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曹操上次見到張邈相比,張邈看起來蒼老了許多,比起從呂布那裡離開之時,雖然才過去了短短幾個月,陳宮卻也看起來老了不少。
不單是他,連才二十多歲、年輕力壯的張遼,觀其氣色,也比之前在呂布帳下時要憔悴不少,也不知是心境原因導致的,還是丹陽郡臨江、淮,論以濕熱,尤甚江夏,水土越發不服之故。
陳宮、張遼兩人分左右,對坐堂上,其上主位,坐者一人,這人四十上下年紀,正當壯年,雖是文士儒生的打扮,麵上亦儒頗儒雅之氣,必是個飽讀詩書的,然體魄堪稱強壯,須發茂盛,內裡卻透出一股雄健之氣,這人正是揚州刺史劉繇。
二十年前,劉繇十九歲時,曾身入盜賊之窟,奪回了被盜賊劫走的他的從父,他的揚名之路便正是由此開始,——此前他之所以會被朝廷任為揚州刺史,除了他宗室的身份、青州閥門的出身、一向來的名聲,以及他正好身在揚州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也就正是因為他年輕時有過的這段壯舉。值此亂世,欲安州郡,非得文武雙全、膽智過人的英傑之士不可。
今天,陳宮、張遼兩人約是在半個時辰前到的劉繇府中,劉繇雖不怎麼重視張遼,以武夫視之而已,但對陳宮還是很看重的,因沒有讓陳宮、張遼多等,很快就來了堂中與他兩人相見。他們三人間的對談已經開始一會兒了,正說到荀貞打下宛縣,由是提及到了冀州的袁紹那邊。
陳宮說道:“回使君的話,袁本初之所以未曾救援袁公路,以我愚見,想來應當不是因為袁本初不願救袁公路之故,或應是袁公路根本就未曾向袁本初求救,……使君,袁術其人,我實在是太了解了,前我在江夏時,觀其舉止、所為,那真的是短謀、驕狂,‘路中悍鬼袁長水’,名下無虛!”
卻是剛才劉繇納悶,為何袁紹坐視袁術為荀貞所滅,而自始至終未有出兵南下,救援袁術。
聽了陳宮的這個回答,劉繇點了點頭,撫須說道:“我與大將軍舊識,其為人,我還是比較知道的,他雖與袁公路兄弟不和,但他倆不和的緣故非在大將軍,而實是在袁公路,且大將軍斷非是心胸狹窄之人,他在大局上是能夠分得清輕重的,因我才奇怪,為何不見他救援袁公路?也許正是如先生所言,可能是袁公路根本就未向袁本初求救。”
朝廷拜袁紹為大將軍的詔書,早已傳去各地州郡,故此劉繇已知袁紹得了高升,現已任了漢室正常情況下的頭號顯貴之職大將軍。
劉繇家的這個漢家宗室,與劉備家的這個漢家宗室,兩者不可同日可語,其父、祖輩在朝中、地方出任高官者多有,其從父劉寵有清名於天下,任太守時清廉如水,號為“一錢太守”,後入朝中,數拜三公,其父劉輿也有名氣,做過二千石的山陽太守,因而他與他的兄長劉岱和袁紹、曹操年輕時一樣,也都曾在洛陽待過較長的時間,與袁紹也好、曹操也罷,說來他們都是舊日的相識,固然稱不上十分密切,不過對袁紹的脾性,劉繇倒確還是知曉一二的。
宛縣已被荀貞所得,袁術身死,南陽肯定是將要落入荀貞手中了,事情已成定局,說得再多,也已是無用,陳宮因而不想在這上邊再多說了,——今天他和張遼求見劉繇的目的,還是為了勸說劉繇及早先把九江、阜陵兩郡打下,然後等待時機,“成就一方事業”。
此一計策在剛到丹陽郡的時候,陳宮就向劉繇說過,而在荀貞對南陽用兵之後,陳宮曾有再次向劉繇提出,可是劉繇前後兩次都沒有采用陳宮的建議。
現在宛縣已為荀貞打下,如果劉繇還不趕緊動手向九江、阜陵兩郡用兵的話,那麼等荀貞把南陽郡收拾穩當、安撫下來以後,可以料見得到,接下來,他十之八九就會對揚州下手了,已經是時不我待,故此,陳宮乃又前來求見劉繇,向他仍是進獻此策。
陳宮於是向劉繇說道:“使君,前自荀貞之偽脫朝廷名義,南犯南陽之時,我就向使君建議,應當抓住這個他暫時無暇旁顧的時機,向九江、阜陵兩郡用兵,但使君當時以為我之此策不可,故而未有用之。現在荀貞之已克宛縣,袁術身死,南陽將為其有矣,使君如果還不趕緊謀取九江、阜陵,那麼等荀貞之將南陽完全撫定下來以後,他必然就會轉向揚州!則至其時,敢請問使君,以眼下之兵、糧,自度之,可以抵禦他麼?若是不能,那使君會是何結局,也就不用我再說了吧?要麼明公隻能對他唯命是從,要麼甚至可能荀貞之會脅朝廷,另任其一親信黨羽來當揚州刺史,是連揚州刺史此職,使君也不能再居之矣,唯有還鄉,自茲為一鄉間老儒,使君的雄心壯誌也就沒有實現的那一日了!因我以為,使君要是不甘於此,而下可謂是最後的機會了!”
