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幾乎所有。”
王舜臣用了幾秒鐘方才想明白韓岡的話,駭然一聲,“包括燕達?!”
研究所小樓一角的小廳內,隻有韓岡王舜臣二人。但樓中壁薄,保不準聲音就傳到隔壁去。
可王舜臣已經顧及不到這些。
他是不得不驚駭。
無論如何,殿前司都指揮使燕達如今都是軍中名義上的第一人。
二十年前燕達就已經是一路主帥,是被熙宗皇帝看重的少壯派。王舜臣李信之輩當時才出頭,還是一抓一把的指揮使,芝麻粒大的小武臣。
時至如今,三衙之中老人儘去,王舜臣和李信也得以登頂武臣之極,但燕達更是早憑資曆功績穩穩的坐在三衙管軍的巔峰。而且還不是普通的巔峰。
三衙起自五代,先有侍衛親軍司,至後周時,又設殿前司。太祖皇帝便是殿前司都點檢出身,手挽重兵,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全仗於此。也因此,自太宗時後,殿前司都、副點檢便不再授人。而真宗時侍衛親軍司因其勢大又被一分為二,步軍、馬軍各自獨立,三衙之名由此而來,而十一管軍之位也便從此確定。
但仁宗之後,最高位的殿前司都指揮使以及侍衛親、軍司的馬軍、步軍都指揮使多年不再授人,十一管軍隻存在於名義中,實際隻剩八個位置——殿前、馬軍、步軍三司的副都指揮使和都虞候,以及捧日天武、龍神衛的都指揮使——以殿前司副都指揮使為首,號為管軍八位。功高如種諤,資深如張玉,也僅止於殿前都副使。
現如今,王厚是侍衛親軍司馬軍副都指揮使;李信是侍衛親軍司步軍都虞候;王舜臣原是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現為殿前司都虞侯,三人皆已先後步入武臣之巔,可燕達,卻是近三十年來,除了病重垂危時得以授任,以為衝喜的張守約之外,第一位殿前司都指揮使。
這一位一直都是擺著熙宗皇帝的孤臣孽子的姿態,當年與韓岡約定共保熙宗血裔在位的承諾也傳於外界,被世人視為熙宗皇帝的忠臣而多受讚許。
儘管他因為這一立場,逐步被剝離了軍權,手中權柄無法與先後管勾三司公事的王厚、李信、王舜臣等人相比。不過都堂為了對外表明自己赤心趙宋的態度,反而是不斷為其加官進爵,甚至打破了多年來的慣例,將殿前司都指揮使的職位授予其人。這兩年要不是因為韓岡卸任在即,兩邊都擔心都堂內部變數太多,燕達說不定就被送進樞密院做新擺件了。
軍方名義上的第一人,實權雖小站出來卻也能影響一大片將士的統帥,世所公認的帝黨,甚至被王舜臣視為絆腳石的存在,竟然悄無聲息的就站到了韓岡一邊。
這件事章惇知道嗎?都堂裡麵的相公們知道嗎?
知道後會不會驚到?
王舜臣不清楚,反正他是被驚到了。
“自是當然。”
看到韓岡微笑點頭,王舜臣一身冷汗淋漓。
眼前的這一位,在他記憶中,雖然經常有著各種各樣新奇的想法,卻總是十分可靠。對敵人心狠手辣絕不容情的同時,對自己人則是百般照顧。舊日的同僚、好友,無不是得到他的照料而飛黃騰達,而自己年少時與其結下的情誼,更是讓自己受益至今,他甚至不顧世人非議,至今仍舊固執的對區區一介武夫的自己以兄弟相稱。
二十多年的兄弟,儘管在西陲戍守多年,當自己回到京師,熟悉的笑容一如既往的親切。這讓王中正確信,除了兩人的地位,一切都沒有改變。
但是現在,他發現,眼前這依然熟稔的微笑卻顯得極為陌生。
什麼時候,韓岡已經控製住了京師幾乎所有的軍隊?而管勾三司的自己竟然茫然無知。
標榜著自己忠心宋室的燕達都被收服了,京師眾將還有誰沒有被收服?
樞密院有張璪,三司有燕達,調動起京師兵馬,都不用知會都堂中的其他人。
這些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沒有告知自己?
王舜臣背後一陣發冷,仿佛懸崖邊一腳踏空。
他一直都自視為韓岡麾下的第一乾將,在韓岡心目中的地位至少與李信不相上下。朝堂上的事不跟自己商量,學會中的事不與自己商量,這都是在情理之中的,但軍中之事不與自己商量,甚至連燕達歸附這麼大的事都一點風聲沒有,這讓王舜臣心都寒了。
“想不到。”王舜臣乾啞的笑著,不用照鏡子他都知道自己笑得有多難看,“真是想不到,想不到就連燕達都聽哥哥吩咐了。”
“是啊。”韓岡笑著,對王舜臣的失態視而不見的樣子,“如果章子厚要反,我一句話,燕逢辰就能抽刀子上了。”
王舜臣湊趣的陪笑兩聲,“不知什麼時候把燕達給收服的?”
