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二 甕中捉鱉(1 / 1)

春雨霏霏,天降大霧。@頂@點@小@說,

海麵上昨天還晴空萬裡,今天就變的雨霧朦朧,如詩如幻。

劉辯並沒有為難抓到高麗難民,反而賜給酒肉,命他們舍棄小船登上大船隨軍。等平定青州之後便在地方定居,向漢人傳授一些基本的高句麗語言,培養一批懂得朝鮮語言的士卒,為將來的東征夯實基礎。

要想做個名垂千古的皇帝,與遼東接壤的朝鮮半島必須當做征服目標。在華夏曆史上,有很多雄才偉略的帝王都把征服半島當做了奮鬥目標,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都為了這個目標努力過,甚至就連楊廣這個被後世稱作“暴君”的皇帝也曾經向高句麗發動過大規模的進攻。

而如今,劉辯身邊雲集了如此多的曆史精英,自然不能再把目光僅僅放在大陸的這片土地上。開疆拓土,讓華夏的旗幟插遍各地,才不負造物主的恩寵。未雨綢繆,現在正是時候!

“靠岸了,準備拋錨!”

在朦朧的雨霧中,巨大的寶船最先尋覓到了一塊適合停泊的海岸。隨著鄭成功的一聲吆喝,士卒與船夫將一對各自重達兩千斤的巨錨沉入海底。巨大的寶船隨即在海麵上穩穩的停泊了下來,任憑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

旗艦靠岸,其他大小不一的艦船、樓船、鬥艦、艨艟等船隻也俱都在船長的指揮下尋找合適的地形停泊。

不大會功夫,這片人跡罕至的海岸邊上就停滿了密密麻麻的戰船,各種旗幟在海風的吹拂下。獵獵作響。

在下船之前,劉辯召集眾將校來到大船的主艙召開登陸前的軍議。

船艙裡懸掛著一副新製作的地形圖。這是劉辯讓宮廷裡的畫匠比著自己的“大航海圖”臨摹的青州地形圖。畫工一流,製作精良。青州的縣城、山川、河流均都清晰的描繪了出來。誤差肯定會有,但在這個知識匱乏的年代卻已經是彌足珍貴。

劉辯站在長一丈寬三尺的地圖前,用一根木杆做著解釋:“根據漁民所說,我們現在靠岸的這片地方就是膠縣。從這裡到北海郡治所劇縣大約三百五十裡左右的路程。”

以陸文龍、衛疆為首的文武將校分列兩旁,側耳聆聽劉辯的分析,對於天子的胸懷韜略,包括萬象暗自佩服。地圖上也沒寫膠縣到劇縣的距離,這年輕的天子怎麼就能測算出三百五十裡左右的?

劉辯手裡的木杆向上挪動:“從膠縣一路向北,走一百五十裡便進入了高密縣境內。這裡山巒起伏。地形險要,正是伏擊的好地方……”

趙匡胤的思維比彆人快一些,就在劉辯的木杆指到高密的時候,他的目光已經把整個地圖掃了一圈,擊掌叫好道:“陛下真是神機妙算,莫非想使用誘敵深入之計把袁軍引到高密,然後施以伏擊?”

對於趙匡胤的話,劉辯並不是很感冒,反而覺著這家夥有拍馬屁的嫌疑。

這一路行來。趙匡胤恭維奉承的本事比其他人明顯高出一個檔次,要不然曆史上的趙匡胤又怎麼會被柴榮如此器重?當然,更重要的是趙匡胤打鐵自身硬,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否則光靠恭維奉承最多隻能做個大太監。想做開國皇帝那就是癡人說夢了!

雖然內心深處並不怎麼喜歡趙匡胤,但卻不妨礙劉辯認為趙匡胤是個人才。當下不露聲色的點頭:“趙卿所言極是,朕正準備在高密境內打一場伏擊戰!”

頓了一頓。繼續分析道:“按照騎兵的日行三百裡計算,由我們現在所處的海邊抵達劇縣誘敵。再向東折回高密,來來回回大約兩天一夜的功夫。而在這段時間裡。步兵正好可以在高密境內設置埋伏,來個甕中捉鱉,痛擊袁軍!”

“陛下神機妙算,臣等任憑差遣!”

在趙匡胤的帶領下,滿艙的將校齊聲拱手稱頌。

想要把袁兵引誘出二百裡的路程,投入的魚餌必須掌握好分寸。

如果兵力太少,就會讓袁兵失去追擊的興趣,費上天大的功夫,才隻能收獲微不足道的戰績,換了誰也不乾。

如果投入的兵力過多,就會引起袁兵的警惕,認為後麵會有大部隊接應,從而變得小心翼翼,想要再引誘進圈套,那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了。

劉辯權衡片刻之後,果斷的做出了決定:“既然匡胤最先猜出了朕的誘敵深入之計,就由你率領一千二百騎去擔任誘餌,一定要把袁譚的人馬引到高密境內。”

趙匡胤拱手領命:“臣謹遵吩咐,一定不負陛下所托!”

