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防洪抗洪督導組的組長乃是督察院正三品左僉都禦史杜書榮,其品級雖然說不如從二品的巡撫,但是他卻是督察院的人,天生就是監督官員的,更何況,人家是督導組的組長,還是手持聖旨而來,這傳統意義上來說,就是欽差,權限相當大。
所以哪怕是蕭保關,對這個督導組的組長杜書榮也是不敢有任何的怠慢,督導組剛到,他就是告知了相關的災情,並請示後續工作。
不過杜書榮卻是沒有仗著欽差的身份胡亂插手,他來之前就已經是很清楚自己的責任了,他就是來監督的,並不插手具體的事務。
隻要蕭保關不做出什麼大錯誤,導致出現大問題的話,他就當自己不存在,要不然的話,雖然自己算得上是欽差,手握大權,但是真搞出問題了,身家性命也彆指望能夠保住了。
人家蕭保關好歹是封疆大吏,這運氣後了,以後是要進入內閣成為侍郎甚至尚書的,這能不得罪還是彆得罪的好。
杜書榮不插手,不過他手底下的督導組的其他成員,其實迅速進入了工作狀態,開始指導當地的軍民進行抗洪。
蕭保關得到了這幾個經驗豐富的專業人才的幫忙,也算是鬆了一口氣。
督導組的成員們,除了幾個督察院派來督查的禦史外,其他的都是專業人才,內閣從各部門抽調過來的,都是擁有豐富的抗洪救災經驗,有實踐經驗也有理論水平。
這些專業人才,比普通的地方官員靠譜多了。
僅僅是兩天時間,就是整理出來了完善的抗洪措施,期間黃河水位也是越來越高,並且還是出現了一個小缺口,不過剛好有一艘海軍的乙等內河戰艦在附近,出現險情後,不等後方的官員通報呢,其艦長就是當機立斷,直接下令駕船進入缺口,然後直接坐沉。
八十多噸的乙等戰艦,雖然說也不算大,但是缺口一開始也小,好歹也是堵住了一大半,隨後又是緊急抽調了兩艘滿載砂石的貨船坐沉堵缺口,如此才算是堪堪沒有讓缺口進一步擴大。
然後官府迅速抽調民眾去堵住缺口,隨後一整個團的預備師官兵增援而來,不過缺口很難重新徹底堵上,所以他們迅速轉移了目標,開始在後方利用地形修築堤壩,避免災情的進一步擴大。
這個時候,他們提前準備的那些備用堤壩也是發揮了重大的作用,雖然堤壩一開始並不算高,但是黃河上決堤的缺口也不算太大,尤其是還經過了海軍的一艘乙等內河戰艦和兩艘民船的坐沉,堵住了大半缺口。
所以早期的洪水並不算多!
在多達近萬人的奮戰之下,一天後,備用堤壩初步成型,隨後,緊急增援而來的三萬多青壯和一萬五千名將士也是投入了修築堤壩。
總數達到五萬人日以繼夜的在加固修築備用堤壩,最後成功的在水位上漲之前,完成了備用堤壩的修築。
杜絕了洪水進一步向內陸蔓延!
但是雖然缺口重新堵上,但是這幾天時間裡,依舊有大量的河水通過這個缺口流向後方,大片的土地被淹沒。
而備用堤壩以內的大片土地以及村莊,更是徹底化為一片湖泊,田地消失了,村莊也徹底消失了。
僅僅是這一次的險情,就導致了數百人的死亡、失蹤。而其中參與抗洪的陸海軍將士就陣亡、失蹤二十多人,其他的則是參與抗洪的青壯居多。
至於後方的普通百姓,則是已經提前轉移,倒是沒有遭到什麼傷亡。
然而財產的損失卻是非常龐大的,不僅僅是現有財產的損失後,這緊急轉移出來的五千多民眾已經失去了他們家園,就算以後洪水退卻了,恐怕這一片地方短時間內也沒辦法生活居住了,這五千多人安置起來也是個麻煩事。
不過好說好歹,總算是沒有造成大規模的洪澇,這讓蕭保關安心了不少。
當蕭保關初步安心的時候,在黃河下遊的淮河流域,江北道的官員們卻更是提心吊膽的!
在雨一天一天的下,雖然說的隻有一開始是暴雨,後麵的都是中小雨,但是卻依舊造成了河水暴漲!
而更加重要的是,江北道本地降雨也就算了,偏偏河南、皖北道那邊也是普降暴雨,這些可都是上遊地區啊,這些上遊的洪水,不管會不會給皖北道和河南造成災害,但是最後肯定還是要流向下遊的。
而江北道就是倒黴催的下遊!
這意味著,淮河不僅僅要承擔本地的大量降雨,同樣還需要承擔黃河中遊的洪水!
所以,雖然說目前來說,淮河流域的情況整體還算是安定,本地的降雨並沒有造成什麼大範圍的洪災,但是他們卻是知道,這真正的考驗還沒有來呢。
等淮河各支流的中上遊以及黃河中遊的大量洪水沿江而下的時候,才是真正考驗淮河下遊的時候!