值此亂世,但凡是有一點能力的,大多就都會有一點野心,劉繇他當然也不例外。
他若是無有野心的話,當年他從他的家鄉青州東萊,避青州黃巾之禍,南下到徐州時,他就會投附荀貞,——荀貞那時也確實曾遣人去邀請過他,讓他來郯縣居住,可他為何卻在那時拒絕?一個方麵固是因為荀貞那會兒對兗州已然是虎視眈眈,他的兄長劉岱那時是兗州刺史,而除此之外,另一個原因則便是因為他自以英雄,不願意做彆人的依附。
陳宮是兗州的名士,算是劉繇兄長劉岱的故吏,其人又有智謀之稱,故陳宮和張遼投到丹陽郡以後,劉繇對他的到來是非常歡迎的,兩個人常在一起聊天,有一次醉酒後,在陳宮的挑動、試探下,劉繇曾經感慨喟然,把他想要成就一方事業的誌向向陳宮說過。
因此,陳宮現在是已知劉繇之誌,其方才話裡乃有“雄心壯誌”此語。
當然,因為每個人的不同,每個人誌向也就不同,劉繇的誌向不是什麼稱王稱帝,可是趁此亂世,割據一方,做一地諸侯,然後觀時局之變,再做其它打算,他還是很熱切渴望做到的。
——卻現而今,雖然荀貞已經得了徐、兗、青三州之地,加上豫州,是四州,並有了朝廷在手,可如果把整個視線投到整個天下的話,方下整個海內的局麵,卻還是諸侯割據處處。荊州有劉表、益州有劉璋、冀州那邊有袁紹,幽州有劉和、閻柔、鮮於輔和公孫度等,關中、涼州有韓遂、馬騰等大小餘股大小軍閥,便是遠在南疆的交州也有割據,此外更多有張揚、王邑等等這些雖小一些,可也郡縣稱君的各地勢力,因而這海內之事,到最終誰才會能是勝利者,除非極其遠見明智之士,都還是看不清楚的,無法斷定的。
那麼如果能在這期間,把揚州統合起來,成為自己的地盤,劉繇他還真是有可能實現他的誌向的,先成為一方諸侯,隨後待天下再有大的變化之時,也不排除還能再進一步。
劉繇沉吟片刻,撫摸著胡須,說道:“先生上次向我進策,建議我趁車騎南伐袁術的機會,取九江、阜陵兩郡,先生此策不可謂不好,可是當時我也向先生說了我的為難之處。”
陳宮說道:“是,使君上次的確是向我說了使君的為難之處,一方麵,九江、阜陵的荀諶、臧洪諸輩嚴陣以待,另一方麵,許顯親率兵南下,進駐到了廣陵郡,與丹陽郡隔江相對,以使君現有之兵馬,難以既防許顯,又謀九江、阜陵,因此若是貿然謀攻九江、阜陵,不僅或會铩羽而歸,且有反將戰火引導丹陽之虞,……使君此慮,亦甚是也。可是使君,如果不趁著荀貞之剛打下宛縣、尚未撫定南陽的這個最後機會,收九江、阜陵還揚州的話,則我還是那個愚見,隻怕待荀貞之轉過頭來收拾揚州的時候,使君就是再想用兵,也隻能坐以待斃了!”
劉繇犯難地說道:“我的為難非隻是先生剛才說的那兩條。”
“哦?還有何為難之處?”
