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荒卷(1 / 1)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1633 字 27天前

徐光啟臉上露出相當欣慰的神色,他指指眼前的書籍,說道:“老夫的番薯篇,確實要改版了。孔至之有不少經驗要加上去,主要還是選種,光照,提蔓等細節,做好了產量就不會低!”

“孔至之現在這樣也挺好的。”孫元化不乏羨慕的道:“以前他專注在農學上,就算中了進士也肯定願意在農學上繼續下力氣。真真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以前,他跟和記在草原上創業,我很替他擔心。和記可能會強盛一時,但內為大明朝廷所忌,外則為北虜所敵,將來很可能沒有好的結果。現在察哈爾部都為和記所滅,和記在整個草原都沒有敵手了,不管怎樣,孔至之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又能安然無事,這很叫學生高興。”

徐光啟點頭道:“你們師兄弟友愛,老夫心裡也欣慰的很了。孔至之確實如你所說,地位已定,而和記在北方的地位也定下來了,如果能把農安站到舊奴兒乾城一帶都拿下,除了遼東遼西和京師大同這些地方,已經與舊遼疆域相當。而遼人也沒有完全控製草原,說起來和記現在儼然北方一國也並沒有錯。就算和記對大明沒有野心,也足以自立一國。孔至之不知不覺之間,也成了開國功臣,人生際遇真是奇妙的很。”

徐光啟看孫元化一眼,說道:“初陽,當初老夫勸至之回來,還力勸你不要到和記去,幫忙可以,不要陷的太深。你不會對老夫有所怨恨吧?”

孫元化笑道:“這怎麼會?弟子不是那種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性格。在大明弟子已經在兵部為郎中,以弟子舉人身份能在中樞的兵部任官,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和記現在雖然風光,但畢竟和大明已經儼然是敵對了,將來的事還難說的很。可能弄到兵禍連結才會有個了局,弟子不想在將來的史書上弄成奸逆一流……弟子不是說孔至之,他是以農學為本,就算打仗也不和他有太多的相關。弟子可是兵學出身,打仗也肯定要被重用,實在名聲相關啊。”

“你能這麼想,我很高興。”徐光啟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接著又是大為皺眉,說道:“現在的這局麵,也確實是相當的難弄了。和記滅掉察部,京師人心惶惶,惟恐數月之後就傳來和記南下的消息,現在很多人也對和記還有張瀚充滿敵意,認為他是曹操一流的人物。和記的形象現在委實不算太好,孔至之人們批評的還不多,都覺得他是研習農學的呆子,如果你也在草原上,我們的處境就不太妙了。”

徐光啟當然不是單槍匹馬,他是翰林出身,並且資曆極老,又在農學算學兵學都有自己的一套,門人弟子很多,最好最出色的就是孫元化和孔敏行等人。徐光啟本人也很有可能入閣,將來會形成自己的政治勢力,如果他的門生都在北邊替和記效力,那徐光啟毫無疑問要狼狽的多。

“除了番薯篇,我還在重新整理荒卷。”徐光啟指指眼前堆積如山的卷宗,說道:“荒卷是大工程,恐怕老夫要拿出全部的精神來弄才行。”

孫元化有些懵懂的道:“老師的意思是要學生來幫忙?學生在農學上委實不如孔至之他們,差的遠了。不過,荒卷確實要緊,近來有幾個從陝北過來的地方官,聽說老師的荒卷中收集了四百多種可以食用的野菜野果和樹木,他們大感興趣,還想求學生向老師討要。學生都推掉了,簡直荒唐,地方官不想著保地方平安,卻想著給百姓吃野菜麼。”

“你這是糊塗了。”徐光啟原本對眼前這遲鈍的學生有些失望,這時就更加的不滿了,當下板著臉道:“老夫寫荒卷為什麼?十八卷的荒卷為的就是叫百姓在荒年不至於餓死,最少能尋摸著能吃的東西,不要被餓死或是毒死。地方官能想著替百姓備荒,在老夫看來已經算是好官了。你回頭把他們任職的所在寫過來,老夫叫人把荒卷分彆抄一套送過去。”

“是,學生一時思慮不周。”孫元化在恩師麵前還是相當恭謹的,那惡劣的臭脾氣和技術人員的死硬性格在老師麵前並沒有顯露分毫,他抱拳道:“老師請放心,學生一點把這事給辦妥。”

“甚好。”徐光啟點了點頭,臉上露出欣慰和疲憊夾雜的神色。

荒卷確實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東西,裡頭記錄了四百多種可以在荒年吃的各種野生的食物,還有一些應急又不至於致命的辦法。

生活在幾百年後物質極為豐富時代的人們是難以想象的,在明末這個時候,人們有時候連漿糊都可以刮下來煮了吃掉,在後世很多常見的東西在這個時代是很難得到的,特彆是高熱量的可以維持生命的食物極為難得。

