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笑笑沒出聲,武卒們也是人,是人就有思想。此前他們都是普通的農夫,工人,夥計,對未來的期許就是能吃飽飯,冬天有暖和衣袍穿,再能娶妻生子就更完美了。現在的他們已經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每個月有優厚的餉錢領,有裁剪得體,暖和厚實的軍袍可穿,更要緊的是他們開始讀書識字,如林二者更有機會遠上四千裡外的京師,途經江陵等處,長了見識,開了眼界,說是如此前那樣的希望就顯得格局太小了。
看的多了,聽的多了,想的自然也是多了。
時逢亂世,徐子先誌向遠大,誰都看的出來,誰能說眾人不能跟著南安侯,廝殺出更大的一番天地出來?
三十年前時倭寇餘威猶在,海盜初興,齊王就率部蕩平倭寇,剿滅海盜,還福建路一個清平世界。
現在齊王有世襲罔替的王爵,富貴榮華自不待言,當年跟隨齊王的部下,現在多半也是朝廷的中下層的武官,從一寨指揮到營統製,軍都統製,副統製,虞侯,或是某處的防禦副使,宣撫副使,雖然多半是廂軍體係,但鎮守各軍州,各寨,身為武官,當然收入不菲,地位也並不低,以林大兄弟此前農夫黔首的身份,這些事當然想都不敢想,現在他們當然敢於想象更多,也期盼能得到更多。
“看,新武卒招募開始了。”
林大林二一起站起身來,向著酒館外看過去。
大隊的人群從四處八方趕過來,有在鎮東頭居住的流民中的壯年男子,也有遠在建州趕過來的漢子,武卒標準要求是年過十八,上不超過三十五歲,所以走過來的多半都是在二十來歲到三十左右的壯實漢子。
身高的標準在上一次是五尺三寸,也就是要求身高在一米六五以上,按大魏禁軍的標準其實是放寬了。
魏軍材勇,也就是禁軍,標準身高需要到五尺五寸,也就是一米七二以上,禁軍多半在北方或江淮招募,身高一米七二並不算太困難,如果連這個身高也沒有,說明小時候和青少年時代獲得的營養太少,力氣多半不夠。
矮個子裡肯定也有大力士,但從幾率上來說,不如高個子的幾率來的大些。
到武宗年間,國家南有倭人為亂,北方也有北虜迭次侵襲,武宗主導了多次對北方的大規模的戰事,招募禁軍的標準略有放寬,但最低標準還是在五尺三寸,後來到文宗年間,戰事規模減少,禁軍標準又恢複到了五尺五寸。
低於五尺三寸的也能當兵,但隻能為廂軍和補充兵,在太祖開國年間,初入營伍低於五尺三寸的不發給軍餉,隻發軍袍武器和負責膳食,這已經算是善政,是給窮苦無衣食的貧民一個吃飽飯的機會,倒並不指望這些矮瘦的漢子能充當戰陣的主力。
在仁宗,宣宗年間,國家強盛,財力充足,禁軍餉源充足,待遇豐厚,不僅材勇的標準堅持在五尺五寸之上,對射士的標準,更是提到了驚人的六尺以上。
也就是說,每個持神臂弓的大魏弩手,身高都得在一米八以上。
這是相當驚人的記錄,徐子先在此之前看國朝史錄時根本不敢相信,百萬禁軍,最少十幾萬弩手,全部是一米八的高壯漢子?就算在後世時,營養充足的前提下,軍隊的平均身高也隻有一米七幾,有一些窮國小國,軍隊中的戰士身高低的嚇人,一米五幾的軍人都有很多,魏軍算是走在了時代前列。
後來徐子先才知道,弩手不光是神臂弩要求腰力和臂力驚人,蹶張弩更是需要身長力大,所以禁軍對弩手的標準提高,一則是建立在國力上,二來也是確有所需。
至於國力來說,以北方到江南幾千萬男子挑選十幾萬人的高壯漢子,確實也不是太困難。
這個時代當兵又不是義務兵,當三年或兩年就退伍回家了,一旦為軍,多半就是終身製,又不是隔幾年就換一批十幾萬人的一米八的壯漢,就算以魏國的人口基數也換不起。
福建路這裡就更特殊一些,閩人的平均身高和兩廣人一樣,還有貴州人,在大魏二十多路裡都算是偏矮,高個子的是河北路,山東路,秦鳳路,永興軍路,次一點是河南路,淮東,淮西,再次一點是江南,兩浙,荊湖,最次就是福建,廣南東路,廣南西路。
由於高個子壯漢不多,上一次征兵,標準就是五尺三寸,高過一米六五就行,低於這個數值,實在也是不能招用。
冷兵器時代,一群高個子拿著長矟,和一群矮個子拿著長矟,威力相差的太遠了。
這一次卻是完全不同了。
定下來的標準線就是五尺五寸了,身高需得在一米七以上,在福建也算是高個子了,但行走的人群中,一米七五以上的也是大有人在,還有相當多的一米八以上的壯漢行走在人群之中,相當的惹人矚目。
最亮眼的是一個極高的壯漢,明顯比普通人高出一頭,似有近兩米高,身上肌肉盤結,壯的如一頭狗熊,走在路上時,大眼一瞪,圍觀的孩童都跑的飛快躲避開來。
“這一次武卒還真是不錯……”林大不過一米七出頭,也不算矮,但在這些新武卒跟前還是感覺到了不小的壓力。
“高個子不一定有毅力。”林二笑道:“這話是大人說的,練兵時,能吃苦的多半是矮個子,打起仗來,真正得力的是中等身材的將士,身體過來的,訓練時韌性不足,吃不得太多苦,打起仗來,真真是箭靶子……”
話裡雖然也是有酸味,但說的也近於事實,確實也是如此,象那大狗熊般的壯漢,怕是在戰陣裡最為顯眼,弓箭手不招呼他卻去招呼誰?
