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國的各地方衙門搞的捐助活動,往往是官方組織,甚至是地方官員一把手組織的,籌集資金用來修路鋪橋,或用來救濟災民,或用於其他的民生工程,這些即是關乎一個地方的發展,同樣也是關乎著官員的政績。
不捐也行,但是你都不讓地方官員高興了,他們能讓你高興?
分分鐘給你穿小鞋!
脾氣好的隻是今天有巡警來查江洋大盜,明天來檢查消防,後天檢查衛生,這種都還算好的,如果遇上心眼小的,各種手段能直接就把你店鋪給折騰沒了。
所以哪怕是為了不得罪頭頂上的父母官,士紳商人們都會捐助一部分的錢財的。
更不要說,今天你給了父母官麵子,人家也會給你麵子啊,這捐了就是人情,而人情這東西,可大可小。
至於捐多捐少,得看情況了!
而這一次情況也是類似,而且是更加嚴重的洪災,正是需要官府、大戶、百姓相互合作,共度難關的時候。
如果他們捐助的錢財達不到蕭保關的心理預期,那麼以後就彆指望在河南混了!
所以他坐下來就是對著一群士紳大戶們道:“如今數萬百姓和軍方將士,正在前線奮力抗洪,而諸位在開封等地,都是有家有業的,這抗洪保的可是在座諸位的產業!”
蕭保關並沒有和他們進行太多的廢話,如果隻是普通的知府,縣令這些,恐怕還會有一些的顧忌,但是蕭保關卻是河南巡撫,封疆大吏,可沒有什麼心情和他們多廢話。
所以開始就是的直接說道:“洪水當頭,此時正是需要我們齊心協力共渡難關的時候!”
雖然還沒有明確說捐錢,但是在場的人都不是愚笨之人,來之前就已經是知道為什麼而來了,眾人都是有了心理準備的。
當即,一個年約六十的老者就是開口道:“時值危難,我們唐家自然是不會無動於衷的,我們唐家雖然家底薄弱,不過也願意捐助白銀一萬兩,衣服五千套,帳篷一千頂,另還會有價值三千兩銀子的糧食以及藥物,以供抗洪救災所用!”
聽到這話,蕭保關微微點頭,這個唐老頭,既然敢第一個開頭,自然也是有頭有臉的人,其家族的財富在河南一省,也算是名列前茅了。
他捐助的現金雖然隻有一萬兩銀子,不過卻是還有衣服五千套、帳篷五百頂,這個衣服五千套也價值幾千兩銀子了,至於帳篷也是差不多幾千銀子了。
綜合算下來,唐家捐獻的現銀以及物資,總價值已經是超過了兩萬兩銀子了。
這個數字,可不算小了,唐家雖然家大業大,但是拿出這麼一筆錢也算是儘力了。
唐家的產業眾多,擁有不少的土地和商鋪之外,也是和國內的絕大多數士紳家族一樣,這些年逐步涉足工商業,尤其是工業,士紳家族開工廠已經是成為了潮流,唐家也不例外,早些年就是投資建立了‘吉豐紡織公司。
不過他們的公司掛著紡織公司的名頭,但實際上並不從事繅絲、紡紗、織布等這些紡織業的上遊產業,而是從事下遊產業,也就是直接生產各種直接麵向消費者的成品,比如服飾、被服等。
他們直接從那些大型紡織公司裡購入機製布匹,呢料等原材料,然後雇傭大量的工人裁剪,縫製各類成衣以及其他各類紡織產品。
其產品除了物美價廉的服飾外,還生產其他各類紡織製品,比如被套被單,蚊帳,帳篷等。
彆小看了他們家的這些紡織產品,實際上他們的實力相當不錯,其服飾遍布好幾個北方省份呢,雖然說服飾這一塊,受到國內男耕女織的傳統小農經濟的大環境所影響,所以和布匹一樣,很難在農村打開市場,不過在城市裡卻是依舊有一定的市場。
除了服飾外,唐家的吉豐紡織公司所生產的其他產品也不錯,尤其是他們的帳篷!
一開始,他們所生產的帳篷其實隻是一個附加產品,因為這玩意本來就是小眾產品,市場需求非常小,但是其質量卻是不錯,成本控製的也非常好,物美價廉之下獲得了軍方的青睞,並采購了他們家的帳篷,讓唐家的被服廠成為了國防合作企業,軍需品供應商。
各種產業加起來,也算是讓唐家在過去幾年裡賺了不少錢,唐老頭子說自家沒啥錢,隻是謙虛而已,實際上在場諸人裡,就他最有錢。
蕭保關對他的捐贈還是比較滿意的,算是帶了一個好頭!
