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已偏西,瘦西湖的魚兒遊到淺水處覓食,卻不知是先前丟下一個飯團,一群小魚兒正在那裡歡快地瓜分著食物。
湖畔邊上的水閣熱鬨依舊,隨著舞台上的十二名青樓女子登場,周圍又是傳起了陣陣的歡呼聲,正在為心儀的姑娘呐喊助威。
隨著時間的推移,花魁大賽已經接近尾聲,新的揚州花魁很快誕生。
正常而言,花魁的決賽一般都安排在晚上。隻是本屆花魁大賽在瘦西湖舉行,若是安排到晚上自然不合適,故而是在將近傍晚時分便會決出新一屆花魁。
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十二名風姿各異的青樓女子站到舞台之中,除了容貌和身材外,她們的才情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無疑是揚州城最頂尖的青樓女子。
若是拋開青樓女子的身份,她們每一個都是相貌出眾的才女,確實比天下絕大多數的女子遠要優秀。
最後一個環節是獻詩詞,很多青樓女子從半年前便已經開始做準備,現在紛紛將手上藏著最好的詩詞在這裡亮出來。
十二名風姿卓越的青樓女子在紙上行文,將早已經藏於腹中的詩詞書寫了出來。雖然不會要求是她們原創,但卻要求是新詩詞,且還需要她們親自進行書寫。
在詩詞這個領域之中,達到一定的水準之後,便很難再辨彆高與低,其中人言占著很大的因素。
如果一個聲名狼藉的士子拿出上等的詩詞,恐怕亦是被刻意貶低;若是一個頗有地位的人拿出下等詩詞,那亦是被視為中上等。
這些青樓女子或許作詩填詞還不行,但最基本的鑒賞能力還是有的。經過一番精心準備,她們便是紛紛拿出精美的詩詞,其中不乏上乘之作。
現在到了最後的環節,很多士子再也按捺不住了。
“我贈香蘭姑娘一朵銅花!”
“我贈綺蘭姑娘兩朵銅花!”
“我贈雨姬姑娘兩朵銅花!”
……
在一艘破舊的小船上,一大幫書生顯得爭先恐後的模樣,正是紛紛向著自己心儀的姑娘獻上了花朵。
花朵有金、銀、銅三種,對應的是分彆是一百兩、十兩和一兩。
這是主辦方和青樓照顧著各種階層的需要,金花針對豪爽的大金主,銀花則是針對有錢的富家公子和闊綽的讀書人,銅花則是針對底層的士子甚至是普通的百姓了。
雖然揚州是一個富庶之地,但財富曆來都是屬於少數人。哪怕僅僅是一朵銅花,對於很多人而言,亦是一筆可觀的支出。
不過在曆屆的花魁大會中,這銀花偏偏又是最多的,其占比甚至一度達到總收入的五成。很多底層士子或百姓哪怕是省吃儉用,亦要給喜歡的青樓女子獻上這一點微薄之力。
最為重要的是,這些人往往還沒有什麼奢求,隻希望給心儀的姑娘獻上一朵或幾朵銅花了表心意,顯得又是那般的純潔。
這場花魁大賽的主持人是揚州的鄉紳趙員外,平素經營著一間絲綢店,亦是一個能說會道的主兒,對著眾人大聲地道:“受水患所困,不少難民湧入揚州城中,咱們都是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經過我們揚州商會和揚州府衙商議,共同決定將今日主辦花魁大賽所得,皆獻於賑災。爾等今日所獻之花,不僅是支持心儀的姑娘,還算是賑濟災民,此乃一件善事也!”
雖然參賽的青樓女子來自各間青樓,但想要辦好這麼一場花魁大賽,卻非要一個有影響力的機構或團體不可,而本場的花魁主辦方為揚州府衙和揚州商會。
作為主辦方,他們將會從中分得兩成的銀兩。現在他們選擇拿出來賑災,雖然實質是借花獻佛,但亦算是一個善舉。
“如此的話,我再獻一朵銀花!”
在得知主辦方的決定後,卻是贏得了不少商人和書生的支持,當即便決定加大投票力度。
雖然揚州沒有發生大水災,但今年春糧確確實實是大幅減產,致使不少災民湧進了揚州城。現在主辦方進行安頓,無疑會減少很多麻煩事。
當然,這僅僅是主辦方的選擇,青樓定然不會參與其中。
這事倒不想過於指責青樓,各間青樓為了這場花魁大賽付出不少。除了將最好的姑娘推出來參賽,還賣力地為花魁大賽做宣傳,更是在暗地裡鼓動青樓最闊綽的金主參與其中。
青樓投入了不少人力和本錢,現在正是收獲的時期,這些無疑都是應得的報酬,自然沒有平白無故將應該得到的收益捐出的道理。
在書桌前寫好自己的詩詞後,十二名青樓女子依次登場,念出了她們所準備的詩詞。
綺蘭登場的時候,雖然她拿出的詩詞隻是上等的詩詞,但亦是贏得了足足三百金朵,這筆收入已經跟去年的花魁持平了。
論人氣而言,綺蘭明顯比不上四季樓的香蘭,甚至連黑馬雨姬都不如。隻是由於剛剛得到了林晧然的支持,她表現出了強大的吸金能力。
最為重要的是,現在還沒有到最後的決勝時刻,綺蘭的花朵數還將會有所增加,注定會超過去年的花魁得花數,已然是本屆花魁的第一熱門人選了。
徐鵬舉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端起茶盞喝了一小口,眼睛瞥向林晧然笑盈盈地詢問道:“欽差大人,你這號召力確實不弱,但單憑這一點號召力的話,花魁之事跟你沒什麼關係了!”
揚州府同知曹騰飛和揚州府通判陳鳳鳴交換了一個眼色,這話顯然帶著挑釁的味道。
“這不是還沒到最後嗎?”林晧然對這個人有些厭煩,卻是很平淡地回應道。
“不,這場花魁大賽已經結束了!”徐鵬舉輕輕地搖了搖頭,一副自信十足的模樣地道。
在這個時候,正是輪到香蘭出場,而徐鵬舉卻不等對方念詩,當即便是大聲地報出一個數字道:“本國公獻四百朵金花!”
由於大家都靜靜地等候著香蘭獻詩詞,而徐鵬舉聲音洪亮,令到這句話第一時間傳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