“但大個子身高體壯,終究還是占便宜。”
“這是自然,不過終究還得通過新兵訓練這一關。”
“以後還有識字這一關哩。”
識字班的事已經提上日程,以前隻有軍官參加,現在隻要有意上進的武卒都能報名,將來是所有武卒都得參加掃盲班。
聽史書,講忠義,通大勢,懂道理,事非道理,忠義之心,還有華夷之分,這些東西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除了忠義之外,也要讀史書,兵書,每個士兵不一定能當將軍,但能讀書識字的,接受信息的能力會顯著提高,這也是一支強軍的根本。
對普通武卒來說,聽故事很輕鬆,識字就難了。
好在是分成掃盲班,中級,高級等若乾識字班,對普通武卒能掃盲,看得報紙,就算成功了。
就算這樣,林大等人也是視為苦事,好在他們也是已經打了些底子在,提起此事,不免有些幸災樂禍的感覺。
大量的健壯漢子開始在營門前排隊,徐子先一回來,彆的事不管,先進行招募武卒的大事,這也充份說明了對團練的重視一如往昔,不象很多人判斷的那樣,既然有了岐州防禦使和上寨都指揮的職位,可能會以岐州為主。
南安侯這樣的表現,令得南安團練上下心安,士氣無形中都是高出不少。
諸多老武卒,包括林家兄弟在內,都是趕到營區看熱鬨。
這時人們才知道,此次招募留下的新人諸多,上頭公開的說法是報名者眾,不好寒了眾人之心,留三千多人,以嚴格的訓練淘汰一部份,能過新武卒訓練這一關的,才算是正經武卒,此前留的再多,也隻能算是試訓,沒有餉錢,也沒有正式武卒的待遇。
“再設一個都的騎兵,兩個營的水營,也就一千一二百人,留三千多人……”
羅方伯也是混跡在人群之中,他以蘭芳人的身份投帖求見,徐子先有諸多要事纏身,一時當然不會接見一個外來的商人,羅方伯也不著急,萬裡重洋而來,也不在乎多耽擱這幾天的時間。
這一次的招募對羅方伯來說也是一種新奇的視角,蘭芳國立國超過百年,軍政兩道都腐朽不堪,軍隊倒是有好幾萬人,多半就是普通的海上水手,招募也相當隨意,國中有大量的世家大族,很多軍隊形同私兵,就算國主也不能隨意調動使用。
羅方伯眼光還是有的,此前已經看過南安團練的老武卒,知道是罕見的精銳,使得他對與徐子先合作的心思更重了幾分,再看此次招募新卒,整個流程都令羅方伯感慨,驚訝,然後是敬佩。
井井有條,於細節中見功夫,幾千人湧過來,被調度的絲毫不亂,羅方伯知道不僅自己的蘭芳國辦不到,三佛齊,滿刺加一樣辦不到。
滿刺加還有天方雇傭軍,身高體壯,皆碧眼,一個個眼高於頂,用的是精鋼所製的彎刀,勇力過人,悍不畏死,不管是三佛齊還是蘭芳等諸國,都被滿刺加的天方雇傭軍打的灰頭土臉。
當初是以為天方人太強,現在看來,羅方伯若有所悟,還是自己太弱。
不過轉念一想,似乎大魏禁軍現在都沒有南安團練的這般景像,徐子先此人,究竟是不同於凡俗。
“或者我蘭芳國的轉機,就應在此人身上。”羅方伯身邊終是有人讚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