但是根據天氣預報的判斷,以及河南、皖北道那邊五百裡加急快馬通報的消息,很明顯,這兩個地方的降雨量非常大,這也就意味著,洪水非常大。
督導組裡的工部派來的水利司的官員經過計算後,得出了非常悲觀的結論,那就是以目前淮河流域的堤壩,根本無法抵抗如此大規模的洪水!
怎麼辦?
淮河的泄洪量是有限的,哪怕是加固,加高堤壩,也是沒有太大的作用了。
水太多,無法迅速排出進入大海的話,就會留在淮河流域,進而造成整個淮河流域的水位暴漲。
到時候,恐怕整個江北都要化為一片湖泊了!
經過多方討論後,他們開始了製定了主要的防洪措施,那就是緊急提高洪澤湖的麵積以及堤壩的高度,厚度,對洪澤湖地區進行擴容,以容納更多的洪水。
避免過多的洪水瞬間衝擊淮河堤壩,造成決堤,進而淹沒大片區域。
洪澤湖,這個湖泊並不是天然的產物,一開始其實隻有幾個小湖泊而已,而黃河奪淮入海後,導致水位暴漲,經常造成洪澇,為了治理洪澇,前明永樂年間開始重鑄洪澤湖大堤,最後形成了一段數十公裡長大規模堤壩。
前明各朝代的一百多年裡,也是先後加固加高該堤壩,由此形成了洪澤湖這麼一個大型的淡水湖。
大唐統一全國後,也是把修築洪澤湖堤壩作為一個重點工程,並嘗試著花費巨資,把土堤壩換成石堤壩。
不過時間比較短暫,所以成效有限。
如今,眼看著洪水超過了淮河的容量,甚至預計會超過洪澤湖堤壩的抗洪能力,緊急加高加固洪澤湖大堤也就成為了最為緊要的任務。
如今洪澤湖大堤上,超過十五萬青壯和軍人正在進行施工!
沒辦法,沒有和後世一樣有著大型的工程機械的情況下,想要短時間內加固加高堤壩,也隻能是堆人了。
實際上,江北道這邊的防洪抗洪工作,在四月底就已經是開始了,因為金陵城派出了五百裡加急進行通報,江北道的官員們接到消息後,那裡敢怠慢啊,立即就是開始組織人手進行防洪工作了。
而要防洪,最主要的工程就是加固加高洪澤湖大堤了。
官府為了抗洪,直接采用了征召模式,從江北道各州府、皖北道部分地區直接征召青壯。
除了青壯外,軍方也是大力協助,附近地區的部隊,不管是主力部隊還是預備師,基本上都是緊急調動前往,此外還大量組織其他地區的部隊緊急增援。
相對黃河中遊,帝國更加重視淮河中下遊的安全。
因為淮河中下遊更加危險!
如果說,河南那邊的抗洪救災,隻是一地的抗洪救災,那麼江北道的抗洪救災,那麼就是集合了帝國的大量力量了!
短短幾天內,十五萬人就是陸續抵達然後開始施工!
於此同時,軍方還提供了一種特殊的物資,那就是水泥!
這年頭,軍方才是水泥的最大用戶,修築各類工事都會采用水泥,他們直接從戰略物資倉庫裡調運了大批的水泥充當抗洪物資。
不過有意思的是,這些水泥並不是直接運往江北,因為江北那邊還下著雨呢,水泥可沒辦法快速乾燥凝固。
這些水泥其實都是直接在天氣良好,已經開始烈日高照的鎮江等地區直接製作水泥磚,然後把這些大型的水泥磚裝船通過運河運往施工地。
這些水泥磚,乃是用來取代石塊的。
因為短時間內,他們無法獲得大量的平整石條用來修築大堤,而水泥磚則是不存在這個問題了,直接澆築就行。
不過時間緊迫,水泥也很難短時間內徹底乾燥,所以用處還是不大。
更主要的還是需要靠原始的辦法,直接用砂石加高加固大堤!
看著十五萬人在湖堤上日夜不停的施工,就算是看過大場麵的軍方將領都是忍不住的驚歎,這種大工程,絲毫不亞於一場戰略決戰啊!
至於那些地方官員,則是更加驚歎了!
這種大工程,平常時候可是乾不出來的,不僅僅是緊急強行征召青壯容易惹出來麻煩,而且即便是有了青壯,這花費也不是一般的大。
而這一次,江北地方財政不用擔心,因為這一次抗洪救災,所需的一切經費,都將會由皇家銀行、帝國銀行聯合墊付,事後地方財政頂多就是隻需要出一小部分,而大頭則是中央財政買單!
有錢有人,這洪澤湖大堤也是一天比一天的厚,高,而且速度相當快!
但是,大唐帝國官府修築河堤快,但是黃河的洪水來的也不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