“收服?我什麼時候說過收服他了?”
“呃……唉?”王舜臣驚異發出了一聲怪調。
“唉什麼?收服和聽吩咐豈是一回事?燕逢辰的性子你不知道?如果是我要反,燕逢辰可不會聽。”韓岡笑著,眼中分明閃爍著戲謔的光芒。
幾乎溺斃時猛然間被拉出水麵,王舜臣呼吸一下都順暢起來。自己分明是被戲弄了,但王舜臣卻連怪罪韓岡的心情都沒有。緊繃的肩頭垮了下來,眉眼也放鬆了,笑說,“原來是這樣。哈。哥哥還是這般愛戲弄人。”
“戲弄?哪裡有。隻是說事實罷了。有的吩咐會聽,有的則不會聽,最後看的還是自身的立場。誰不是跟燕達一樣?”韓岡輕搖頭,“熙宗皇帝當年要變法,韓琦、富弼都說是忠臣,可有一個老老實實聽從吩咐去推行新法的?高太後不喜歡新法,可熙宗皇帝也不曾聽過她的一句勸。皇帝不能讓臣子俯首帖耳,父母也不能讓子女一切依從,誰能讓人不問情由的都跟著呢?”
“我就會!”王舜臣沉聲說,“哥哥你說什麼我都聽著,哥哥你做什麼我都會跟著。”
韓岡揚起眉,卻沒說什麼。拿起擺在桌上的錫罐,裡麵的茶葉沙沙作響,不是廳中待客的存貨,而是韓岡的親隨隨身帶來的上品,回頭問王舜臣,“紅茶?綠茶?”
“綠茶。紅茶喝不慣。”
當年韓岡嫌團茶製湯太費事,或者說太貴,就發明了用便宜的野山茶炮製的可以直接用滾水衝泡的炒青。這些年幾乎取代了團茶在世間流行。不過福建原本生產團茶的茶場沒有故步自封,不知從何時起,推出了一種新茶,同樣是衝泡,湯色亮紅如鐵鏽,與炒青截然不同。兩種茶湯紅綠相對,故而世間就通稱綠茶、紅茶。至於團茶,真的是少了。
韓岡倒水沏茶。茶盞、水壺和水也都是親隨一並送來的,所謂富貴,倒不是金珠滿鬥,卻是什麼事身邊人都能準備妥當。
王舜臣在旁看著,韓岡與親近人聊天時,時常會自提茶盞與人斟茶倒水,王舜臣也是習慣了。
他更曾學韓岡,給下屬倒茶,雖然也能夠得到下屬感激涕零的目光,但遠沒有韓岡做得這般自然。仿佛隻是尋常事,沒有半點紆尊降貴的態度。
“我一向是懶,”韓岡沏了滿滿一盞濃茶遞過去,又給自己倒了一杯,拿在手中渥著,“過去嫌點茶費時費事,就把茶葉炒乾了泡著喝。說起來就學了那些蕃人把大麥炒糊了泡水,沒甚出奇的地方,隻是圖省事,傳於世間倒是意外之喜。如今卻又不知是哪一起閒人,把喝口綠茶都分了十八道手續,比點茶都麻煩。說是品茶,我覺著就是折騰。”
“閒得慌。”王舜臣評價道。
“說得好,正是閒的。”韓岡抿了抿茶水,還有些燙,放下了,“不過這閒是難得。非富貴不得閒。窮人家早出晚歸,日日勞作,方能勉強一飽。你我這一等,位極人臣,卻也隻是富貴,沒有一個閒空的時候。所以說這世上難得的是富貴,再難得的是閒散,最最難得的便是富貴閒人。也隻有富貴閒人,才做得這費時費事又沒好處的勾當。”
王舜臣想著韓岡的話,不由得點頭歎道,“哥哥說得是,我這太尉當的,富貴是富貴了,卻也是忙得沒一個閒空的時候。說起來還真比不上在隴西時那般悠閒。”
“是啊,既得富貴,卻難得悠閒,不免有缺月之憾。”韓岡將茶放下,“如果我說,讓你日後與我一起做一個富貴閒人。你可甘願?”
王舜臣眨眨眼睛,“……哥哥的意思是?”
韓岡神色微冷,肅容說,“就是放下手上的一切差事,退隱歸鄉。”
王舜臣瞪圓眼睛,試圖從韓岡臉上看出端倪,小心翼翼的問,“哥哥是在說笑吧?”
韓岡繃著臉,很快就笑了起來,“當然。可是你看?”他攤攤手,笑而不語。
“哥哥,這可不一樣。”王舜臣立刻叫起撞天屈來,連鄉裡的口音都出來了,“你要俺腦袋當球踢都行啊,但現在哪裡是把腦袋當球踢,是把俺們兩家的腦袋都要送給彆人踢啊。”
“好,那換個例子。”韓岡戲謔的笑著,“皇帝要殺我,我若伸長了脖子讓他殺,你跟不跟?”