當即,其他的士紳大戶們也是陸續開口了,這裡頭,大部分都是開封當地的士紳大戶,有的家底豐厚一些,有的家底薄弱一些,有的已經是大規模轉向工商業,有的也是死撐著依靠土地的產出,個人根據自身的實力,另外還根據整體的特殊情況,捐獻了或多或少的現金以及物資。
物資大多都是能夠直接在救災上用得上的,主要是糧食以及藥物還有衣物,工具什麼的,至於說其他用不上的東西,也沒人敢傻乎乎的拿出來捐獻。
比如從事瓷器產業的許家,人家就很明智的沒有捐獻哪怕一件瓷器,而是直接捐獻了五千兩銀子的現銀。
除了本地士紳大戶們外,還有幾個人是國內的幾家大型企業派駐到開封的管理層。
河南雖然說工業發展的不咋地,但是好歹也是中原腹地,同樣也是傳統的糧食產區,而開封也是省城,所以還是有不少的企業在這裡開設了分公司或者是分廠。
不過這些管理層的權限有限,自然是不可能捐獻太多的,隻能是一兩千兩銀子的捐。
這倒不是說他們所屬的公司小氣,實際上這些大公司不小氣,哪怕是為了企業的聲譽,在遇上這種大災難的時候,也會捐獻大筆資金的。
浙北聯合紡織公司,這家由浙江的眾多傳統從事絲綢行業的傳統商人們,聯合組建的民營紡織公司,從事蠶繭、生絲、絲綢等一係列生絲製品的生意。
在前麵浙北部分府縣遭到洪澇的時候,一次性就捐獻了二十萬兩的現銀以及救災物資。
這也是大唐立國以來,眾多民營企業裡,所捐獻出來的最大額度善款了。
為此,大唐朝報都是破天荒的給他們做了一個重點報道,當然了,主體並不是他們,主體是當代社會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聯合紡織公司隻是被作為典型進行舉例而已。
而這一篇的重點報道,也是浙北聯合紡織公司的名聲瞬間傳遍了大江南北,這一次的捐款既體現了該公司的社會責任感,又是彰顯了他們公司的財力。
你想啊,尋常公司的總資產都沒二十萬兩銀子呢,但是人家一次性就捐款二十萬兩銀子了,這說明什麼?
說明他們不差錢!
而商業挑選合作對象的時候,總是喜歡和不差錢的企業合作,這樣才能夠合作順利,避免出現各種麻煩,生絲行業,本來就是重資產產業,利潤雖然高,但是成本也高,風險也大。
那些蠶農們自然是更喜歡和這樣不差錢的生絲企業簽訂蠶繭收購合同,那些貿易商人也是喜歡和隻有這樣的公司合作,購入並代理銷售他們的生絲以及絲綢成品
二十萬兩銀子的捐獻,給該公司帶來的是翻倍的業務增長,而且還在持續高速增長中,繼續這麼發展下去,過幾年怕是要挑戰生絲產業的龍頭企業,江南紡織公司的地位了。
這二十萬兩銀子,其實都不是捐贈,而是廣告費了,麵向全國,效果良好的廣告。
不過,這麼的數額的捐獻,肯定是需要企業總部乃至董事會的同意的,普通的經理沒這麼大的權限,在場的幾個管理層,隻是代表分公司捐獻一定的數額而已。
等眾人都是先後報出了捐獻數字後,蕭保關露出了滿意的神情!
這些人,還是很上道的,在座十七人,代表十七個家族或者企業,一共捐獻了十一萬兩銀子的現銀或者用得上的救災物資,這已經不算少了。
有了這麼一筆款子,再加上地方財政的款子,至少短期內是不用擔心抗洪所需要的費用了,至於後續救災的費用也有了一部分,不過肯定是不夠的,到時候就需要發動全省的力量乃至全國的力量了。
不過,那已經不是蕭保關現在所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現在,他的重點是保障抗洪所需,努力做到黃河不決堤,不造成大規模的洪澇。
要不然,今年還不知道有多少人受災,有多少人餓死呢。
蕭保關努力帶著官員軍民抗洪的時候,從金陵城一路狂奔,路上幾乎沒有休息過哪怕一天的,河南防洪抗洪督導組也終於是抵達了開封!
他們的到來,也是讓蕭保關鬆了一口氣,因為這個督導組裡,除了督查的禦史外,還有好幾個專業的人才,都是內閣挑選出來擁有豐富抗洪救災經驗的官員,這些人抗洪救災的經驗可比普通官員豐富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