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輿論(1 / 1)

崇禎 青椒炒茄子 1119 字 27天前

蘇州民變這麼大的事,怎麼能少了京師日報的參與,民變剛開始的時候不知情,但是兩天以後當蘇州傳來亂事已定的消息的時候,該知道的事情京師日報也就都知道了,而報社知道也就意味著全天下都知道了。所以,當全天下都還處在寧遠大捷的興奮之中的時候,突然傳出蘇州鬨民變的消息。

這次的事件,按理說,東廠應該占理,東廠校尉畢竟是在執行公務,而且還死人了。但是天下的事並不都是講理的,因為出現了民變,民變這事兒科就大了,相比之下,東廠死個把人算給什麼?

隨著京師日報的發布,朝野都知道亂事已定之後。沒有了戰亂之災,朝廷穩定之後,一些人開始蠢蠢欲動,首先就抓住民亂大做文章,肆意攻擊魏忠賢。不緊有禦史上奏蘇州織造李實,貪橫刻鄙,激起蘇州民變,理應處置。

京師日報上更有人發表論文,認為閹黨飛揚跋扈太過,廠衛在京師屢興大獄,四處外派錦衣衛更是搞得民不聊生,民怨沸騰,以致於蘇州更是因此發生了民變。這都是閹黨專橫的過錯,朝中閹黨應該趕緊停下迫害東林士人的行為,趕緊讓我等清流上位來治國理財,這樣就天下太平了。

對於蘇州民變的事情,因為不能派兵攻打,而蘇州又是東林黨的老巢,先天立於不敗之地,朝廷拿他們也沒辦法,對此,讓魏公公隻能打落牙往肚裡吞,認下了這個栽。

雖然有京師日報的報道,但是關於蘇州民變的各種版本還在在京師流傳開來,而這些流言的核心都是對東廠和錦衣衛極為不利的。看得出,廠衛對京城的控製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嚴密。

而所有留言中威力最大的,既不是廠衛的凶橫,也不是織造太監李實的跋扈,而是關於東廠校尉去江南的目的。在一份小範圍的私人手抄中記載,魏忠賢派道江南去的人,除了去福建抓捕周起元以外,留在蘇州的人不是在調查周順昌的罪證,而是再調查蘇州城的富戶,一旦他們講蘇州城富戶都查清楚以後,閹黨就會羅織罪名,將大家一網打儘,到時候,大家的家財也就成了閹黨的了。

對於東廠校尉調查家財這個說法,一開始沒有人相信,但是禁不住推敲啊。有人從魏忠賢幾次興大獄對東林黨的打擊來分析,發現魏忠賢每次抓人的罪名都有貪汙,而廠衛也每次都能牽連進來一批富戶,最後把東林士人的貪汙給坐實。最後分析的結果就是,這些富戶其實是冤枉的,而被抓的東林士人其實根本就沒有貪汙,廠衛抓了富戶又栽贓到東林士人身上,如此一舉兩得。

從天啟五年以來,凡是被閹黨打擊的東林眾賢,全都有貪汙這條罪名,還紛紛都查有實據,最後還能收繳贓款贓物。這一點,在京師日報上屢有刊載,原來大家還沒反應過來,不過被這個流言一提醒,大家紛紛反應過來。“哦,原來天殺的閹黨是這麼反貪的啊!”

一時間,天下人人自危,生怕閹黨那天反貪反到自家頭上來了。

聽到這些無恥的流言,雖然魏公公正準備派人去江南調查富戶家產,這個確有其事,不過這不是計劃還沒開始啊,魏公公還隻是自己在腦子裡想想,連和手下商量都沒有,這些人就敢憑臆斷來誹謗,魏忠賢勃然大怒

伴隨著這條流言傳開的,還有各地文士對魏忠賢的口誅筆伐。一時間天下輿情大噪。特彆是京師,更是**桶爆炸一般,雖然明知彈劾魏忠賢沒有用,但是仍然有茫茫多的彈劾奏折遞到了通政司。這次指責魏忠賢的人,可不僅僅隻有東林黨了,而大明朝絕大多數中立士人成了這次上奏的主力。

就是閹黨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大家在收到流言以後,有人在埋怨魏公公這麼好的好事,怎麼不帶上自己玩;有人在恐懼魏公公會不會有天缺錢的時候,反貪反到自家頭上來;更有人認為魏公公此舉不智,這樣會引發天下大亂。

一條流言,把權傾朝野的魏公公,給推到了全天下士人的對立麵。

魏忠賢這次是真的嘗到了千夫所指的滋味。這次想要借李實舉報的機會,進一步打壓東林黨,看來是沒機會了。在這天下洶洶、內部不穩的輿論壓力下,不給出個明確的交代,怕是就要鬨到皇上麵前去了,雖然皇帝最終肯定會護著自己,但是麵子上也太丟人了,而局勢走向也將是自己無法掌控的了。

天啟六年四月末,京師日報刊登引發蘇州民變的周起元貪汙公帑案。周起元貪汙公帑十萬兩,用於維持東林書院的的日常開支,同時列舉周起元、周順昌等人交代的一係列證據。

在周起元貪汙公帑案的最後,錦衣衛指揮使田爾耕、左僉都禦使李夔龍等人聯合署名,說明在蘇州被義士打死的校尉是東廠的害群之馬,其人本是受命去福建辦差的,隻是在蘇州受了李實的賄賂,然後,幫助李實對付周順昌而已,並不是去蘇州調查富戶的。

京師日報當天加開一版,專門用來刊登蘇州織造太監李實與蘇鬆巡撫、還有周順昌的結仇事跡,還有各種私人恩怨,同時,日報上還登載了魏公公對本次東廠校尉失職的處罰,並說明將會請示皇上對織造太監李實公報私仇進行處理。

消息傳出,天下振奮,江南士紳們紛紛鳴鞭慶祝。

在全天下士人的輿論壓力下,以及閹黨內部眾人的勸說下,魏忠賢算是服軟了,蘇州城五個被推出來的殺人凶手,一下子就成了英雄。不過,這會兒人已經死了,應天巡撫毛一鷺為平息眾怒,所以又將五位英雄烈士遺體收集起來,組織蘇州士紳一起將其下葬,並刻碑紀念。

更有博學多才之士,當場寫下“五人墓碑記”頌揚蘇州義民敢於同閹黨惡勢力鬥爭的英勇事跡,文章熱情的歌頌了五位烈士的英勇行為。高度評價他們“激於義而死”的精神。文章議論隨敘事而入,讓人讀之感慨淋漓,激昂儘致。

正在士人、清流們為贏了魏忠賢一手而額手稱慶的時候。朱由檢正在莊子裡看他的毛紡機,在朱由檢不計成本的投入下,經過半年的不斷研究、改良,宋應星等人終於實現了朱由檢的想法,第一台成熟的毛紡織機械打造成功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