王舜臣張口結舌了一下,又笑道,“哥哥你哪裡會是引頸就戮的性子。”
“所以說嘛。”韓岡重又端起茶盞,“我做錯的時候,你不會跟著,而是拉也要把我拉回來是不是?”
“那肯定啊。”王舜臣立刻道,“……隻有奸佞才什麼都聽皇帝的,忠臣都會勸諫皇帝。俺對哥哥可是忠心耿耿。”
韓岡一點頭,“我知道。”
見韓岡點頭,王舜臣就笑道,“哥哥這是在戲弄我。哥哥有心情戲弄我,看來章相公不足為懼了。”
韓岡輕歎一聲,“章子厚從來都不是敵人,至少現在並不打算把他當成敵人。”
“可章相公現在可不像要哥哥和衷共濟,”王舜臣道,“至少他的兒子不會。”
韓岡搖搖頭,無奈說,“虎父犬子。”本該極隱秘的勾當,卻傳了出來,章惇的那位嫡長子真是把章惇的臉都丟儘了。
他停了停,又道,“前麵提起燕達,我的意思是想說,這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燕達有燕達的,我有我的,你也有你的,我們做事和選擇,都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而個人的立場,就算是仇人,也有相和的地方,就算是至親,也有相悖的時候。譬如燕達,他對先帝忠心,也忠於趙氏,我要平複叛亂,他肯定跟著,我要是做反,他登時就會翻臉。反過來,我要造反你肯定是跟著的,倒是妥協退讓,就不乾了。”
“也不是不乾,就是想不通。但我相信哥哥不會做錯事。”
“我說過很多次了,我們做事,要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敵人變得少少的。儘可能的集結力量,一次對付一個敵人,不要過多樹敵。”韓岡刻意緩慢的說道,加深給王舜臣的印象,“我們現在與章子厚還是有共同利益的,有共同的立場,也有共同的敵人。”
“舊黨?”王舜臣問。
“餘孽。”韓岡冰冷的說道。
韓岡表露出來的態度絕不容情,王舜臣重重的點了點頭。
“隻是現在的情況,不得不把他提防著一點。防人之心不可無。”韓岡頓了一下,“基本盤要維持住。”
“哥哥放心,我會小心提防著,一兵一卒都不讓章相公給拉過去。”王舜臣狠狠的笑著,“沒米沒柴,我看章相公如何做飯!”
韓岡此前說京師軍隊都聽他的話,雖然是玩笑,可也有很大一部分成分屬於事實。章惇在軍中無法與韓岡抗衡,要不然也不會千方百計的要抓住海軍。不過海軍的勢力無法延伸入京師,戰列艦的火力再猛,也轟不到京師的城頭上。
其實這一回,章惇的兒子死於遼人火箭,之所以鬨得如此之大,除了那一部正在連載的小說之外,也有受損的是海軍的緣故。官軍這些年來所向無敵,就連遼國皇帝親帥幾十萬大軍來攻也隻落得個丟盔棄甲的結果,偏偏章相公關注的海軍出了問題,比馬步軍優勢更大的海軍,卻在小小的日本島上得到了一場慘敗,章惇那一方不忿之餘,不免將怨憤之氣撒在韓岡頭上。
兩邊的對立情緒,十來年間早就積攢了許多,隻不過缺乏一個契機,而海軍慘敗,章惇喪子這件事,正好成了導火。索。
“不過……你不打算去河東了?”韓岡反問了一句。
王舜臣搖頭,“等李二哥來了,我再走不遲。”
“我那表哥性子古板點,君子可欺之以方,其實還是你在京師我更放心。”
如果守城時遇到敵軍驅民蟻附,李信會多猶豫上幾分鐘,而王舜臣會在第一時間下令開火。這就是兩人性格上的差彆。不說誰對誰錯,總之兩人性格有彆,遇到事情的處理方法也就不會一樣。放在京師這裡,下得了狠手,敢於獨走的王舜臣,的確是更加合適的留守人選。
但王舜臣要去河東。他現在找借口留在京師,可隻要差遣不改,借口總有時間限製,不可能一直把借口找下去。
“那我就留在,讓李二哥去河東。”
王舜臣其實已經不想去河東了。他是想打仗,打心底裡想要得到滅遼的光榮,可如今京師風波將起,他即使去了河東,也要記掛著京師這裡會不會出問題。有後顧之憂,這仗可不好打。
韓岡卻搖頭,“朝令夕改,有損朝廷顏麵。而且針對性又太強了,終歸不美。”
看得出來,韓岡是在猶豫,或許情況的變化已經超過了他的預期。
可事有輕重緩急,遼國在那邊又跑不掉的。王舜臣想說,但忍住了沒說。他確信,韓岡終究還是會有決斷。
他遂靜靜地等著韓岡作出決定。
ps:去年年底各種事情弄得焦頭爛額,也無心碼字,最後弄出了前所未有的長時斷更。對諸位一直以來支持本書的書友,哥斯拉在這裡頓首謝罪了。新年後,情況好了一點,現在正在拚命碼字存稿,避免再斷更了。多餘的話不多說了,這就去碼字,用行動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