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天津衛,勢在必行,諸位有何問題直說無妨,所謂多算者勝,少算者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現場略平靜了會兒,董大山第一個起身道:“攻擊天津衛皇爺此策甚好,就不知打算如何用兵?”
“東海艦隊全部再加南海艦隊一部,陸戰用崇明新軍,再調用浙江馬功成一部精銳協助,可行?”朱怡成反問。
董大山想了想微微點頭,崇明新軍戰鬥力他是清楚,雖然隻有一軍,但其戰鬥力強大,非普通部隊能比,其二萬餘人足以能當倍數可用,如果再加上一部陸軍協助,即可彌補天氣因素帶來的問題,至少防守是沒無憂的。
另外,東海艦隊全部再加南海艦隊一部,這等於是出動了大明海軍將近六成的兵力,足以排山倒海之勢以最快速度拿下天津衛。
“從兵力上來講應該不成問題,但這兵員運輸和登陸方麵。”董大山把目光投向王東,王東當即回道:“海軍二級戰列艦定員七百人,滿載可達近千人,海軍新打造的坐船滿載可達一千二百人,如再加上其他各式戰艦,依皇爺的出兵兵力計算,除去輜重和海軍將士,一次可運輸八千餘人,三萬兵力至少也得跑三至四次。”
董大山琢磨了一下,這八千人的單次運輸從人員來講似乎稍少了些,要知道拿下天津衛後首先並不是進攻,而是就地駐防,以確保立足之地。
天津衛一下,清廷必然震動,調兵反擊是肯定的,八千人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再加上海軍的協助,擋住清軍反撲應該不成問題。不過此戰要緊,隻能勝不能敗,董大山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更何況,海軍運輸需要時間,就以從寧波或者崇明出發,天氣好的話抵達天津衛需四至五日,來回至少十日左右,如果老天不作美,那麼這就無法確定了。
“此事還需總參謀部推演,如能第一次登陸天津衛確保必要兵員人數那是最好,如果不行,還需另外想辦法,畢竟海戰不同陸戰,如此規模的登陸戰我大明從未有過。”
董大山的話令眾人點頭讚同,雖然在場中有些人並不是海軍,更不是軍人,但對於戰事大家也不陌生,其他的不說,僅僅是廣東戰役,當初不僅調動了全部海軍,甚至連民間船隻也一並征用。
可就算這樣,馬功城在廣東登陸的部隊也遠不如這一次,前後時間長達數月,這還是因為廣東地處天南,清軍北方主力鞭長莫及的原因才是從容布置,而這次打的可是天津衛,清廷直隸要地,戰鬥一旦打響,清軍反應必然神速,可沒那麼多時間留給明軍。
“這是自然!”莊岩當即回道:“推演之事我親自安排,儘快給出結果。另外,根據總參謀部所知,這天津衛雖然駐兵不多,但也有半鎮兵馬駐守,所以這情報收集和準備還需相關多多配合。”
朱怡成笑著說道:“此事儘管放心,錦衣衛早就有所準備,一應情報會第一時間交至總參謀部,此外,朕還有後手,具體如何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
見朱怡成成竹在胸的樣子,莊岩頓時放下心來,接著眾人繼續討論一些具體細節,比如說何時出兵,如何調配兵力,第一次登陸的兵力配置,先鋒誰來領軍,後勤保障等等。
這場會議從上午一直開到深夜,眾人用飯都是在偏殿解決的,直到二更過後,此會議才結束。
走出偏殿,眾人雖說疲乏,但精神卻高昂不已。北擊天津衛,這一戰打好了,這天下恐怕就要真正被大明所得,如此重要的戰役誰都無法忽視。
這次會議後,朱怡成陸續又組織了幾次會議,針對之前的計劃進行調整、修改和完善。而各部也在朱怡成的要求下進行準備,一切都在有條不紊之中。
對外,依舊是打著懲罰朝鮮的旗號,以避免走露風聲,以免清廷防備。暗中,大量物資經戶部和兵部調動,在崇明進行囤積,而剛剛完成江西作戰的馬功成也就此回到了浙江,並且接兵部調令調動了一支近萬精銳部隊前往崇明駐紮,以做好事先準備。
崇明島,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其他來講,是這次登陸戰最好的基地,它地處長江口,距離寧波、南京都不遠,而且邊上就是上海,物資調用囤積也比較便利。
同時,崇明島人口不多,地方又大,兵員安置和準備放在崇明島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至於出戰時間,根據海軍和總參謀部的製定計劃,定於夏末,也就是七月下旬(農曆)。夏日天氣多變,台風不利航行,選在這個時候比較恰當。如再晚的話,北方冬天來得早,這戰艦航行也會受到影響。
現在離計劃時間已不多了,朱怡成也未有調整時間的想法。在他看來,攻擊天津衛本就是奇襲,必須以最快最猛的方式打清廷一個措手不及,何況在之前朱怡成就悄悄做了不少準備,當計劃確定,國家戰爭機器開始運行後,一切也就水到渠成。
當大明正在暗中謀劃,緊鑼密鼓地進行這場戰役的時候,在北京城,如今的清廷就如同一台發生故障的機器一般,雖然還在運行著,可是零件於零件之間的磨和已產生了問題,尤其是康熙和太子之間的矛盾開始激化。
良妃死後,康熙心中有愧,不僅給良妃以貴妃封號下葬,更給予了身後家族殊榮。
至於太子,表麵上雖然依舊,仿佛生母的去世僅僅隻給他帶來短暫的痛苦,可實際上太子卻漸漸在朝中露出了他爪牙,開始試探性地向康熙發起了直接挑戰,這令康熙惱怒之下又有些無可奈何。
就像前些天的朝會中,八阿哥一黨中有人直接把江西丟失的罪過直接同康熙用人之策聯係起來,雖然沒有在朝堂上直接指責康熙用人不當,但話裡話外分明對康熙的施政和用人提出了質疑。
其他的不說,僅僅是周忠良和鮑堅二人,認為如果不是他們二人的所作所為,江西也不會如此快的落入明軍之手。歸根到底,這都是當年朝廷決定錯誤,還有在湖北戰場的隆科多,耗資千萬,領軍數十萬,可打了近兩年了卻依舊未能滅掉賊軍,甚至讓反賊在眼皮子底下逃脫。
隆科多是康熙重用之人,也是如今清廷大將,攻擊他等於就是攻擊康熙。正當康熙心中暗怒之時,一直嚷嚷著要搞議政王製度的滿清王公大臣又跳了出來,一改之前消停的姿態,擺出一副國家大事人人有責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