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九章 海和星空(1 / 1)

平天策 無罪 1787 字 28天前

貝船飄行在海上,陽光也照耀在海上。

和南朝的邊境線上相比,海上溫暖如春,海水波光粼粼,在陽光下如寶石般五光十色,不遠處的海島上盛開著鮮花,時不時有魚群從船沿邊遊過。

隻是再美的風景,看久了也會膩。

年輕的道人沉默的看著遠方,他有些憂傷。

並非是因為他剛剛賜予了陳書荒大量的真元,即便是瞬間失去了驚人數量的真元,他體內的真元對於他而言依舊充盈,而且每日裡,他的經絡裡都會生出新的真元。

他的憂傷,是因為無時無刻都可以確實的感知到那些人的存在,感知到那些人的生死,但卻又偏偏無法真實的觸碰。

他明明在這個世界,但又似乎和這個世界隔得很遠。

明明擁有一片海,卻就如放逐在海上。

而且他不知道要等待多久。

真的很悲哀。

他身後的那名白袍僧人看著他的背影,想要開口寬慰他還需要耐心一些,但想著這種話已經說了太多,他便在心中歎息了一聲,終究沒有開口。

……

“憑什麼林意想要看我們的恒宇天經我們就要給他,師兄,你放心,我絕對支持你。”

“師弟…這…”

“放心,這有關氣節,師兄,平日裡我雖然不太守規矩,但這種有關氣節的事情,我一定站在師兄你這邊。”

“不是的,師弟你會錯意了,師兄我已經答應,已經將恒宇天經送去給他參閱了。”

“什麼!”

南朝姑蘇城裡,天養書院裡,一名藍袍修行者不可置信的看著他的師兄。

“為什麼?”這名藍袍修行者覺得這簡直就是荒謬,“師兄你怎麼可能會答應他?”

他的師兄有些尷尬的輕咳了兩聲,輕聲道:“我們受聖上恩典,但歸根結底,我們書院是要培才育人,林意雖要借閱我們的恒宇天經,但劍閣中人,卻是帶了他們劍閣的黃道星宮點星經作為交換。師尊在世時便說過,若是能夠有黃道星宮點星經參考,我們所修的功法必定會更為完善,如此一來,那些入我們學院修行的學子,所學才會更優。”

“他們竟然用了這門功法作為交換?師兄,你這……”

藍袍修行者看著他這名師兄,目瞪口呆了片刻,終於無話,他不知如何評價。

這氣節兩字,似乎是不能再提了。

但對於書院而言,似乎真是落了實惠。

若今後真的有人抨擊天養書院,他這身為院長的師兄才是首當其衝,他汙了名節,但為書院得了好處,這深想來,自己的這名師兄,還是值得他尊敬。

也就在此時,他的師兄麵色卻是又凝重起來,輕聲道:“師弟,我之所以答應,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北魏那邊已經傳來消息,那魔宗殺了無數人之後,又消失不見,想必再次出來之後,修為就又更上層樓。你想…數萬乃至十數萬的北魏大軍都無法阻擋,天下即便有修為足夠強橫的修行者,但即便是林意的那名師兄,恐怕也無法和魔宗一樣久戰,普天之下,也隻有林意才能如此久戰。”

藍袍修行者沉默了下來。

他自然是忠於皇帝蕭衍的,隻是天養書院在南朝隻是很尋常的修行者,麵對那種境界的修行者,他們就像是海中鯨魚麵前的小蝦米。

在他看來,林意當然是逆賊。

可是他心中同時明白,林意走到這一步,皇帝當然也有過失。

更何況林意再怎麼叛逆,林意行事也自有分寸,絕對不會和魔宗一樣喪心病狂。

在林意和魔宗之間,他自然還是希望林意能夠解決魔宗。

在他想來,和他師兄此時所說的一樣,恐怕有機會對付魔宗,可以殺死魔宗的,也隻有林意了。

……

林意的身前有一片海。

一片書海。

無數從南朝甚至北魏而來的修行宗門的典籍,密密麻麻的堆積在他的身前。

當他和陳子雲、吳姑織在南天院的荒園之中公然會麵之後,建康城中的權貴們尚且還想抱團取暖,但在齊珠璣以近乎引誘的方式誘使建康城中的那些權貴出手之後,建康城中的這些權貴們便頓時清楚自己該做什麼,該如何做。

