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冉閔遭遇前世仇敵慕容恪伏擊之時,遠在五千裡之外的劉辯同時收到了係統提示。
“叮咚……冉閔仇胡屬性爆發,武力+5,坐騎颯露紫+1,兵器龍虎雙刃矛+1,基礎武力104,當前武力上升至111!”
“嗯……冉閔這是率軍出城與異族聯軍展開野戰了嗎?”劉辯給身邊剛剛入睡的大喬掖了下蠶絲錦被,免得著涼,在心中暗自沉吟了一句。
一轉眼,從金陵來到交州已經三個多月,前不久大喬出現了嘔吐厭食的症狀,經過隨行的李時珍確證,斷定大喬已經有了兩個多月的身孕。
掰著手指頭算算,除了唐後生的太子劉齊之外,大喬腹中的這個孩子竟然是第一個在金陵之外懷孕的,所以劉辯這些天對大喬格外照顧。除了需要解決生理問題的時候去寵幸埃及豔後,想發泄的時候折騰下雅蠛蝶女王,沒事的時候就在大喬這裡夜宿。
飯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仗更要一場場的打。
隨著王賁十五萬大軍對蒙恬的增援,以及東漢兩路援軍到來,交州的戰場形成了對峙的局麵。雙方總兵力加起來六七十萬,如此龐大的軍團作戰,每一個決定都至關重要,稍有不慎就會葬送數以萬計的性命,因此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貴霜軍作為進攻方,自然不願意耗下去,長途遠征,補給困難。每多堅持一天都會讓他們壓力倍增。但隨著孫氏的自相殘殺,三萬多孫軍倒戈劉辯。使得雙方的兵力此消彼長,大大擾亂了蒙恬、王賁的作戰計劃;再加上日南郡海岸線一帶發現了疑似漢軍船隻。蒙恬隻能暫時按兵不動,另尋良機。
而在劉辯方麵,國家大事在七大顧命大臣的治理下井井有條,秩序井然,在自己的敲打下,武如意也老老實實,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嬪妃們相處融洽,後宮和藹。各軍團固守陣地。穩如泰山,更是讓劉辯高枕無憂。
既然貴霜軍願意打持久戰,劉辯更樂意奉陪到底,沒必要拿人命與貴霜軍硬拚,保存實力,以智取勝才是王道。
經過吳起、諸葛亮的先後阻擊,持續鏖戰,貴霜聯軍的兵力折損了四萬餘人,再加上孫氏舊部的倒戈。貴霜軍從五十萬銳減到了四十萬出頭,兵力折損了五分之一。
漢軍方麵雖然也折損了兩萬左右,但隨著朱然、孫翊率領孫氏舊部歸降,基本上彌補了之前的損失。甚至兵力略有增長,使得貴霜軍與漢軍的兵力對比大幅縮小。
但即便如此,貴霜聯合太平軍殘餘、林邑軍。另外加上一些東南亞小諸侯國的雇傭軍,總兵力依然高達四十萬。就算是烏合之眾,要吃下這麼龐大的兵力。必然也會付出巨大的傷亡代價。
更何況蒙恬、王賁都是秦國名將,用兵能力在全史中算得上優秀,放在三國時期更是出類拔萃,還有驍勇善戰的裴氏兄弟輔佐,另外韋昌輝、李秀成的能力也是不俗,絕不能等閒視之。
最讓劉辯感到興奮的是周瑜竟然沒死,被氣的三次吐血的周瑜,在貴霜醫匠的救治下,竟然活了過來,雖然元氣大傷,精神不振,但性命好歹保住了。這也可以讓劉辯的計劃繼續進行下去,利用小喬挖一個深坑,把四十萬貴霜軍統統埋葬。
“身為交戰對手,朕卻盼望周瑜生不希望周瑜死,說起來也是讓人啼笑皆非!”當聽到周瑜沒死的消息之後,劉辯心中苦笑一聲。
在交州待了三個多月,再加上征途中走了五十多天,劉辯離開金陵已經半年時光。
除了後宮風平浪靜讓劉辯欣慰之外,在去年十月懷孕的婕妤貂蟬剛剛在一個月之前為劉辯生下了第八個兒子,被劉辯取名劉烈,封爵武陵王。
就在貂蟬產子不滿一個月之後,美人薛靈芸就緊隨其後的為劉辯生下第六個女兒,被劉辯賞賜了一個平陽公主的封號,取名劉喜。
