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來日方長(1 / 1)

朔明 特彆白 1693 字 24天前

原木打磨的案幾上有盞,盞中有酒,酒是新釀的高粱酒,散發著凜冽的香氣。

侯三喝了口,也是淺茶輒止,這高粱滴酒,乃是陝西邊地才有的燒酒,酒勁很烈,河口堡新產的高粱酒還要更烈三分。

高進並沒有喝酒,隻是看著侯三整理完的戶籍黃冊,眼下大營附近共有丁口一萬三七七百五十六人,合計八百六十七戶,放下手中那本彙總冊子,高進才看向沉默著小口飲酒的侯三,“侯先生,辛苦了。”

“老爺哪裡話,這本就是我的分內事。”

侯三答道,臉上沒有平時的懶散,他已喝了數盞,臉色酡紅,可是那雙眼睛裡卻不見絲毫醉意,反倒是更亮了幾分,他看著欲言又止的高進,自笑了起來,“老爺可是有話要說?”

“侯先生,我曾派人往大同派人打聽消息……”

侯三放下了手中酒盞,高進很是誠懇地說道,“我不是信不過侯先生,隻是我覺得侯先生你不該這般孤獨終老。”

侯三的經曆,高進曾聽關爺說過,書香世家出身,年少中舉,又得嬌妻美眷,若不是遇到韃子入寇,侯三或許能高中進士,成為朝廷大員。

“結果如何?”

侯三問道,他當年被韃子擄走,半個大同鎮都被韃子大兵肆虐,便是他老家陽高也遭了難,當年他被關爺救下後,心若死灰,後來也曾托人打聽老家情形,但卻毫無音訊。

“侯先生,當年韃子大兵過陽高,侯家沒有避開,闔族上下大半遭難後,剩下的都遷到了朔州。”

高進說道,陽高侯家當年也曾是本地大族,出了侯三這個舉人後,家勢更勝,可是韃子寇邊,兵災過後,原本興旺的侯家便風流雲散,幸存者遷到朔州後也沒有保住剩下的那點財產,隻是勉強立足,餘下三十幾口人,在這世道辛苦求活。

饒是早就心裡有些準備的侯三,也不禁心神失守,他本以為侯家早就毀在了當年的兵禍中,卻沒想到侯家竟然還有後人。

“侯先生,您的族人我已經命人前往朔州,將他們帶往河口堡,還請侯先生不要怪我多管閒事。”

“老爺大恩,侯三拜謝!”

侯三忽地長揖為禮,他本以為自己在這世上孑然一人,不曾想侯家還有後人在,雖說眼下這位老爺誌向叫人捉摸不透,可是觀其行事,稱得上深謀遠慮。

更何況侯家已經沒落到了這地步,還能更差麼!

“侯先生,不必多禮。”

高進扶住了侯三,他麾下眾人,隻有這位侯先生才是真正的讀書人,不但中過舉人,還且還在官場裡打過滾,後來又因為際遇的緣故,在古北寨裡管著四海貨棧好些年,這朔方部軍民兩分後,這民政部分除了侯三外,他還真想不到能找到誰來替代。

“侯宗耀見過老爺。”侯三很是鄭重地行了一禮後,方自道,“老爺立朔方部,軍民兩分的製度雖好,可是不知老爺要何以應對朝廷?”

“朝廷那兒,我倒是沒想太多?”

高進皺了皺眉道,說實話他真沒考慮過朝廷的反應,眼下這萬曆皇爺怠政,朝堂上那些閣老們連裱糊匠都算不上,他在駱駝城的時候,那位大公子就抱怨過,眼下河套蒙古各部衰頹,便是最好的複套良機,若是再叫蒙古人裡出個達延汗、俺答汗那般的雄主,後果堪憂。

可是朝廷裡隻覺得眼下四海升平,邊關戰事都是他們這些武夫擅啟邊釁,貪圖功勞賞賜,可天地良心,自三大征後,但凡邊關戰事,哪次賞賜能及時發下來的,有些過上大半年都不得下發,延綏鎮治下號稱十六萬兵馬,實際上能拉到草原上打的連兩萬人都不到,還不是底下士卒得不到該得的賞銀,自然厭戰,便是上了戰場也多是做了逃兵。

高進覺得自己在草原上攪動風雲,鬨得韃子各部不太平,對朝廷來說當是好事,他聽那位大公子說過,眼下朝堂上閣老們都是報喜不報憂,喜歡捂蓋子,所以他才覺得立下朔方部,就算有些犯忌諱,可也不當是什麼大事,可眼下侯三神情,卻分明告訴他不是那麼回事。

“老爺,這朔方部若真是韃子自個兒搗鼓出來,朝廷當然不會在意,可若是叫朝廷知道這朔方部是老爺所立,隻怕老爺便成了朝廷眼中的叛逆。”

侯三是混過官場的,而且也讀了多年的所謂聖賢書,很明白大明朝裡那些官員們的心思。

“那以侯先生之見,我該如何做?”

