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會試繼續進行,等到傍晚時分的時候,考試正是結束,然後提前安排好的眾多閱卷考官們就是開始閱卷了。
幾千人的試卷需要短時間內批改出來,而且為了確保準確性,試卷都是進行交叉批改的,因此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而且大唐王朝也是和其他傳統王朝不一樣,他們並不會直接抽調其他部門的官員參與閱卷,那是禮部的工作,其他部門基本沒資格參與。
所以閱卷的人都是禮部的官員,其中不僅僅有教育司裡麵的官員,而且還有兩所大學的老師,此外一部分皇家理工學院裡的高年級學生也會參與閱卷。
閱卷工作進行著的時候,李軒也是沒有閒著,按照慣例處理著自己的眾多事務,一直等到兩天後,禮部教育司才是送來了這一次金陵會試的最終結果。
五千多名考生之中排名前列的考生都已經是被挑選了出來,不過即便是被挑選出來後,也有一千人呢,所以考中的人頂多就是名列名單,然後被送到李軒這邊,至於李軒親自查看的考卷,隻限於進士科和博士科前十名。
李軒把這兩科的各前十名,一共二十份的卷子通通看了一遍,裡頭的理科卷子沒什麼好說的,都是有著標準答案的,直接對比答案就能夠直接給出分數,而這二十人的理科卷子,通通都是九十五分以上。
大唐科舉的考試,已經是開始采用一百分製,在會試中能夠考九十五分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畢竟今年的理科試卷比去年又有更難。
而文科卷子的話,不管是博士科還是進士科的卷子,文章寫的都是相當不錯,眾多閱卷考官給出的分數也都是比較一致,大多都是九十五分以上。
針對這些優秀考生的卷子,現在李軒要做的也不是挑刺啊什麼的,而是給這二十個人排列名次,給一甲和二甲平定名次,一直都是屬於李軒的權力。
李軒並沒有第一時間就選了,而是先看了看這二十個人的履曆,然後根據履曆進行排定名字。
等把這二十人的名次確定下來後,在這一場會試當中,需要李軒親力親為的事也就算是結束了,接下來就是張貼金榜的時候了。
金榜一貼出來,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但是這已經是沒有什麼人關注了,人們更加關注的還是直隸四道的會試分考點的考試。
直隸四道的會試分考,很多人都知道,這是帝國對科舉改革的一個嘗試,一個試點。
雖然說改變了延續千年之久的科舉,會引起了一些非議,但是大唐帝國從成立之初起,就是在不斷的進行各種革新,從內閣再到軍隊,從農業稅到工商業,大唐王朝幾乎是把所有製度都是改革了一遍,科舉和教育,隻是其中一項而已。
而且基本上稍微有點見識的人都知道,帝國一直對教育和科舉進行改革,每一年改的不多,但是每一年都在改,這久而久之也就慢慢習慣了。
所以改革本身,已經是沒有多少人有意見的了,他們更加在乎改革之後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利益。
很明顯,這一次的會試改革,就會給天下的讀書人一個大好處。
因為錄取的人數多了,士子們考中進士的機會也就更大了,能夠有更大的機會當官,他們為什麼不樂意?
直隸四道的會試分考,都是在當地進行,所以一時半會的李軒也得不到消息,金陵城這邊都公布了金榜兩天後,他才是陸續受到了直隸四道的會試分考的結果報告。
四道的會試分考因為是試點,所以上下都是很注重,嚴防舞弊,所以會試進行的是非常的順利,最後成功的選擇了各自的進士和博士,並且是根據之前個規定,給這些人授予進士、博士功名,不過都是三甲。
不過這影響不大,因為即便是金陵城裡的會試,錄取的進士科有將近五百人,但是一甲也不過三人,二甲不過七人。
大唐王朝開辦的科舉,前十名是一甲和二甲,第十一名開始都是三甲,甭管後麵還有多少人都是如此!
會試分考的考生,本來就是沒有什麼信心去金陵城競爭的,這能夠考中進士也就不錯了。
但是他們還不知道,李軒早就醞釀著,等過幾年,就取消什麼一甲、二甲、三甲,通通都稱之為進士或者博士,不搞什麼特殊化。
隨著直隸四道的會試分考也是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哪怕是殿試還沒有舉行,李軒都已經是迫不及待的通過大唐朝報向全天下宣告,明年開始,將會在各省也設立會試分考,考中者即授予三甲進士、三甲博士功名。
等到各省也開設後,那麼也就意味著李軒謀劃許久的國考和省考,基本上就是定型了,後續就是繼續完善,比如說降低新科進士、博士的品級,擴大省考的錄取人數,讓省考和國考都是成為為國家選才,而且是基層人才的主要,乃至是唯一的渠道。
至於如何選拔中高級官員,那就慢慢從基層官員裡挑選培養了,總之是不可能出現新科進士剛考上就成為七品官的情況了。
科舉的改革,李軒是相當滿意。
當科舉改革成功後,後續的近代教育體係也是建立起來後,那麼一整套的教育、科舉製度也就完善了,李軒不敢說這套製度有多先進,但是總比現在的的好,至於有什麼問題,或者以後不適應時代了,那麼再改就是了。
現在嘛,比以前的好用就行了。
李軒對於各種改革,一向來都是抱著實用主義的,而且他也沒有想過什麼搞出來一種製度能夠延續幾百幾千年,那種事他自認為沒有這個能力。
甚至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沒有考慮到幾百年以後的,頂多就是考慮到幾十年,而這已經算是很厲害了,再久,鬼知道以後會變成什麼樣。
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有了自己,而根據李軒自己的預測,幾十年後就算再差,起碼也會進入蒸汽機工業革命的後期,說不準都會一隻腳邁入電氣化時代了。
畢竟有著自己在,不斷的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直接複製後世的成功經驗,用上幾十年時間發展到這種程度其實並不算誇張。
而這個過程裡,必然會給社會,給整個世界帶來劇烈的變化,在這種劇烈的變化之中,誰也不敢說什麼製度就能夠長時間有效了。
所以李軒要做的就是,不管什麼事,隻要現在有用那麼就行了,至於以後,以後再說。
有時候李軒都會懷疑,自己搞出來這麼多新東西,極大的扶持工商業的發展,以後會不會搞出來一群什麼資本家,然後跑出來要推翻自己,或者是推翻自己的繼承人……