皇帝喜得一子一女,江東人儘皆知,金陵城普天同慶。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在秦淮河畔,挨著趙雲府邸的一座宅院內,一個叫做潘金蓮,無名無分的女子也在三個月之前給劉辯生下了一個兒子。
這個孩子是幸運的,因為即便是私生子,他也能享受到普通人不能享受的榮華富貴。但他又是不幸的,因為他的身份不能公之於眾,知道者寥寥無幾。
當潘金蓮產子的消息經過李元芳飛鴿傳書,傳遞到劉辯手中的時候,依舊讓早有準備的劉辯心頭泛起了漣漪。
不過,劉辯也知道自己是給不了他們母子名分的,不能納潘金蓮不是因為她是寡婦,而是她身份卑微,出身卑微,嫁的人也卑微,所以劉辯絕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給自己惹來流言蜚語。
自己是皇帝,就應該有鐵石心腸的一麵,儘量避免兒女情長。自己能給這對母子的就是榮華富貴,錢帛財物取之不儘,高官厚祿,不吝封賞,能達到什麼高度,就看這孩子的造化了。
所以劉辯回信給李元芳,讓鄭和從宮廷內務府多給潘氏增加開支俸祿,再加派十幾個婢子去潘宅伺候,務必讓她們娘倆生活的衣食無憂。
“嗬嗬……穿越前沒養過小三,也沒有錢養;來到這個一夫多妻的世界,卻在外麵養起了小三,真是讓人想不到!”劉辯搖頭苦笑。
劉辯又給潘金蓮修書一封,讓她自己給孩子取名,既然自己沒有給她們母子名分,也就不能搶走潘金蓮給孩子取名的權力。
不久前,潘金蓮給劉辯回書一封,說給兒子取名潘安,表字仁美。日後這孩子就是她唯一的希望。一定會好好拉扯成人,不求認祖歸宗。隻求能夠嶄露頭角,有一番作為。
“潘安。潘仁美?”劉辯在秋風中有些淩亂,“潘金蓮也是會取名,比朕這個穿越者還會取!”
思緒如同白駒過隙,瞬間從劉辯的腦海裡掠過,翻身下床輕輕走到桌案前,燃上一炷提神醒腦的香,閉上雙目,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遙遠的北方戰場。
“雖然冉閔驍勇過人,但統兵能力差了慕容恪一大截。尤其慕容恪善用騎兵。在幽州的土地上,騎兵的威力大增,不知道冉閔會不會有危險?”
劉辯閉目沉吟,決定分析下冉閔與慕容恪的綜合軍事能力,遂向係統下達了指示:“給本宿主分析下慕容恪、冉閔的綜合軍事實力,看看有多大的差距?”
“叮咚……係統提示,每查詢一人,將會消耗宿主5個複活點,宿主目前擁有470個複活點。是否進行查詢?”
“彆廢話,查詢完了冉閔與慕容恪,再把鐵木真、李靖、曹操、李績這些四大勢力的最高統帥分析一下!”劉辯乾脆利索的下達了指示。
“係統正在分析中,宿主請稍等!”
“慕容恪——步兵A。騎兵S,水軍C;攻城S,防禦A。野戰”
“冉閔——步兵S,騎兵A。水軍C;攻城A,防禦B。野戰A。”
劉辯蹙眉:“冉閔的統率值隻有93,比起慕容恪少了5點,而且慕容恪擁有三項S級屬性,又擅長野戰,怪不得曆史上慕容恪擒殺了冉閔,不知這次結果如何?冉天王能否改變宿命?”
“鐵木真——步兵A,騎兵S+,水軍C;攻城S,防禦A,野戰”
“曹操——步兵S,騎兵B,水軍C;攻城S,防禦S,野戰”
“兩大君主都擁有三項S級屬性,同樣都是旱鴨子,到了水中就會虎落平陽。相比之下鐵木真騎兵達到S+水平,綜合實力略勝一籌!”劉辯在心中給二人做了一個綜合評判。
“李靖——步兵S,騎兵A,水軍A;攻城S,防禦S,野戰S+”
“李績——步兵S,騎兵B,水軍B,攻城S,防禦A,野戰S。”
劉辯撫須沉吟:“李藥師是第一個擁有4S屬性的牛人,而且野戰達到了S+級彆,綜合實力勝出吳起一籌,應該是華夏史上前三級彆的統帥了吧?有這樣的人才效力,真是何其幸運!”