“先生,我幾次給吳郡太守盛憲去檄,請他來丹陽與我相見,然而他卻都以‘二千石無詔令,不得擅自出境’為由拒絕了我的邀請,我又給他去檄,親自去吳郡謁見他,他又以‘染病不能起’為借口婉拒我,總之就是不肯與我見麵。盛憲以外,還有廬江太守陸康,我也給他去過檄,請他幫我征募五千廬江精勇,可他同樣拒絕了我,說‘無有王命,不敢擅征募民丁’。先生,揚州諸郡,吳郡最富、廬江出精兵,可是盛憲與陸康卻眼看著,是不願聽從於我啊!北有強敵在廣陵,而內又吳郡、廬江不服,至於豫章郡,就更不必說,郡守唐瑁係車騎同鄉,與九江、阜陵兩郡的荀諶、臧洪來往密切,這種情況下,我怎敢貿然用兵九江、阜陵?”
陳宮說道:“使君的擔憂共有兩條,一條是擔憂現下駐軍廣陵的許縣部,擔心他會趁使君用兵九江、阜陵的時候,進犯丹陽郡;一條是憂慮盛憲、陸康二公不肯服從使君之令,是否?”
劉繇說道:“正是如此。”
陳宮說道:“使君,公之此二憂,我皆有辦法解之。”
劉繇撫須說道:“哦?先生有良策可解我之此二憂?請教先生,策將安出?”
陳宮說道:“使君的第一個擔憂,說白了其實就是使君目前帳下的兵馬不足,沒有能力既攻九江、阜陵,又禦廣陵的許顯所部,進行兩線作戰。”
劉繇頷首說道:“不錯。”
陳宮說道:“對於使君的此一憂,我之愚見,可以用呂布來為使君解之。”
劉繇問道:“用呂布?”
陳宮說道:“之前呂布攻黃祖時,兩次都是因為劉鄧帶兵援助黃祖,而致使呂布功虧一簣,因我嘗數進言呂布,建議他不妨與使君通書信,助使君儘得揚州,這樣對他也有好處,可是他不肯聽從我之建言,而後來更是居然異想天開,想著回朝中。”
劉繇說道:“對呀,先生,這些你與我說過,呂奉先現一心回朝,他又怎肯助我?”
陳宮說道:“使君,這隻是呂奉先的一廂情願,卻孫堅是死在他的手下,荀貞之又怎會肯接受他的投附?使君,平春四縣西接南陽郡,北接汝南郡,又是自南陽、汝南而往揚州的要道,如此要緊之地勢,荀貞之豈會容呂布占據?故我料之,收拾完南陽以後,荀貞之在圖謀揚州之前,肯定就會先對呂布動手。如此,則若使君提前擇一能言智士,往見呂布,以此形勢而說之,主動向呂布示好,提出與他結盟,呂布必會同意。他同意後,使君便可檄召他或遣兵由西攻九江、阜陵,配合使君;或使他遣兵來揚州,相助明公了!”
劉繇撫摸胡須,忖思未語。
陳宮說道:“使君,我在呂布軍中數月,親眼所見,呂布所部,儘皆精銳,……文遠之名將姿,明公現已是親見,呂布帳下又有高順等將,尤其高順所率之陷陣營,雖隻八百兵,然甲械齊全,悉為敢戰,無不一敵百,攻無不克,九江、阜陵的悍將唯劉鄧而已,高順足可敗之。”
劉繇微笑著看了看張遼,說道:“文遠的將才,確是非常將可比之。”
張遼忙謙讓幾句。
陳宮說道:“使君,得了呂布相助,兵力不足這點不就解決了麼?許顯不也就不足慮之了麼?”
劉繇又想了會兒,卻是先不置可否,沒有對此發表自己的意見,問陳宮,說道:“先生,那我的第二憂呢?”
陳宮說道:“盛憲和陸康現在不肯服從使君的命令,是因為使君的檄令無有足夠的名義,那麼隻要使君進討九江、阜陵的時候是有名義的,則他兩人就斷然不會再有不從令之說了。”
劉繇說道:“名義?”
陳宮說道:“使君是為揚州刺史,有監督駐郡長吏之責,那麼明公何不責荀諶、臧洪虐民,以此召揚州諸郡共討之?”
“責其二人虐民。”
陳宮說道:“我已經為使君聯絡了巢湖諸輩,他們都願意依附使君,等到使君用兵之時,巢湖諸輩亂於其內,而呂布所部自西攻之,明公則麾主力,由東擊之,內外響應,三麵齊動,九江、阜陵彈丸之地,何愁不能速克?兩郡既下,使君合丹陽、會稽、九江、阜陵四郡之地,已據揚州半壁,以此威勢,號令盛憲、陸康,他兩人又怎麼會還敢不遵從使君的命令?然後使君再檄豫章唐瑁,唐瑁若肯改服使君,則姑且暫罷,若仍不肯,便即討之,……由是,整個揚州不就都為明公所有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