名其妙地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丹東既然要建這麼大一個造紙工場,那麼丹東城的地麵顯然馬上就會升值,有意投資的人都等著工部的規劃圖放出。
規劃圖這玩意說起來還是高務實帶來的變化,以前大明搞建設可從沒有提前公布什麼規劃圖的,現在工部算是被高務實給坑了。
工部尚書石星本來以為高務實也會找他商量,因為他以為高務實會把紙廠建在城裡,誰知道高務實自說自話,以戶部名義在城外河港與海港的中間位置劃了片地,直接提議賣給京華。
當然,左手出右手進肯定是會被彈劾的,所以他又為此上疏給皇帝,陳述了這所造紙廠的意義,請皇帝批準。
丹東城都還在圖紙上,皇帝看了高務實呈上的“圈地圖”毫無觸動,大筆一揮就同意了。
就在高務實為了新建二城忙裡忙外的時候,一個消息傳來:李如鬆自宣府抵京,正等候陛見。
----------
感謝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曹麵子”、“幻境HJ”的月票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書友20190308165550398”的10張月票支持,謝謝!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新筆趣閣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