“再給朕查詢一下李牧、衛青的綜合實力,做到知己知彼!”劉辯睜開眼睛,撥了下燭火,“對了,把馬超與公孫瓚也分析一下,該消耗多少複活點,直管扣掉便是。”
“滴滴……係統正在綜合分析中!”
“李牧——步兵S,騎兵B,水軍C,攻城A,防禦S,野戰”
“衛青——步兵S,騎兵S,水軍C,攻城A,防禦A,野戰”
“馬超——步兵B,騎兵S,水軍C;攻城B,防禦B,野戰”
“公孫瓚——步兵A,騎兵S,水軍C;攻城B,防禦B,野戰A。”
大致了解了一下北方戰場幾個重要人物的綜合軍事能力,劉辯就不再查詢,而是專注精神聆聽訊息,判斷北方的大致走勢,也不知道在這次宿命對決之中,武悼天王能否擺脫曆史厄運?
——————————————————————
(ps:最後寫一段較長的題外話,回答一些積攢了很久而且比較集中,比較典型的問題。可能篇幅超過了一千字,會浪費3分錢,兄弟們擔待下,這個問題過於密集,劍客必須做出回應了。
首先分析下有些關於霸王項羽屬性的討論,其實項羽並沒有你們理解中的那麼變態,反而我覺得有些弱。
第一,騎神這個增加武力的技能和李存孝的精騎一樣,如果不做特彆提示,這種衝鋒型的技能在鬥將的時候是不會疊加的。
至於100的統率值為何會飆升至105?請參考彭城之戰,項羽以3萬騎閃電戰擊破劉邦52萬人,斬殺、溺斃20多萬,單單這一場戰績項羽就是華夏史上的騎兵統率第一人。
第二,叱吒這個技能取自“暗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華夏史上也隻有項羽能夠配得上這樣的評價。
和張飛的怒喝一樣,叱吒並非對所有人降低武力,與敵對武將的膽色性格有關,如果屬於剛膽、強硬、怒氣旺盛的性格,是不會受叱吒影響的。項羽隻有每一招進攻之後才會壓製對方一點武力,這樣算起來,項羽要增加到全滿的124點武力值,至少需要12回合。
對比起李元霸、李存孝的技能秒開,直接爆發至123,秒殺大部分頂級武將,項羽的爆發力非常薄弱。可以說李元霸123的武力,運氣好了有可能把110武力值的武將一回合給秒殺了,但項羽卻不能做到,隻能一招一招的慢慢壓製。
如果說李元霸是爆發王,那麼項羽就是持久王,兩人各有千秋,怎麼會有人認為項羽能秒李元霸?
李元霸起手四格怒氣全滿,配上武器、坐騎就是123,而項羽沒有爆發技能,110的基礎武力值加上武器、坐騎,起手才112,鬥將的時候至少12回合才能增加到峰值124。
如果沒有第三技能“霸王”屬性的輔佐,項羽起手甚至有被李元霸秒殺的危險,怎麼會有人分析出李元霸會被項羽秒殺?看完我的設定之後,是不是有人又該吆喝加強霸王了?
最後強調一下,這本書以演義為主,曆史為輔,不要動輒說哪有人能夠打幾千人?那你看看演義中趙雲長阪坡之戰,在八十三萬軍中斬將七十餘員,士兵沒交代,按照和武將五十比一的比例,至少也有三五千吧?至於李元霸四明山之戰這樣一個打上百萬的離譜描寫,咱們就不提了。
要不然如何才能寫出猛將,總不能像小混混那樣,一個打三五個還行,十個八個就被揍趴下了,那還寫什麼小說?直接紀實好了!
還有種比較密集的評論,哪有這麼多兵?還是一句話,參考演義,曹操赤壁之戰八十三萬大軍,劉備伐東吳六十多萬,諸葛亮安居平五路,隨隨便便就有五十萬,羌王徹裡吉出兵十五萬。
這是小說,肯定要誇大的,你要是拿三國誌之類的正史來要求,隻能說抱歉,這不是那種類型。嗯,對於最近比較集中的三個問題就做這些回應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