高進見侯三鎮定自若,便知道他必有主意,於是問道,說實話他原本隻打算事後和杜弘域這位大公子那裡知會聲就是,但是現在看起來其中還得有些彎饒。

“這朔方部需得有個傀儡做門麵,這樣朝廷那裡才能有個過得去的交代,這樣大公子那裡也好幫忙遮掩。”

侯三開口說了起來,他的意思是眼下朔方部新立,甭管實際上如何,但是明麵上得有個稱汗的韃子做傀儡,然後立馬向駱駝城飛報,隻說是河套蒙古諸部內鬥,新起的這個韃子汗王心向大明,羨慕王化,於是改部落名為朔方部,願意為朝廷藩屬。

高進不由點了點頭,雖然名義上蒙古各部都向大明稱臣,但實際上隻是表麵功夫,一旦朝廷關了榷市,韃子必定寇關劫掠,所以朔方部接下來真的在河套這邊掀起戰亂,朝廷肯定是樂見其成。

“隻要朝廷承認了朔方部,到時候便讓朔方部上表請設都護府,然後再編個故事將老爺安排進去……”

侯三端著酒盞說道,說到得意處時他喝了好幾口那高粱酒,“老爺不是為著手下沒有人才苦惱麼,隻要這朔方部在朝廷那裡得了名分,老爺大可以請朝廷將那些需得流放的官吏派來,這些人裡對朝廷心懷怨懟者老爺自可用之,若是有那愚忠的,草原這麼大,哪裡不能埋人?”

聽著侯三言語,高進仔細端詳起這手下裡頭個算得上謀士的,覺得這位侯先生切開來怕不是黑的。

“那便這麼辦了,這文書的事情,還得麻煩侯先生了。”

高進行事向來果斷,既然侯三思慮周全,那這事情便交由侯三去辦,想必他必能辦得妥帖。

“老爺放心,我雖然多年不曾動筆,但是吃飯的本事還在,隻是不知咱們朔方部的汗王是哪個?”

放下空了的酒盞,侯三已自從帳裡的包裹取了他紙墨筆硯,眼下朔方部剛立,消息還未曾傳開,正是編了故事送往駱駝城向朝廷上報的好時機。

“就是兀顏了,旁人我需不放心。”

高進想都沒想,就定下人選,兀顏是最早跟隨他的部下,是真正的患難之交,他是把兀顏當成兄弟看的,隻是兀顏卻始終以仆從自居,未曾變過,這樣的忠誠才是他能放心讓兀顏成為朔方部的“汗王”,而不擔心他會因此生出彆的心思來。

“兀顏是嗎!”

侯三自語著,他也沒意外自家老爺的選擇,這個印象裡沉默寡言的韃子對老爺確實是忠心耿耿,確實是個好人選。

鋪開的紙上,侯三用筆蘸了墨,沉思片刻,俄而運筆如飛,高進站在一旁觀看起來,雖說他寫不了文章,但是看還是看得懂的,侯三筆下,兀顏成了流落草原的王孫貴胄,被套了個成吉思汗嫡係血脈的出身。

接著便是兀顏曾和他這個河口堡百戶有舊,彼時曾受過他的恩惠,然後兀顏和其舊部的追隨者聯絡小部召開那達慕大會,爾後盟誓要擊敗猛什克力部、沙計等部,奪還故土。而他恰逢其會,兀顏因為心慕王化,所以立部名為朔方……

不多時,通篇多處地方語焉未詳,但大體上把事情講清楚的公文便新鮮出爐,而最後結尾處則是這新立的朔方部有投靠朝廷,乞求援助之意,而他不敢擅專,所以行文請示。

“本朝行事向來拖遝,等這文書遞到朝廷,以如今那些閣老們的德性,多半是置之不理的,但是這時間上足夠老爺拿下猛什克力等部,到時候再行文上告朝廷,我估摸著便會行羈縻之策,屆時便是有禦史下來核查,也不怕露餡。”

吹乾紙張上的墨跡,侯三解釋道,高進亦是點頭,從侯三手上接過後,高進自喚了呼延平進來,讓他將這份公文密封後派人快馬加鞭送往駱駝城總兵府,他覺得這朔方部既立,少不得能從那位複套心切的大公子手裡再要些好處。

“侯先生,接下來你可要辛苦了,這打亂那些小部,以十戶重編,便要麻煩你了。”

“老爺客氣了,老爺有廓清草原,再也無分漢胡的大誌,侯三心中歡喜,唯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侯三沉聲說道,他當年被韃子擄去草原,吃過不少苦頭,心中原本是恨極了韃子,可是那些年裡若非有那些底層的好心牧民照顧他,他也活不到關爺搭救的那一天。

以往朝廷對韃子,要麼喊打喊殺,要麼便色厲內荏,所謂的教化不過是流於口頭,彼輩連編戶齊民、改土歸流,將那些內附的韃子編為漢民都做不到,說到底也是沒有將韃子納入中國的心胸氣魄。反倒是自家這位老爺,叫侯三看到些不同的東西,待到他完成編戶齊民後,這位老爺竟是打算讓這朔方部的牧民不再以遊牧為生,而是要彼輩種草耕田,飼養牛羊,再用那羊毛產業使其世代定居,足可見其誌。

“這話重了,侯先生,今後的日子還長,做事歸做事,可千萬不能累倒了。”

高進就差握住侯三的手,不過他這話也是真心實意,要不是侯三提醒,補上了他行事的漏洞,隻怕還真要出大差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