“為何不讓小將去誘敵?這一路在海上漂泊,小臣當真是心癢難耐,恨不能現在就衝入千軍萬馬中殺個痛快!”陸文龍對於趙匡胤被委以重任羨慕不已。

陸文龍武藝超群,年輕氣盛,劉辯擔心他殺的興起,分不清主次,萬一嚇得袁軍不敢追襲,自己誘敵深入的計劃就會泡湯。自然不會讓年輕的陸文龍去執行誘敵計劃。相比之下,還是三十歲的趙匡胤更加穩重一些。

“文龍莫急,朕另有重任委於!”

劉辯麵帶微笑的安撫陸文龍,示意他稍安勿躁。

又指著地形圖叮囑趙匡胤:“過了高密後你率部向安丘方向移動,然後從袁譚的南方發動突襲,使用疑兵之計。如此一來,袁譚就會誤認為你是從南麵的琅琊方向突破過來的援軍。當你率部向東敗退的時候,袁譚就會做出錯誤的判斷,認為你的敗退是慌不擇路。而向東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逃到海邊便無路可逃。這樣實行迂回誘敵之計,袁譚十有**會中計!”

“臣謹遵陛下的吩咐,此去一定不負所托!”

對於劉辯縝密的心思,趙匡胤不得不佩服的五體投地。不過十六歲的年齡便策劃的如此周詳,隨著以後治國統軍的經驗增加,不斷的成長磨煉,這將是自己永遠無法逾越的高山!

劉辯又吩咐鄭成功道:“給你留下兩千兵卒與船夫在岸邊守護船隻,朕率領其他人馬向北急行軍,爭取儘早的在高密境內設伏,打一個漂亮的伏擊戰!”

“森謹遵陛下吩咐!”鄭森拱手領命。

軍議完畢,劉辯帶著眾將校走出船艙的時候,天空的霏霏細雨已經完全停了下來,蒼穹之下的大霧更加厚重,能見度不足二十丈。

這種天氣對於斥候探子來說簡直是致命的,不由得讓劉辯放聲大笑:“大霧彌漫,此乃天助我軍!此次伏擊袁軍,必成大事,諸將努力向前,獵取功名就在今朝!”

兵貴神速,得了天子一聲令下,所有將士各自按部就班的下船。

趙匡胤率領一千二百騎兵當先向北,執行誘敵計劃去了。劉辯則帶著陸文龍、文鴦、衛疆等人率領八千多精卒冒著大霧向北急行軍,目標直指高密。

劇縣城下,屍積如山。

挖掘地道失敗之後袁譚惱羞成怒,再加上琅琊的戰事不利,漢軍連戰連捷,將袁軍的防線層層突破,估計再有五六天便可以抵達劇縣城下。這讓袁譚決定孤注一擲的向劇縣發起強攻,不惜一切代價破城,絕不能前功儘棄!

從清晨開始,袁軍就再次傾巢而出強攻劇縣。

沒有任何試探性的進攻,直接展開了刺刀見紅的血拚。

一天的惡戰下來,袁軍雖然再次付出了陣亡近萬人的代價,但城頭上的守軍也折損了三千多人,而且弓箭越來越稀疏,滾石、擂木越來越少。若不是靠著太史慈神射的威懾,還有魏延與田真的浴血死戰,隻怕袁軍此刻已經登上了城頭。

看到城頭上的守軍越來越少,似乎已經不足一萬五千人。袁譚大喜過望,一麵派人到袁紹那裡再求援兵,一麵親自立馬城下,持劍督戰。

袁紹得到了袁譚的求援,狠狠心抽出了一萬人馬,外加整編的一萬黃巾軍,交給淳於瓊統率,星夜馳援袁譚。

得到了淳於瓊的援兵,攻城的袁軍從七萬再次增長到了九萬,和城上守軍的比例一下子拉大到了六倍,一時之間,距縣城岌岌可危。

關鍵時刻,劇縣士族與百姓在王猛的鼓動之下登上了城頭,冒著袁軍的箭矢協助魏延守城。從最開始的數千人,慢慢的增加到萬餘人,直到傍晚的時候前來支援的民夫增加到了兩萬人。雖然他們的戰鬥力非常低下,但總算能夠讓城頭的守軍喘一口氣。

沒想到關鍵時刻劇縣的百姓竟然協助魏延守城,這讓袁譚不由得怒發衝冠。

揮劍咆哮道:“全體將士給我不分晝夜的攻城,破城之後,全城屠戮,老幼不留!無論劫掠奸殺,概不問罪,兒郎們給某拚命死戰,讓城內不知死活的百姓拿性命來為死去的將士殉葬!”

“殺啊!搶財帛,搶女人!”

在袁譚的激勵下,殺紅了眼的袁軍舉著火把,發動了更加猛烈的攻城,恨不能一口氣攻破城門,血洗劇縣。(未完待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