平時食鹽和油脂攝入是嚴重不足,以雜糧果腹的人們一旦麵臨饑荒,很快就會瘦成一個骷髏模樣的生物,在這個時代,一個成年男子一天最少需要吃三斤以上的主食才能維持體能,並且用攝入不足的熱量來維持勞作,賺取養活家人的收入。一旦遇到荒年,很多普通的家庭毫無儲備,很多人一旦開始挨餓就會迅速乾癟下去,在短時間內就會死於營養不良。

事實上就算是進入二十世紀乃至二十一世紀,饑荒仍然是困擾人類的一大難題,在富裕地方的人們可以隨意浪費食物,但在窮困地方的人們則死於饑餓,這是一種殘酷的笑話,叫人笑不出來的笑話。

就如眼下這樣,江南地方最普通的人也能獲得相當多的肉食和魚類來獲取蛋白質,糧食也以吃精糧為主,但在西北地方,人們能用糜子或高粱來果腹已經不錯了,很多地方是更粗劣的雜糧,在後世連喂豬都不用的東西在這個時代就是人們的主食。

而一場天災就可能叫人們連雜糧都吃不上,徐光啟是一個有見識的人,他的荒卷就是為了儘可能的幫助這些隨時可能陷入滅頂之災的北方貧民。

但和他的農書一樣,雖然名聲很大,願意在這種事上下功夫的人還是極少,如果有少數人對此感興趣,徐光啟隻會感覺欣慰,並且願意儘力幫助對方。

當然,徐光啟也完全明白,他的幫助等於杯水車薪,他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大明北方的居民往著無底的深淵狂奔,而駕駛大明這輛馬車的馭車們還在感覺良好,絲毫不曾感覺到真正的危機已經降臨。

徐光啟終於忍不住道:“吾恐季氏之憂,在蕭牆之內。”

“老師何意?”孫元化沉吟著道:“老師的意思是說,今日的憂患不在東虜,也不是和記,而是大明自身?”

“是的。”徐光啟這一次對弟子的表現相當滿意,他點頭道:“這幾個月,你的師兄弟和南堂的傳教士們一起在西北地方調查,還有河南地方。近十年來,最少有過百個州縣受災,各地的情況都相當的惡劣。南堂的傳教士們認為,大規模的流民暴亂或是造反都是迫在眉睫了!”

“不會這麼糟糕吧?”孫元化麵色有些蒼白的道:“朝廷不是對災區有免賦和賑濟嗎?”

“杯水車薪,勉強使地方官府和士紳跟著朝廷的腳步走做些表麵功夫,安撫人心耳。”徐光啟道:“但你要想想,朝廷用度繁多,現在勉強夠敷衍而已,一旦再出什麼大事,必定會捉襟見肘,到時候遼餉之外,再開征新的賦稅,民間如何能夠承擔?現在已經是堆起柴山,就等著有人點火了。一旦火起,則勢必燎原,無人可以再將這大火撲滅。王朝傾覆,無非就是官、逼、民、反這四個字,大明的財賦不足,度支失衡,弊病深入肌裡,無藥可醫。就算想治都不知道從何處下手,更何況根本無人想出手醫治呢。”

遼餉是神宗年間開征,除貴州等少數地方之外,全國所有的田畝加征銀子九厘,合計多收五百二十萬零六十二兩,這是遼事一起之後,舉朝之內包括神宗皇帝自己發覺無錢可用,遼鎮已經衰朽不堪,不管是鎧甲兵仗還是兵員戰馬都是奇缺的情形之下,不得不頭痛醫頭的救急之舉。

按理來說是在四十八年停征,但在天啟年間遼餉不僅沒有停征反而東林和閹黨都又加征了關稅和行鹽等雜項商稅銀,天啟年間的商稅也大幅度增加,民間的壓力相當沉重。在崇禎早年停征過一些雜項銀,但很快又重新征收,不僅如此,崇禎年間還加征了剿餉和練餉,不加征則無銀可用,加征則又把大量的小地主和自耕農階層推到了造反農民的一邊,使北方更加空心化,南方也滋生了大量的不滿。

當王朝覆滅時,除了少數的勳貴和太監之外,所有階層都站在曾經擁護的王朝的對立麵,這才是不管大順的進軍或是滿清的南下都相當順利的最主要的原因。

要知道清軍並不強大,西征的阿濟格所部三萬人,多鐸部才兩萬人。

“況且……”徐光啟壓低聲音道:“近年來也是由於和記在山西等地收羅了大量的流民,不少流民都被他們招到草原上種地或是當兵去了。據南堂的人說,最少有十幾二十萬人之多。”

孫元化瞠目道:“怪不得皇上要把地方督撫和兵備道都換掉,還要加派巡按禦史,這成何體統,地方上居然不上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