林意喜歡讀書,埋頭讀書在很多人看來是苦事,但對於他這樣的人而言,即便是啃那些很艱澀難懂的雜記和隨筆,都是種享受。

這麼多和修行有關的典籍,尤其有許多甚至是一些修行地視為最重要寶物的典籍放在他的麵前,對於他而言簡直是莫大的幸福。

就算是無數璀璨的金銀財寶堆積在他的麵前,都不能讓他更加滿足。

這些典籍之中記載的修行體會和經驗,記載著的各種運用和利用天地元氣的手段,是真正的浩如煙海,若是純粹一個人查閱和領悟,那便不知道要消耗多少時間。

但南朝從不缺天才。

他的身邊更不缺天才。

厲末笑,王平央,他們原本就是南天院最傑出的天才。

陳寶菀、蕭淑霏雖然並未進入南天院,但隻是她們並不需要進入南天院。

哪怕一直被他嘲諷要多讀書的齊珠璣,到了真正讀書的時候,領悟能力也比一般的青年才俊要強出很多。

而且他還有更寶貴的劍閣。

劍閣這些人雖然都已老,很多都甚至已經不能隨意的出手,但當年能夠進入劍閣的,哪一個不是驚才絕豔的人物。

更何況和他們這些年輕人相比,這些人有著更為豐富的修行經驗。

所以他此時麵前堆積的這麼多典籍,都已經分門彆類的歸好了類,而且幾乎都在其中夾了一頁筆記。

有些筆記是厲末笑和王平央等人單獨所留,有些則是好幾個人都看過,都在上麵記錄了自己的心得。

在未翻開書之前,便已經大致知道這本書中記載的內容,便已知道這本書中所記載的手段優劣如何,這對於他的修行而言,便是簡單了許多。

他查閱這些典籍,心中偶有心得,便再去拜見大俱羅金身,借大俱羅金身的元氣感應,他在這短短的時日裡,修行的速度和進境應該可以用一日千裡來形容。

他在初次和大俱羅金身元氣感應時,一共便感覺自己和八顆星辰建立了獨特的元氣聯係,但他此時已經和整整七十三顆星辰建立了獨特的元氣聯係,而他能夠清晰的感應到的星辰甚至已經有一百數十顆,隻是其餘那些星辰雖然清晰的出現在他的感知裡,他尚且還不能讓那些星辰的元氣自動和他體內的經絡或是竅位感應,不能讓它們自然的流入他的體內。

迄今為止,所有這些典籍之中,對他作用最大的反而並非那些強大的修行地的秘經,而是一個叫做善卷洞的小修行地的兩本典籍。

這兩本典籍一本叫做地肺經,一本叫做引星經,這善卷洞是道宗修行地,而且在道宗修行地之中,也屬於沒落的外丹道宗,是那種儘可能提純靈藥煉製出上品丹藥,然後借用丹藥的藥力來儘快修行真元功法的道宗。

這兩本典籍之中的地肺經,原本是論述地脈和域外星辰的元氣感應,並在合適之地建立丹爐,同時引地氣和星辰元氣培製丹藥之法。

這門典籍論述的道理是,浩瀚星空之中,星辰如沙海之中的細沙不可數,但之所以許多星辰的星光會被人看見,元氣有可能被修行者感應,便首先是因為這些星辰的元氣跨越時空來到了這方世界。

而這方世界,必定便和那些星辰本身存在獨特感應之物,才能吸引到那些星辰的元氣降臨。

留下這門典籍的修行者們,便是找到了許多地脈能夠加強修行者和那些獨特的星辰元氣的感應。按他們的道理,便是這些地脈之中獨特的元氣,本身能夠牽引那些星辰的元氣。

所以要利用那些星辰的元氣,他們便隻要設法增強那些地脈對星辰元氣的吸引便是。

這種吸引隻要增強到一定的程度,他們哪怕修為不夠,感知力不夠強大,但終究也能感應到了,然後便能加以利用。

而那本引星經,則是在地肺經的基礎上的製符之道。

能夠感應到那些星辰元氣之後,便用獨特的符文來約束和牽引、彙聚這些星辰元氣,然後再分析這些星辰元氣的利弊,加以利用。

林意自然不精通丹爐煉丹術,但這兩本典籍上論述的道理,卻給了他足夠的啟發和提示,他借用了其中的道理,便覺得大俱羅的這修行之法,便是體內的經絡和竅位便有如這些地脈一般。

隻要自身經絡和竅位之中對於這些星辰元氣的吸引強到一定程度,那他的感知即便不足,也因為牽引的元氣濃度足夠,便更容易感知其中聯係。

所以在這些時日之中,他和大俱羅金身元氣感應時,便設法去感知那些經絡之中的元氣流動,並設法逐一的激發其中一些經絡和竅位的潛能。

如此一來,他收獲果然頗豐。

他此時一共能夠收斂七十三顆星辰的元氣,其餘還有六十餘顆他雖然無法收斂,但已經感知得到那些星辰元氣,隻是就如引星經中所說,隻是暫時沒有找到吸納和引聚之法而已。

而這些時日來,他和原道人隱隱感覺,恐怕大俱羅全盛時,身上竅位和經絡之中感應到的星辰元氣不下千顆,但最為關鍵在於,大俱羅體內這些星辰元氣似乎完全彙聚成陣,但他此時感應到的這些星辰,卻隻是各司其道。

這便是他現在麵臨的關隘。

因為這無關乎感應星辰的數量。

他直覺自己哪怕是按照自己目前的感悟,隻需借助大俱羅金身不斷的元氣感應,自己感應和能夠建立聯係的星辰元氣會越來越多,到時候自己體內經絡和竅位之中,就如同一顆顆星辰會被全部點亮。

但關鍵在於他從懂事開始接觸修行知識時,他就明白了一個最為簡單的道理,力要往一處去,才叫做發力。

他最初體內凝結黃芽真元時,若是那些如黃芽般幼小柔弱的真元四下遊散,並不按照他的心意都流往一處,那即便激發出來,也隻是如同春雨般灑落,而不會像激流般噴湧發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